孩子疯狂买笔背后的原因:控制与反抗

孩子在一件小事儿上,行为出现了异常,通常就是亲子关系中“控制与反抗”的问题。

我说一件小事,大家就能看明白,孩子疯狂买笔,背后的原因。

有个女孩儿,读小学高年级。她很灵动,也有个特点,买笔特猛,哪种贵一点,就买哪种,花花绿绿的,还有装饰,实用性不大,主要是影响学习专注力。

我问:“孩子,这些笔,你很喜欢是不是?”

孩子说:“是,很喜欢。”

我问:“能说说为什么吗?”

孩子说:“不为什么,就是喜欢。尤其是看到我妈生气时,我更加喜欢,感觉特痛快!”

我微微一笑,温和地又问:“阿姨不懂,想向你请教,能给我点通一下,为什么妈妈生气,你会开心?”

孩子犹豫了一下,思考着该从哪里说起,我拿起一颗小小的西红柿,递到她手心里,静静地等待着。

“噢,”她说,“我也说不上来,总之,妈妈不让我买的,我偏要买,不止买,还要买贵的。妈妈说花里胡哨的,影响学习,我就要买花里胡哨的,不买我课都上不下去,反正就是必须买上。”

“买那么多,用的过来吗?”我温和地问。

“看着啊,”孩子说,“看着我就舒服。”

“阿姨不懂,”我说,“能引导我一下吗?比如,你买笔时,妈妈怎么说?”

孩子不屑一顾地撇撇嘴,说:“我买什么样的,我妈就反对什么样的。无论什么样的笔,我妈都能吹毛求疵。

就算是一支简单的中性笔,我妈都能找出问题来,说教说教。有时,我都不知,妈妈是看不惯笔呢,还是看不惯我!最大的可能,是我污染了笔!

因为我用什么样的笔,我妈就指责什么样的笔。我真替笔的设计师们感到悲哀。”

我没有安慰她,但我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此时,只要静静倾听就好。

这时,孩子又说:“我刚上学时,买支笔有多难,阿姨你知道吗?”

我点点头,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因为我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深有感触。小时候,在妈妈的羽翼下,想要顺顺利利得到一件东西,那是不可能的,不是设置条件,就是教训教训。总之,不设置点障碍,我是得不到那件东西的。

“我要买笔,我妈说我小,不懂,会上当受骗,必须得由她来买。妈妈一次性会在网上买好多支,说合算。

我就盼啊盼啊,好不容易盼到快递来了,结果妈妈就给我一支。其余的,都由妈妈保管,收起来,就是藏起来,不让我找到,生怕我擅自乱用,不节约,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说实话,我感觉,妈妈从来就不相信我,根本不尊重我!”

说到这里时,孩子的情绪有点激动,眼圈儿都红了。

我好心疼她,这种类似的场景我好熟悉,历历在目,就像在说我自己。小时候,就连吃一个苹果,妈妈都要藏起来,生怕我“存不住干粮。”

结果有一次,妈妈把一个苹果藏在被子里,被子放在箱子里,忘了!苹果烂掉,把被子都“感染”了,那床红色大花被子上就留下了发霉的痕迹。那个深色的霉痕,一直存在我的脑海里。

我把纸巾递到她手里,孩子继续说:“很奇怪,我妈越藏,我就越好奇。有时夜里我就起来找,找到了,我就很兴奋,偷偷拿几支,被发现后,我就受到教训。

“但更多的时候,我找不到。找不到,我就会故意把笔弄坏,或是丢掉,这样我才能得到新的笔。但是,妈妈给我新笔前,都会警告我:这支笔必须用多久!

“如果我没用到妈妈大致规定的天数,妈妈就会很生气,吼我,有时还打我,非让我发誓下次不敢了!还警告我不允许再用笔了!

“我当时就感觉,妈妈在自欺欺人,她那么重视学习,我写作业没有笔,她岂不更着急?!她自己说话都不算数,还叫我发誓,不是很可笑么?!”

我愣住了!好像是这样的,越爱发誓的人,越容易说话不算话。

“所以呢,你不信任妈妈,是吗?”我缓了缓,低声问道。

孩子点点头,猛吸一口气,然后仰起头,尽力不让眼泪掉下来。

孩子很压抑,这种感觉,让我刻骨铭心。因为小时候,我就经常被妈妈逼着发誓,逼我发誓说“不敢了!”可是,我就是那么执拗,就是不说,宁可挨打受罚。

后来长大了,我也出现过疯狂买东西的一段时期,持续了数年。我记得,直到我三十岁时,我爸爸还气冲冲地指责我乱花钱买东西。

我的经历,还有这个女孩的故事,让我意识到,长期受到控制的孩子,在某件事上,行为容易出现异常,而且容易逆反。

我有了女儿后,反思过往的经历,用了完全相反的方式养育女儿,先充分满足,再引导女儿选择所需的东西。效果非常好。

就说买笔这件小事吧,我是这么做的:

女儿刚开始学习时,我会买各种各样的笔,都捧在女儿面前,女儿又高兴又好奇,拿着当玩具。

我趁女儿高兴时,就借机引导她,简单的笔,适用于写作业,华丽的笔,更适合做玩具,要多少,有多少。

再后来,女儿开始上学了,主动用最朴实的文具,而且懂节约,不浪费。逢年过节,亲友们送的华丽文具,女儿只当玩具,而学习时只用实用款。

从我养育女儿的亲身经历,我感受到,较少被控制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发展出自主性。

其实,我非常理解妈妈们的控制欲,这不能怪妈妈们,因为妈妈们曾经也被控制,咱们绝大部分妈妈都是在父母的控制下长大的。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是方式欠妥而已。

我们妈妈要想乐观地引导孩子,而且要把孩子引导的乐观而理性,我们自己必须先走出被控制的阴影。

我是如何走出来的呢?

我是这么做的:

一:读书。我有天天阅读的习惯,看过很多育儿书,各类书籍都看,这样容易融会贯通。有的书籍,我会反复阅读,甚至放在我眼前的书架上,正对着我的眼睛,抬头可见,时时提醒我——不急,不气,不控制。

二:便签。把“不急,不气,不控制”等重要提示语,写在便签上,甚至打在手机屏幕上,天天看,直到深入内心。

三:放手。书读的足够多,就真的想开了。放手后,孩子的自主性会持续倍增。两个女儿自小,我就是这么陪伴的。姐俩用零花钱,特别理性,每月还有储蓄,让我不得不佩服,比我小时候,强太多了,简直是天壤之别。而且我们亲子关系良好,无话不谈,相互提点,共同进步。放手并不是放任!切记。

带娃,信任是一把万能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育儿   原因   疯狂   孩子   妈妈   女儿   小时候   花里胡哨   便签   被子   阿姨   教训   苹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