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快瞧,老于今年的体检又是全优!”一大早,小区健身广场上,几个熟识的邻居纷纷对着于阿姨竖起了大拇指。今年60岁的于阿姨是小区里公认的“健康达人”。
可要说她的养生秘诀,其实很简单这十几年里,三餐有规律、每天闲时泡杯茶,偶尔换成黑咖啡提神。
和她同龄的几个好友,有的已经时常忘事儿、有的高血压缠身,唯独于阿姨气色红润、记性还非常好,这让周围人越来越好奇:难道长期喝茶和咖啡,真有这么大的作用?

但你知道吗,背后的科学依据,远比想象更有意思。如果你也关心自己的大脑和心血管健康,不妨继续往下看,或许会刷新你的认知。
很多人一听到“长期喝咖啡”,会担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其实权威研究早已给出更全面的答案。
哈佛大学在2021年发布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每天饮用2-4杯咖啡的人,心脏病发作与中风的风险分别下降了约17%-23%。与此同时,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茶与健康》蓝皮书指出,常年每天饮用茶水的人群,脑卒中发生率可降低27%。

原理是什么?黑茶、绿茶、咖啡都富含多酚类、咖啡因、茶碱等成分,这些成分已被证实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脑内血流、抵抗氧化和慢性炎症,延缓血管老化并间接提升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
当然,有人也许担心老年人喝茶、咖啡睡不着,但多项临床随访证实,适量饮用不会显著影响睡眠,而且对6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的记忆力、计算能力具有保护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喝茶和喝咖啡不仅是习惯,更是一种保护心脑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坚持每天喝2-3杯茶或咖啡,三到五年后,身体到底会出现什么不同?这些变化,权威证据已给出答案:
心脑血管更“年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近期研究发现,连续4年每天饮用2杯以上绿茶或咖啡的高龄人群,颈动脉内膜厚度显著优于不饮用者,心脑血管发病风险整体下降19.8%。简单来说,血管“硬化成管”的速度明显变慢。

脑力下降减缓,记忆力更好:2018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横断面研究显示,每天适量饮茶人群在认知功能测试中得分较高,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同比低23%。研究人员认为,茶多酚和咖啡因能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有助于大脑突触修复和记忆力维持。

炎症反应降低,抗氧化能力提升:长期喝茶、咖啡的人,血液炎症标志物(如CRP)均低于低饮用组,抗氧化能力较未饮用者高出约16%。这不仅保护心脑血管,也能改善机体整体免疫力。
部分代谢疾病风险下降:研究表明,每天2杯黑咖啡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下降了13%-18%,而坚持绿茶的人,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在逐步降低。
你忽视的一个细节:不同体质的人,喝法有讲究。比如胃酸过多、有失眠困扰的人,需要合理安排饮用时间及浓度,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想真正发挥茶和咖啡的健康价值,绝不是“一杯走天下”,这些做法值得每个人细细参考。
适量饮用才有效:中老年人建议每日饮用茶水250-500ml,咖啡1-2杯(约200-400ml)为宜,避免饮用过浓、过量和过烫的饮品。
选择无糖、少奶精的原味:黑咖啡和纯茶是公认的健康选择。加糖、过多奶精、植脂末咖啡反而会增加心脑疾病、肥胖的风险。
最佳时间点有讲究:建议上午或下午15点前饮用,避免影响夜间睡眠。肠胃不适或失眠倾向者,建议上午饮用并选择低咖啡因的茶类。

搭配健康生活方式:喝茶、咖啡虽好,但不能替代运动、膳食平衡和规律作息。
定期锻炼、保持体重、戒烟限酒等习惯搭配,更能“强强联合”地守护心大脑健康。
搭配健康生活方式:喝茶、咖啡虽好,但不能替代运动、膳食平衡和规律作息。与定期锻炼、保持体重、戒烟限酒等习惯搭配,更能“强强联合”地守护心大脑健康。
定期体检,根据自身体质定制饮用方案: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儿童、重度高血压或心律失常患者,务必遵医嘱个性化调整饮用方案。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2021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关于咖啡与心血管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茶与健康蓝皮书(2022版)》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茶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性临床研究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老年人绿茶与血管弹性研究报告》(2023)
《中国中老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22)》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