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科学家居然造出了能替人生娃的机器人!这两天网上都在疯传一条消息,某新加坡博士搞出了个“机器妈妈",只要花不到10万块,就能让机器人帮你完成十月怀胎。要我说这脑洞实在太大,让人一时半会儿都缓不过神来。
仔细扒了扒新闻背景,这个叫张其峰的博士有点意思。十年前他放着60万年薪的大学教职不要,跑到深圳搞起送餐机器人发家,现在突然转行研究生孩子设备。他说研发初衷是解决当代年轻人“不想结婚又想有老婆生孩子"的痛点,可我怎么觉得这解释听着这么牵强呢?
重点来了,这位博士声称的突破性技术,说白了就是把医院里用的人造子宫,塞进一个人形机器肚子里。这机器孕妇从植入胚胎到“分娩",全程模仿人类怀孕体验。但作为在医疗圈混过几年的从业者,我必须说这里的水分大得惊人。
人造子宫技术确实不是天方夜谭,日本去年就在山羊胚胎实验上取得突破。可是目前人类连24周早产儿的体外培育都搞不定,更别说全程替代母体。医学界都知道,胎儿发育需要母体激素波动、营养代谢、免疫系统的精密配合,这些根本不是套个机器人外壳就能解决的。
更魔幻的是价格承诺。要知道现在医院里用的人工胎盘设备,动辄就是上百万元的成本。按新闻里说的10万元白菜价,除非是拿客户当小白鼠的实验品。再说这玩意要是真能量产,全世界妇产科医院早该排队抢购了。
我倒不是要全盘否定这项技术。站在科技发展的角度看,人造子宫确实能给不孕不育群体带来希望。但眼下这些宣传里存在的漏洞实在太多:核心技术怎么突破?法律伦理如何界定?使用风险谁来承担?这些问题都没说清楚就急着放卫星,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创业公司惯用的融资套路。
这事在微博上也吵翻了天。有个高赞评论很犀利:“要真这么厉害,建议先找代孕产业发达的东南亚推广,看看各国政府是拍手欢迎还是直接查封"。还有网友调侃:“建议先开发机器人爸爸,生完娃直接绑定终身贷抚养费"。
医疗伦理专家王教授私下跟我吐槽:“现在有些创业者啊,整天拿着半成品技术忽悠大众。把生育这种涉及生命起源的严肃命题简化成科技商品,简直是拿人类未来开玩笑。"
说到底,生育黑科技的研发必须慎之又慎。咱不怕科学家脑洞大,就怕有些人借着创新名义搞炒作。也许再过五十年体外生育会成为常态,但在这之前,可别让科幻小说里的赛博子宫成为割韭菜的新套路。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