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学无止境,即使是哪些优秀的运动员也需要继续“充电”,而考虑到职业运动员的特殊情况,国家往往会给予一些保送名单。
5月6日,优秀运动员保送名单新鲜出炉,盛李豪、黄雨婷等人都在其中。然而,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全红婵,尽管保送的暨南大学也是知名高校,但是和陈芋汐就读的学校还是有一点差距。
明明都是世界冠军,甚至全红婵多次战胜陈芋汐夺冠,为什么全红婵保送的学校反而不如陈芋汐呢?
在暨南大学公布的保送名单中,全红婵的运动等级标注着“国际级运动健将”,这个含金量极高的头衔让她获得保送资格。
根据《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025年高校保送录取优秀运动员有关事宜的通知》,获得奥运奖牌或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可直接申请保送本科。
暨南大学作为“双一流”、“211工程”院校,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高校了。然而,与同为“双子星”的陈芋汐相比,却出现了一些差距。
陈芋汐早在2024年就通过同样的渠道进入同济大学。同为“双一流”,但作为“985工程”大学,在多数人心中,其传统排名和学术地位通常被认为更具优势。
陈芋汐入学同济大学
正是这种看似高低有别的学校层次,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很多人不解:同样是世界巅峰运动员,为何全红婵获得的保送似乎在学校层级上不如陈芋汐?
探究这个问题,需要看看这两位年轻选手迥异,却同样辉煌的成长轨迹,以及她们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差异。
全红婵凭借其率真神情和惊人天赋横空出世,赢得了无数国人喜爱,被昵称为“婵宝”。许多人感觉她是“看着长大的”孩子,分外亲切。
而陈芋汐则显得更为成熟、低调,常被看作“邻家大姐姐”。她也有一批忠实粉丝,但整体关注度和话题度不如全红婵高。然而,若仅凭人气去判断,显然会失真。
陈芋汐出身上海体育世家,家庭不仅为她提供了优渥的物质条件,还从小规划了她的职业路径:学英语、接触国际赛事、培养综合素质。这种精英式教育让她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上游刃有余。
例如,陈芋汐能用流利英语接受国际采访,家庭更倾向于让她通过系统学习转型为“体育管理者或国际推广者”。
全红婵则来自广东湛江农村,父母是普通农民,家庭经济一度拮据到需要她靠比赛奖金为母亲治病。她从小因跳水天赋被发掘,但学业基础薄弱。
尽管教练和学校曾为她补课,但频繁参赛导致文化课长期落后。父亲坦言:“只要她好好读书,不一定要赚大钱”,透露出普通家庭对教育的务实态度。
陈芋汐不到五岁就在体育界工作的父母引导下接受系统训练。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她与搭档张家齐默契夺得女子双人金牌。
同一届奥运单人项目上,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全红婵,却以石破天惊的完美一跳惊艳世界。她不仅勇夺金牌,更创下历史最高分纪录,一夜之间成为全球焦点。
张家齐奥运后逐渐淡出,全红婵和陈芋汐自然成了中国女子跳台的“双子星”。两人实力接近,频繁被比较。她们都是公认的天才少女。
那么,为何同为顶尖选手,她们保送学校在“名气”上会有差异?这并非简单的金牌决定一切,文化课成绩同样重要。
高校不只看体育成绩和荣誉,还包括文化成绩在内的多方位考察。只有通过学校评估达到录取标准,才能最终拿到保送名额。
相比之下,陈芋汐在家庭支持下接受了更系统的文化教育,甚至就读国际学校,学术能力足以应对985高校的考核。
暨南大学对体育生的包容性更强,作为华侨最高学府,其运动训练专业无需文化考试即可保送。全红婵选择这里,既规避了学业压力,又能依托广东省队资源继续训练。
陈芋汐的同济大学,拥有国内顶尖的跳水训练基地,课程融合运动科学与国际视野,助力她向“体育管理者”转型。此外,上海的地理位置与国际接轨,符合她“推广中国跳水”的长期目标。陈芋汐一贯的严谨和高标准,或许也体现在了她对未来学术平台的要求上。
全红婵则更倾向“稳扎稳打”。暨南大学位于广州,距离湛江老家仅两小时车程,方便她兼顾训练与陪伴家人。
该校体育学院与广东省队合作紧密,师兄谢思埸、苏炳添等冠军校友的经验也能为她提供支持。专业上,运动训练课程涵盖运动心理学、赛事管理等,为她未来转型教练或体育产业铺路。
在公示名单出炉之后,有人为全红婵鸣不平,认为其应该进入更好的学府。但是,更多的人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是其个人学习态度、勤奋及对知识的渴望。
只要愿意努力,在任何一所好的大学都能汲取养分,实现自我价值。从这个角度看,过分纠结于两所学校层级差异,或许失之偏颇。
抛开学校名气比较,将视线转向这两位年轻运动员更动人的一面。尽管外界总将两人视为对手,但她们的关系远比想象中温暖。
巴黎奥运会上,她们搭档夺得双人跳台金牌,赛后紧紧拥抱的画面感动无数观众。全红婵曾坦言,陈芋汐的自律让她“重新审视自己”;陈芋汐则说:“没有全红婵,我的生涯不会达到如此高度”。
这种亦敌亦友的竞争,反而推动彼此不断突破。正如全红婵所说:“谁得冠军不重要,都是中国的荣誉”。
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陈芋汐常常自然展露出作为大姐姐的成熟,给予个性相对活泼的全红婵关心照顾。她们比赛后的相互拥抱、鼓励与安慰,真切展现了这份超越竞争的姐妹情谊。
时间流转,昔日备受关注的“跳水神童”全红婵,一晃眼已到了步入大学校园的年纪。这不仅是她个人成长重要一步。也象征着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的自然延伸。
国家提供保送机会,是对她们昔日为国付出辛勤汗水、赢得荣誉的实质回报。也是为她们未来离开赛场后的人生道路铺设一块基石。
无论最终选择了暨南还是同济,这两位年轻选手都将开启人生新篇章。她们都具备作为顶级运动员必须的坚韧意志、不屈精神和超凡天赋。
这些宝贵品质在任何领域都能帮助她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期待她们在各自选择的学术殿堂中,同样发扬体育精神,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为未来发展打下更坚实基础。
而这份赛场上铸造、赛场下维系的深厚情谊,也将是她们年轻岁月中宝贵的财富。衷心祝福这对中国跳水界的骄傲,无论学术还是可能的重回赛场,都能一切顺利,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信息来源于:新京报 2025年5月6日 关于“1011名优秀运动员拟保送,全红婵、黄雨婷等在列”的报道
信息来源于:南方+客户端 2025年5月6日 关于“国家体育总局公示:全红婵拟保送暨南大学”的报道
信息来源于:中安在线 2025年2月24日 关于“全红婵拟被保送暨南大学:就读专业为”运动训练“”的报道
信息来源于: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2024年8月18日 关于“陈芋汐,上大学了!”的报道
更新时间:2025-05-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