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求进步的青年学子到隐蔽战线的工作者,从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到国家领导人,乔石用自己的一生,深刻诠释了忠诚与奉献的真正含义。
作为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他曾在多个关键职位上勤恳工作,为新中国的组织、经济、法治等方面的工作,作了突出贡献。
在长达七十余年的革命与建设生涯中,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他始终秉持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
尤为可贵的是,他治家严谨,家风淳朴,所培养的子女也在各自岗位上成长为栋梁之材。

乔石原名蒋志彤,1924年12月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家具行的会计,母亲则是纺织厂的女工。
乔石的母亲从小因家境贫寒被迫成为童工,在纺织厂工作时深受日本资本家的剥削,这使她萌生了反抗社会不公的意识。
思想开明的她在乔石仅半岁时就参加了五卅运动,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她认识到知识的力量。
因此,即便生活艰难,她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坚持供乔石上学。
乔石不负母亲厚望,学习极为勤奋。
母亲在纱厂的经历,也让年幼的乔石亲眼看到工人们遭受的不公待遇,这在他心中悄然种下了变革社会的理想。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14岁的乔石刚考入上海南方中学初中部。
国难当前,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跟随老师们上街募捐、开展义卖,并在伤兵医院提供志愿服务。
上海沦陷后,乔石被中共地下党通过上海“学协”发起的抗日救亡活动所吸引。
1940年8月,年仅16岁的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期间,乔石坚守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主要负责学生运动与情报传递。
他机智果敢,多次在危急情况下圆满完成任务。
这段经历锤炼了他的革命意志与工作能力,也彰显了他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日本投降后,乔石依旧没有离开上海。
基于抗战期间的优异表现,他逐步成长为上海同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并组织了影响广泛的“一·二九”运动。
他擅长团结社会各界,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
这段经历也为他日后在统战与组织工作方面的出色表现,奠定了扎实基础。
乔石在革命年代所形成的坚韧品格与务实作风,成为他日后政治生涯中的鲜明特质。
他曾在不同场合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这句话正是他革命初心的真实写照。

乔石为人谦逊务实,“外冷内热”“少言多行”是同事们对他最深刻的印象。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杭州市和上海华东局负责青年工作与统一战线事务,其出色的组织才能和领导能力逐渐显现,各项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
之后,他转赴企业工作,先后在鞍山和酒泉的国企任职。
从东北到西北,面对工作环境的巨大变化,他毫无怨言,即使不得不与子女分居两地,也始终无怨无悔。
当时他的孩子们被托付给南京的祖父母照顾,子女们只能偶尔见到奔波劳碌的乔石,对他并不亲近。
1963年,乔石调往北京,进入对外联络部工作。
这是他政治生涯的重大转折点之一,他由此开始了在中央机关工作的时期。
他从研究员做起,一路晋升之部长之位,近二十年的对外联络部工作生涯对他的影响很深远,他在此培养了国际视野和全局思维。
1982年,他当选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面对官职晋升,他最先感到的不是欣喜和激动,而是压力和自身。
1984年,乔石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
在这一关键岗位上,他立足国家长远发展,积极推动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与专业化建设,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储备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此后,他相继担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纪委书记等职,最终于1993年当选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乔石在任期内,人大立法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均达到新高度,立法的“主动性”显著增强。
五年任期中,第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法律和决定草案129件,通过118件。
《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公司法》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均是在这一时期制定的。
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乔石与夫人郁文相识于地下工作时期,1952年结为连理,感情和睦,育有二子二女。
乔石生活俭朴,严于律己,同时也严格要求家人,特别是对子女。
他的孩子们就读的都是普通中小学和大学,在他们的求学过程中,他从未打过招呼或托过关系。
他对子女最多的告诫就是不要炫耀、不求出风头,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这既是他的处世准则,也是他对儿女们的要求。
乔石虽然坚持原则,但也极为重视亲情。
母亲在世时,他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都要向母亲问候,陪她说话,尽心照料她的生活。
在乔石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几个子女也都做到了自立自强、谦逊低调。
尽管早年因他工作繁忙而关系略显疏远,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他们牢记父亲的教诲,从不炫耀家庭背景,在各自领域踏实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长子蒋小明。
他曾在联合国任职,负责养老金投资管理,之后回到香港,将事业重心转向高科技和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与父亲不同,他未选择从政道路,而是始终专注于企业管理和金融投资。
不过,鉴于其在经济领域的成就,蒋小明曾以特邀人士的身份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为国家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乔石的晚年生活十分低调,他喜爱聆听越剧、练习书法,同时始终关注国家发展。
直至2015年6月14日,91岁高龄的乔石在北京与世长辞。
回顾乔石的一生,他从上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走出,16岁投身革命,在七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为党和国家事业鞠躬尽瘁。
更令人感动的是,他的子女延续了他的精神与品格,在各自领域继续为国家作出贡献,这正是一个革命家庭最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改革者乔石[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5,(11):22-23.
乔石同志生平,共产党员网
吴兴唐.深情思念忆乔石[J].当代世界,2015,(07):22-25.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