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到“心尖”,一档节目如何以美食为媒传递东方意蕴?

导 读

麻婆豆腐、宫保虾球、雪花鸡淖、藻井凉糕……四川卫视又对川菜下手了!

昨天(10月21日),回锅肉、家婆拌鸡两道特色川菜亮相《川菜开放日》,当椒浪翻滚的火热川菜拥抱疗愈感十足的雅致小院,美味川菜令人食指大动、舌尖与文化的对话传递细腻温情。

作为全国首档4K超高清川菜美学体验节目,《川菜开放日》每逢周二邀请大厨及嘉宾围院相聚,开启一场川菜美味“开放日”。

猜猜川籍影后岳红、舞台精灵袁一琦、“蜀地通”蜀三少被哪道川菜征服味蕾,赞叹不已?

《川菜开放日》又是怎样把一档美食节目做出深度、厚度的?

“一桌川菜,一场治愈”,4K超高清呈现极致川菜美学

《川菜开放日》以极致的画面感和颇具史诗感的镜头,生动还原川菜口味刺激、浓烈,食材丰富、百搭,用餐氛围热闹非凡、热情浓烈的菜系特色。

1.一道椒浪翻滚的火热川菜,热辣、鲜香

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味型丰富,仅基本味型就有24种,麻辣、鱼香、红油、荔枝、泡椒、咸香……川人在风格多变的基础味型上,与百味相融,演化出层出不穷的千香百味,进而塑造出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菜系特色。

在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旅游学院教授兰明路手中,锅铲一颠,川菜味型既能经典,也能多变。

他烹制的宫保虾球色泽红亮、虾肉鲜弹,味道酸甜微辣,完美诠释了“糊辣荔枝的浓”,一入口就惊艳了影视演员岳红;经他之手,经典川菜雪花鸡淖又呈现出另一种极致滋味——“鲜香清淡的雅”,其表面光滑形似嫩豆腐,呈现出纯净、柔和的白色,犹如冬日里的初雪,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纯洁的视觉感受。

川菜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孝洪制作的是川菜第一菜——“回锅肉”。他烹制的徐氏回锅肉酱香浓郁、回味悠长,精选猪后臀“二刀肉”为主材,凭借独门“3+1”秘方调味:5年郫县豆豉、3年永川豆豉、甜面酱、白糖,成就了回锅肉鲜亮油润的色泽品相;他手中的一道家婆拌鸡,让红油鸡肉的热辣与黄瓜、油麦菜的清香在唇齿间碰撞、交融,味觉层次丰富,回味无穷。

在《川菜开放日》,名厨大咖们将川菜“以清鲜为本,善用麻辣煎炒,重在精微变化”的烹饪特点表现得恰到好处,川菜“四味融合,百味共生”的独特调味哲学和丰富味型体系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2.一个疗愈感十足的雅致小院,安逸、温暖

在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的官塘新村,田野、荷塘、竹林、民居相映成趣,其典型的川西林盘文化底蕴,正应了苏东坡的那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节目组在古镇中精选一处民居,耗时3个月搭建、装修,打造出一座闲适的“川菜的院子”。在竹林掩映中,小院静静矗立。推开大门豁然开朗,宽敞的开放式厨房被节目主理人刘源、宋晨用调味料、烹饪器具装饰一新,木质圆桌、竹椅随意摆放,花卉绿植点缀周边,或走或卧、慵懒自在的吉祥物金毛犬“官官”让小院更加生动。

从“舌尖”到“心尖”,一档节目如何以美食为媒传递东方意蕴?

观看更多转载,从“舌尖”到“心尖”,一档节目如何以美食为媒传递东方意蕴?传媒茶话会已关注分享点赞在看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每逢周二,《川菜开放日》以“治愈小院”为空间载体,邀请大厨、嘉宾围坐品菜,融合川菜烹饪、庭院种花、围炉煮茶等生活场景,在闲适与烟火气并存的治愈中,传递“美食即治愈”的理念。当温情故事在小院中流淌,观众亦能从烟火气中感受“食物连接人与人”的温暖力量。

3.视听双重审美,极致川菜美学

《川菜开放日》通过4K HDR、超微距摄影、ASMR收音等技术,将川菜烹饪过程转化为兼具科学精度与艺术美感的沉浸式体验。

节目全程采用4K HDR超高清拍摄,红油翻滚的“浪涌感”、锅气蒸腾的“膏腴感”、竹荪表面的“雨后露珠感”被极致呈现,HDR动态调色让食材的肌理与色彩(如酥皮金黄、红油鲜亮)突破传统电视画面的层次限制,观众不仅能“看到”美食,更能“感知”美食的生命力。

从“舌尖”到“心尖”,一档节目如何以美食为媒传递东方意蕴?

观看更多转载,从“舌尖”到“心尖”,一档节目如何以美食为媒传递东方意蕴?传媒茶话会已关注分享点赞在看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此外,节目采用超微距视角捕捉食材切配时的刀工轨迹,超高速摄影定格爆炒瞬间的油花飞溅,赋予传统技艺现代科学的美学注解;首次应用的ASMR收音技术,让芝麻爆裂的脆响、汤锅沸腾的气泡声、刀具与砧板的碰撞声清晰可辨,形成“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将“做菜”这一日常行为升华为调动多重感官的审美体验,传播每一道川菜所包含的东方意蕴。

以“一盘川菜”拥抱舌尖上的非遗,百味川菜文化绵长

美食节目的生命力在于文化厚度,每逢周二,《川菜开放日》以川菜为载体,串联起非遗传承、川菜文化,打造一场美食与文化双向奔赴的川菜“开放日”。

1.非遗与创新,对话、碰撞

2010年,“川菜烹饪技艺”入选四川省非遗名录,麻婆豆腐作为经典川菜代表,其制作技艺列入非遗名录。

麻婆豆腐是川菜“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箴言的经典体现。粲庐·官塘店主厨杨体勇以胆水豆腐、豆瓣酱、花椒等原料调料,在酱料炒制上凸显深厚功力,“三分油七分水”的勾芡技法使豆腐滑嫩、麻辣鲜香,呈现出这道浓郁醇厚的麻辣味川菜。让久未回家的00后川妹子袁一琦连连点头,胃口大开。

糯皮兔酱烧花仁、藻井凉糕展现出川菜创新的生命力,中国烹饪大师、四川旅游学院副教授乔兴烹制的菜肴,让老饕蜀三少也赞不绝口。

糯皮兔酱烧花仁属于酱香味型创新版,选用肉质糯弹的5年以上老兔,使用融合茄糕、排骨酱、柱候酱等复合风味的酱料,经高压压制而成,胶质丰富、口感细腻;藻井凉糕把藻井(天花是遮蔽建筑内顶部的构建,穹窿状天花称为藻井)的绘画技艺融入到凉糕制作中,用翻砂红糖、矿物颜料奶油绘制藻井纹样,使其兼具美观和解暑功能。

《川菜开放日》打破了“川菜=麻辣火锅”的刻板印象,展现出巴蜀大地“一山一味、一地一风”的饮食多样性,川菜多元、包容的特色与节目名称中“开放”二字形成呼应。

2.讲川菜文化故事,立川菜品牌形象

川菜文化源远流长,当回锅肉不断改良并于明清定型时,麻婆豆腐才研发出来。

回锅肉起源于古代祭祀,先人们祭祀后将食物带回重新烹制,“回锅”一词由此而来。

从秦汉到当代,回锅肉的做法不断变迁。当代人以豆瓣酱烹制回锅肉的做法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辣椒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作为重要的调味料流传至今。

如今,回锅肉作为四川人餐桌上的下饭神器,烹饪时会根据不同时令搭配翘头,如蒜苗、仔姜、青椒,佐以永川豆豉、油脂与酱料。这道大火烹调、红亮油润的回锅肉,具有典型的川西菜特点——讲究平衡,清鲜醇浓并重。

在近现代饮食史上,川菜流派众多,百花齐放。川东菜豪气,以麻辣风味著称;川北菜炊烟浓郁,以“古法腌腊”见长;而川南菜相较其他地区多了一味“盐”,盐帮菜在川南风味中尤为著名。

当然,有了好菜自然少不了酒,文化博主蜀三少被网友称为“蜀地通”,节目中还科普了一把酒文化,他带观众们认识了一个大物件——“罍”,这种由青铜或陶土制成的器具主要用于盛酒或盛水,四川人常说的“炸罍子”就源自这个物品,意思是一口闷。

川菜自巴蜀先民打井制盐开始,秦汉调鼎开五味,唐宋宴饮入汴京,明清融汇八方客,至民国锦城荟天下珍馐,这才成就了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江湖至尊。

从“一道菜”到“一座文化桥梁”,解码川菜背后的中国叙事

1.以川菜为载体,串联历史记忆与当代生活

一箸家常味,半生烟火心,世间至味,不过适口者珍。

川菜背后,是人、是情。

回锅肉之所以能成为川菜第一菜,不仅是因为结合了多种菜系、形成了复合味道,更重要的是让川人感受到家的温暖,走到哪里都能想到妈妈做的菜。

节目中,岳红回忆小时候物资匮乏,购物要凭粮票肉票,家中要攒上半年才舍得做一次宫保鸡丁,父亲为了让菜量多一些还会在鸡丁、大葱、花生米之外,加入胡萝卜丁、黄瓜丁、莴笋丁等,她说“吃一次能高兴很久”。

在岳红心里,演戏与做菜是共通的,除了食材本身之外,还要把对食材的认知、理解,对生活的感受结合起来,才能做出至臻至味、演出至真至情。

兰明路娓娓道出宫保虾球的由来,这道由他首创的菜品曾被恩师史正良坚决反对,老人家认为经典川菜宫保鸡丁不容改变,经过反复尝试、改良工艺,兰明路用全新的口味征服了老师。一道宫保虾球凝聚着兰明路在师傅身边学习陪伴15年、亦师亦父的深厚情感。

2.“文化故事线+情感共鸣点”,双线交织

乔兴制作藻井凉糕的灵感来源于敦煌主题展中的绘画技艺,他说“传统文化不仅能用眼看、用大脑思考,还能用味觉去品尝”。一道川菜,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传承,他希望能与品尝这道菜品的客人心灵共振。

图片

兔肉既受川菜大厨青睐,也常见于百姓餐桌。川人食兔讲究物尽其用,不同部位质地、风味各异。

对自贡人刘源来说,冷吃兔是从小吃到大的美食,不仅是味觉记忆,也是亲情牵绊和家乡情感的载体;随手携带的真空冷吃兔,一度成为蜀三少在欧洲旅行时解乡愁的“舌尖救星”,搭配红酒食用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令他至今记忆犹新。

美食与音乐、体育并列为世界通用语言,《川菜开放日》通过“文化故事线+情感共鸣点”的双线交织叙事,将一道道川菜升维成“文化符号”,让“一道川菜”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东方意蕴的柔性媒介。

“用脚丈量世界,用嘴品味世界”,在徐孝洪心中“当代人有义务让下一代了解并喜爱川菜”。这也正是《川菜开放日》的初衷,不止做一档“美食节目”——用4K镜头记录川菜的“形”、用技术赋能升级观众的“味”、用文化故事传递川菜的“魂”,以川菜为切口,回应“让餐桌更丰富、更健康”的时代命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美食   心尖   意蕴   舌尖   节目   川菜   回锅肉   藻井   文化   小院   大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