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专机还未回国,欧盟对华杀回马枪,换来一张对等限制通知单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中方才刚去,欧盟便开始“杀回马枪”,不顾中欧商讨,欧盟这是打着什么算盘?

欧盟搞双标

7月5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即日起禁止中国企业参与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的医疗设备政府采购项目,同时要求中标企业的中国原材料比例不得超过50%。这份制裁令生效时,王毅外长刚结束对欧洲三国13场高强度会谈的行程。

中方前脚还未走,欧盟后脚便搞事,中方带着诚意来,欧盟又是打着什么算盘?

7月2日,王毅外长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等重量级人物会谈时,反复强调三个核心立场:中欧并无根本利害冲突、不应因乌克兰问题损害经贸关系、中国将持续扩大对欧开放

他甚至为欧洲企业开通稀土供应的“快速通道”,直言“稀土不会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

然而善意未获回应,王毅外长专机还未启程,欧盟便亮出蓄谋已久的杀招

就在王毅与法国外长巴罗握别当天,法国财政部长埃里克·隆巴尔公开宣称:“必须加强贸易壁垒对抗中国进口产品,否则中国产能将扼杀欧洲工业!”

紧跟欧盟动用《国际采购工具条例》对中国医疗设备实施封锁

欧盟贸易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宣称这是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依据是所谓“中国87%医疗采购存在系统性歧视”的调查结论。

讽刺的是,欧盟市场对华开放度实际远超中国对欧。

单是在2015-2023年间,中国对欧医疗设备出口增长超一倍,而欧盟企业在中国市场始终面临准入壁垒。

而这种单边制裁却是暴露了欧盟的深层焦虑,当德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34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可以说,欧洲的“工业明珠”正因创新乏力而黯淡无光。

当然,欧盟的“威胁”也并未停,更是在气候谈判中提高价码,威胁中方“不加大减排就不签协议”

然而今年又是中欧建交50周年,显然中方带着诚意来,况且7月9日正是特朗普给欧盟设定的关税豁免最后期限,若未达成协议,欧盟对美出口的70%商品将面临惩罚性关税。

在如此敏感的时刻,中方密集安排13场高层会晤,那欧盟为何非得此时打出“气候牌”和“医疗设备限制”?

欧盟对华出手

王毅外长访欧,本来谈的是乌克兰危机和中美欧大三角关系。但欧洲却突然在气候问题上提高了声调。这却是暴露了欧洲内心的深度焦虑

显然这欧盟既想拉中国一起扛气候大旗,又担心中国在绿色产业中“一家独大”。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明面上是为保护地球,暗地里却为保护欧洲产业划出了一道无形的壁垒。

而这第二刀挥得既快又准,直接砍向医疗设备,医疗器械战场的选择绝非偶然。欧盟长期垄断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而核磁共振仪等产品堪称“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中国刚实现核磁共振等“卡脖子”设备的国产化突破,欧洲老牌厂商的市场份额开始告急。

6月20日生效的欧盟条例明确规定,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欧洲公共采购中彻底出局,连分包份额都被压缩至50%以内。

但欧委会辩称这是对中国“排他性采购政策”的反制,却刻意忽略一个关键事实,87%的所谓“证据”来自对中国政策的片面解读。

而这套“组合拳”看似漂亮,实则透着急躁和无奈。

那欧盟在怕什么?

欧洲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例从2015年的16.2%下滑到2023年的14.1%。看着新能源汽车、光伏、医疗设备等高附加值产业不断“东移”,当中国的技术开始向产业链上游攀升时,欧盟最恐惧的是产业空心化和话语权丧失。

所以如今的欧盟,明知离不开中国供应链,但仍旧嘴硬,再次大炒“中国威胁论”从而显露欧盟高高在上的地位。

只是欧盟还是自信了,自以为看在王毅外长访欧便可拿到主动权,实际中方的反制来的又快又准!

中方精准反击

7月4日,商务部公告犹如一记精准点穴。针对欧盟输华不锈钢产品的反倾销裁定,税率27.7%-34.9%,严格遵循世贸规则。

整整调查历时18个月,召开听证会9次,查阅企业账册超2000页。

而更为精妙的是7月6日中国财政部19号文件划出两条红线,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的政府采购项目排除欧盟企业。非欧盟企业投标时欧盟产品占比不得超过50%。且我方商务部发言人特意用三个字“不得不”定性

正是对欧盟6月20日500万欧元门槛的反击。

更令欧盟措手不及的是中国反制的智慧。政策特别注明,在华欧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受限制。这巧妙分化了欧盟内部阵营,德国汽车巨头与法国酒商对华政策立场差异日益凸显。

更重要的是释放了一种决心:中国已有能力对技术封锁说不,也有足够的工具和意志对抗不公规则。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1.4万亿元,本土品牌份额首超进口的底气就在这里。

再看如今的欧盟,德国70%电动车电池依赖中国材料、欧盟42%抗生素原料来自中国,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看似保护了“饭碗”,最终却保护了落后。

更不必说欧盟曾因2013年对中国光伏反倾销导致自身太阳能产业停滞十年,如今在医疗设备上设障,受伤的会是谁,自然也便不言而喻,欧盟还是自信了。


参考资料:

商务部就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答问——中国新闻网

欧盟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医疗器械公共采购——中国政府采购报

除非中国承诺加大减排力度,否则欧盟将推迟本月与中国就气候行动签署联合声明?中方回应——环球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财经   杀回马枪   通知单   专机   对等   中方   欧盟   中国   欧洲   中欧   外长   企业   商务部   反制   气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