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史上最大规模的车企IPO来了!
11月5日,高端新能源车企赛力斯赴港敲钟,成为第一家A+H两地上市的新能源车企。

从一个不起眼的弹簧小厂,到现在市值快冲到2700亿,成为2025规模最大的车企IPO,赛力斯这波逆风翻盘的故事,简直就是拿了“爽文男主”的剧本。
这一切,还得从赛力斯刚创立那会儿慢慢聊起。

20世纪80年代,重庆工业迎来高速发展期,但作为工业制造中非常重要的零部件弹簧,却极度依赖进口。
不仅一直被卡脖子,而且价格还非常高昂,单根就超过1美元。
虽然1美元听起来不多,但要知道,在工业制造中任何一个产品,弹簧使用量都是非常大的,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张兴海一下就捕捉到了里面的商机,拿着8000块在老家办了凤凰弹簧厂,正式踏入弹簧加工制造行业。
然而,外界却是一片“中国造不出好弹簧”的质疑声,面对质疑,张兴海没有理会,更没时间去解释和辩解,凭借坚定的决心,他带着工人日夜奋战,最终实现弹簧国产化,直接把弹簧的价格从1美金,降低到1块钱以下。

凭借着这根弹簧,张兴海很快就成为一代“弹簧大王”。
90年代,张兴海借助弹簧业务的基础,顺势拓展至汽车零件赛道。
零件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可张兴海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琢磨着要往产业链上游走,直接进军整车制造。
当然,这个决定当时还是遭到了一众企业高管的反对,但张兴海硬是扛住了所有非议,和东风汽车集团合资搞出了“东风小康”。
2009年东风小康市场占有率超10%,年销30万辆,在微型车中已经能跻身前三。
张兴海赌对了!
但张兴海的野心和格局不止于此,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兴起,他嗅到了危机,如果一味执着于燃油车领域,有一天将会落败。
于是,他果断转型至新能源汽车领域,虽然做了很多尝试,但一直没什么突破。

再加上从2018年起,赛力斯因频繁并购、重资产投入及高额研发,急剧亏损。
赛力斯不得不尝试自救。
但赛力斯的自救并不是盲目地削减成本或改变发展方向,而是像最开始大跨步似的选择进军整车制造一样,直接抵押70%股权搞研发,在2019年推出首款新能源汽车赛力斯SF5,试图进军中高端市场。
但这种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没有扭转亏损的局面,反而被网友嘲讽为“卖面包的造豪车”。

转机出现在2020年末。
当时,华为的余承东正在为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寻找合作车企,可惜当时没有几家车企关注。
因为大家都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都是造车,但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在技术路径、市场定位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
但张兴海一听说华为要找合作伙伴,立马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可那时候赛力斯还只做低端车型的制造,人家华为根本没看上。

但张兴海哪能错过这好机会,立马安排公司高管从重庆开SF5到东莞,请余承东下楼试车。
中国有句俗话:来都来了。
眼看如此有诚意,余承东便没再拒绝,安排团队对这台车展开了评估,就是这一试,开启了两家公司深度合作的序幕。
因为虽然赛力斯之前没有接触过高端汽车,但硬实力足够过关,而且智能化、电子化基本为零。
但这些缺陷,恰恰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优势所在,由此,双方开始了接触谈判。
2021年双方正式签约,合作迅速进入快车道。
产品从赛力斯SF5快速迭代至问界系列,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创下了现象级的销售纪录,带动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81.03%。

有网友预测问界的增长将是裂变式的,就像问界没有找代言人,但很多明星都在为其代言。
黄渤、万茜、刘涛、陈道明等众多明星选择问界M9,其智能驾驶辅助泊车,车窗隐私性,以及自身安全性都广受好评。
与华为合作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赛力斯的命运,从不足400亿的市值,到合作后,四年内暴涨7 倍,接近2700亿。
这让赛力斯坚信跟华为深度捆绑,会迎来更大的突破。
于是今年9月,赛力斯又花115亿,成功将华为引望智能1/10的股权纳入囊中,这么一来就等于彻底绑定了智能驾驶的优先合作权。

要知道,115亿的入股资金,可是直接押上了近三年的盈利。
有网友评论:“这种豁出一切的玩法,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网友们的评论虽然扎心,但事实似乎确实如此,赛力斯的高端化突破,几乎全靠华为的技术加持。
未来,赛力斯就是靠躺在华为身上吃红利吗?
答案是否定的,赛力斯想要迎来新的突破,一味地依附在华为身上,早晚是一个死胡同。

于是,赛力斯一边巩固整车义务,一边发展新能源上下游产业。
先是以25亿元购买华为问界全套商标,成为问界的主导者,在相关业务上掌握了绝对话语权。
又花高价,收购龙盛新能源,将问界的系列数字化工厂纳入自身业务的版图。
赛力斯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不再只是造车,而是在构造自己的制造体系。

与此同时,依托华为充电网络,赛力斯在全国布局超过1.2万个充电桩,相关服务收入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凤凰又联手火山引擎,准备将汽车智能技术,延伸到机器人的赛道上。
虽然未来赛力斯将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暂不知道,但问界敢大胆宣布全系车型次年保费下降30%,正是对张兴海“安全是顶级的豪华”最有力的佐证,同时也是赛力斯在智能安全技术上交出的一份硬核答卷。

回溯过往,张兴海带领赛力斯从8000元的弹簧厂,硬生生闯到现在市值近2700亿的车企行列,虽然每一步都走得够大胆,但结果都没让人失望。
但故事的另一面,依然是严峻的事实:尽管赛力斯努力开发新业务,但问界系列仍贡献了绝大部分营收。
在核心技术依赖华为、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估值显著高于同行的多重挑战下,赛力斯能否将“华为光环”成功带入港股,仍需接受市场的检验。
-END-
作者:可宜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