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叔(资深金融从业者)
2025年开门红之后,客户的信贷需求是充足还是不足?银行的贷款营销是容易还是艰难?只有将一线体会的感性与数据分析的理性相结合,才可以得到相对精准的结论。
野叔在本文中将对二季度及上半年贷款整体增长、客户主体结构、银行机构结构、省域区域结构进行多维度分析(除特别注明外,一般为RMB贷款口径),以供中小银行基层管理者或者客户经理们参考。
(附图1) (附图1)
1 整体增长分析
第一,从融资占比看。2025年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8个和个百分点,比上季度末高0.5个百分点,短期内融资增速呈现上行趋势。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RMB贷款余额为265.22万亿元,在“社融”存量中占比为61.6%;数值比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比上季度末低0.4个百分点。信贷类间接融资占比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共部门债券余额在加速增长;6月末增速21.3%,数值比上年同期高6.3个百分点,比上季度末高1.9个百分点。
第二,从季末增速看。6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72.57万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RMB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近年各季详情见附图2);增速比上季度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7个百分点,呈现放缓趋势。
第三,从季度增量看。今年二季度RMB贷款净增31453亿元,绝对额比上年同期少增6581亿元,至少是2017年以来单季增量最少的一个二季度。
第四,从贷款利率看。2025年1月至6月,新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0%,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新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0%,比上年同期约低60个基点。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利率也是如此。从近30年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看,贷款利率变化与贷款增速(需求)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同时,贷款需求变化在结构上呈现一定的时间梯度,所以观察银行各类贷款的最新合同利率既可看到整体变化、也能看到结构变化。
如,在个人贷款中,房贷需求(增速)下行最为明显,所以早在2024年7月左右市场就有了3.0%以下的房贷,当然监管方面后来要求不能低于当时的一年期LPR,所以今年以来新放房贷就与这一标准线持平。2025年7月左右,部分大型银行的个人经营贷款“优惠利率”也到3.0%以下,则与目前经营贷款需求下行明显相关(详情见后文内容)。
从近年季度增量存在明显的“脉冲现象”来看,贷款投放增量主要集中在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下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一般增量逐季减少。7月中旬相关《意见》明确,严惩贷款诈骗等金融领域违法犯罪,外部欺诈可能有所收敛、银行内部信贷管理可能更加审慎。因此后期贷款投放增速可能进一步下行。
(附图2)
2 主体结构分析
第一,从企业贷款看。2025年6月末,RMB企业贷款181.26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年末低0.3个百分点(历年增速详情见附图3)。今年二季度企业贷款净增86173亿元,占同期全部RMB贷款增量的92.57%,比上季度占比上升4.06个百分点,所以有的机构贷款营销主要看对公条线。
从期限结构看,6月末短期企业贷款余额46.71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季回升;中长期贷款余额116.4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季略降(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0.7%,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6.8%;相对上季,前者放缓,后者持平)。
此外,票据融资余额14.67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仍然较高,但比上季明显回落;企业贷款中的“票贷比”为8.10%,比上季末上升0.15个百分点。“票贷比”整体略有回升,一方面是实体贷款需求仍然不足,另一方面原因是今年3月票据融资利率1.55%,比上年12月回升43个BP。不过这一利率仍然低于部分机构的有息负债平均付息率,所以票据的规模越大、占比越高,盈利能力反而更弱。
(附图3)
第二,从个人贷款看。2025年6月末,RMB个人贷款84.0万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比上年末低0.4个百分点。二季度个人贷款净增1265亿元,增量占比4.02%,比一季度更低;从这一数值变化可以看出,当前零售贷款营销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从用途结构看。其一,个人经营贷款余额25.09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年末低3.6个百分点(历年详情见附图4),下行斜率明显更大,所以今年7月部分银行的个人经营贷款“优惠利率”低至3.0%以下。其二,个人消费贷款(含房贷)余额58.91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上年末高0.7个百分点。
在个人消费贷款中,非住房个人消费贷款21.17万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比上季度低0.1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增长-0.1%,增速虽然仍然为负值,但是与上年同期和上季相比降幅表现持续收窄。由此可见,目前个人房贷已经处于相对企稳阶段,而且在部分区域更为明显。
例如,2025年6月末上海市本外币个人贷款余额34412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个人中长期贷款余额32480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同期贷款整体增速高6.1个百分点。
从一线营销的情况看,目前零售贷款增长较难,零售客户数量增长更难。有的机构零售贷款余额呈现正增长,更多是依靠对存量客户的不断“提额”(当然这样可能会加大信用风险),并没有什么客户净增,甚至有的还可能是个人客户净减,即新增客户数少于流失客户数。
(附图4)
3 机构结构分析
第一,从大型银行看。从增速看,6月末“七大行”RMB贷款余额134.61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年末低0.1个百分点;其贷款存量的份额为50.1%,比上年同期提高百分点1.0个百分点,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加固。
从增量看,二季度“七大行”贷款净增24417亿元,在当季全部增量中占比77.6%,比上季提高17.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增量减少、增速下行整体背景下,大行获得了更多的增量份额。
第二,从中小银行看。从增速看,6月末其RMB贷款余额126.82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末低0.7个百分点,比同期“七大行”的低3.1个百分点(近年详情见附图5),放缓更为明显。
从增量看,二季度中小银行RMB贷款净增10902亿元,在全部增量中占比34.7%,比上季度下降7.0%,数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0.6个百分点。市场空间的相对缩小,使得银行机构的生存空间也相对缩小;今年上半年中小银行法人机构数量、营业网点数量都呈现明显减少趋势。
(附图5)
4 区域结构分析
第一,从贷款余额看。在目前已经披露了6月末贷款数据的区域中,本外币贷款余额最多的三个区域分别是广东省29.63万亿元,江苏省28.09万亿元,浙江省25.34万亿元。山东省5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5.90万亿元,预测6月末约16.0亿元。二季度末,上述“金融四大省”贷款余额合计约占全部本外币贷款的36.3%。
第二,从贷款增速看。在已公布相关数据的区域中,本外币贷款增速相对最快的是海南省13.7%,其次是四川省11.6%(详情见附图6);江苏和安徽的同比增速分别为9.8%、9.4%,相对较高。
6月末,浙江省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长9.0%;增速比上年末0.5个百分点,不过比一季度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从客户主体看,全省个人贷款余额8.32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比上季低0.1个百分点。二季度个人贷款净减32亿元,其中个人短期贷款净减412亿元,中长期净增380亿元。区域零售贷款竞争、零售客户竞争可能进一步加剧。
从银行机构看,据公开披露信息,6月末浙江农商系统贷款余额39203亿元,比上年末净增约1409亿元,增量在全省增量中占比约9.04%;6月末贷款同比增长约7.1%,增速比全省平均增速低1.9个百分点。因此贷款市场份额从上年末15.92%,略降至二季度末的15.47%。
各农商银行贷款增速开始分化。例如,6月末萧山农商银行贷款净额(与余额略有不同)2212.85亿元,同比增长10.26%;长兴农商银行贷款余额518.62亿元,同比增长9.42%;增速相对较高。余姚农商银行贷款余额654.1亿元,同比增长5.34%;余杭农商银行贷款净额1509.41%,同比增长4.74%;增速相对较低。常山农商银行贷款余额149.21亿元,同比增长-0.11%,表现更为特殊。
杭州银行半年业绩快报显示,6月末该行贷款余额10094亿元,同比增长11.99%;增速比全省贷款平均增速高3.0个百分点(上年末该行浙江省内贷款占比78.7%)。
从市级区域看,6月末宁波市贷款余额4.50万亿元,同比增长9.0%;温州市贷款余额2.397万亿元,同比增长7.9%;台州市贷款余额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1.6%;衢州市贷款余额6139亿元,同比增长12.8%。
(附图6)
野叔的结语
野叔认为,低需求、低利率是当前贷款业务面临的共同形势,一方面其冲击力具有结构性,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可能更大;另一方面其中也存在结构性机会,但是对中小银行来说可能更难获取,因为结构性机会具有分布非均衡性、变化动态性、风险收益差异性等特征。
只有其中那些风险识别与合规管理能力较强、成本控制与绩效管理能力较强、私域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运用能力较强的机构,才有可能把握到这种沙里淘金的机会。(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