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被“软禁”33年,妻子逼他纳妾,结果生下4个科学家

最近,已故抗日名将的次子孙天平向大陆提出申请,希望能将父亲孙立人的遗骨迁回安徽故乡安葬。

其实,将孙立人将军的遗骨迁葬大陆这件事不光是他的后辈们在努力,大陆这边也一直都在推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他就能够安眠于家乡故土。

说起来,孙立人将军的一生,用短短的“传奇”俩字,可不足以概括。更有意思的是,他的妻子竟然还主动让他纳妾,后来生下的几个孩子,还都成了科学家,这是怎么回事?



1900年,孙立人出生在安徽庐江,家里也算是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末举人,对子女的管教十分严格。

可他5岁那年,母亲就去世了,此后他就一直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之下读书写字,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底子。9岁那年,父亲调任青岛,将他也带了过去。在这里,孙立人第一次体会到了洋人对国人的气势。

从这时候起,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让国家强盛起来,不再让国人遭受与自己一样的折辱。

1913年的时候,孙立人报考清华学校,在近千名考生中拔得头筹,随后就成了庚子赔款留美预备班的学生。在清华求学的那几年,他不光学业十分出众,还是校篮球队的主力后卫。

1921年,他代表中国参加远东运动会,带队击败了当时亚洲篮坛的“霸主”菲律宾,为中国赢得了第一个国际篮球冠军。这一下让外国人纷纷震惊。

更有外国报纸惊叹:“中国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

毕业之后,孙立人就按照家里的安排去了美国普渡大学读土木工程。毕业之后,他在一家桥梁公司当工程师,当时的月薪都是按美金算的,生活更是十分优渥,按理说,这样的生活,怎么样都足以让人满足。

可孙立人心里却一直都放不下国内的动荡。于是,在1925年的时候,他做了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放弃如今这样的优渥生活,考入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这所被称为“南方西点”的军校,以训练严酷著称。同期的中国学生受不了老生的体罚,纷纷退学,还有不少人劝他也走。孙立人却咬牙坚持下来:“这是锻炼,能扛过去才算本事。”

1928年,他学成回国,先在中央党务学校教军事,后来经宋子文推荐,进入财政部税警总团,担任第四团团长。

这支名义上是缉私的部队,实际上是宋子文打造的精锐武装,装备远超普通国军。孙立人把在美国学到的现代军事理念全盘引入: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跑五公里,下午练射击、拼刺刀,晚上还要学英语、搞体能比赛。

士兵们起初叫苦连天,可到了战场上才发现,这些训练真真正正救了他们的命。

1937年淞沪会战,税警总团以第八军名义参战。孙立人率部守在苏州河畔,日军多次强渡都被打退。11月3日,日军大举偷渡,他率部激战8小时,成功将敌人击退。

当晚,他带队夜袭日军浮桥,结果被炮火击中,全身13处受伤,昏迷整整3天。宋子文派弟弟宋子安将他送到香港抢救,直到1938年才康复。

伤愈后,他参加武汉会战,又在湖南岳麓山重建部队,招了3000多湖南兵,训练成一支精锐。

1941年,这支部队改编为新编第38师,孙立人任少将师长,隶属第66军。一年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他率部奔赴缅甸。

1942年4月,英军第1师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断水断粮,濒临崩溃。孙立人奉命救援,派113团团长刘放吾率不足千人迎战7000日军。

他巧妙利用地形,集中火力猛攻日军薄弱点,激战两昼夜,歼敌千余人,成功解救7000英军及五百多名传教士、记者。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仁安羌大捷”,孙立人一战成名,被英国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史迪威称他为“真正的军人”。

后来远征军大撤退,杜聿明坚持走野人山,孙立人判断那是一条死路,果断率部撤往印度。虽然绕了远路,却保住了大部分兵力。在印度兰姆珈,部队换装美械,整训一年多,成为反攻缅北的主力。

1943年10月,孙立人率部反攻,从胡康河谷打到孟拱、八莫、南坎,一路势如破竹。到1945年1月,与国内远征军在芒友会师,打通中印公路。

整个缅北战役,他指挥的部队歼灭日军3.3万余人,是抗战期间军级将领中歼敌最多的,被誉为“东方隆美尔”“丛林之狐”。



抗战胜利之后,孙立人就率部在广州接受日军投降,冈村宁次向他献上佩刀。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孙立人因为和美国关系密切,一度受到重用,先后担任“台湾防卫总司令”“陆军总司令”,晋升为二级上将。但他始终不入党,也不搞什么派系,还主张军队国家化,这很快引起了蒋介石的猜忌。

1955年,他的部下郭延亮被指控策划“兵变”,孙立人被牵连,以“纵容部属叛乱”等罪名革职,软禁于台中。

从1956年起,孙立人一家被迁至台中向上路一段18号的一处民宅,四周高墙环绕,门口有警卫监视,电话被监听,信件被审查,连孩子的朋友来玩都要登记。

他失去了军职和薪水,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养家,他开始在院子里种菜、养鸡,还种了玫瑰和兰花。花开后,让妻子张美英拿到市场去卖,贴补家用。

当地人都叫他“玫瑰将军”,这个称呼背后,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在高墙内靠种地维生的辛酸。

其实孙立人有两个妻子。第一任妻子是家里的包办婚姻,叫龚夕涛。对方贤惠持家,一直都在孙立人的家乡为他照顾父母。不过因为孙立人一直都在外征战,辗转多处,夫妻两人聚少离多,感情自然也十分淡漠。

第二任妻子张晶英是他在南京时认识的女子,两人情投意合,但婚后多年都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在那个“无后为大”的年代,张晶英对此一直都十分愧疚,主动劝孙立人纳妾。

起初孙立人坚决反对,认为现代人不该再搞这一套。但张晶英执意坚持,甚至为此“逼”他,最终在1952年,她亲自物色了一位名叫张美英的护士,安排她进入孙家。

张美英没有辜负她的期待,先后为孙立人生下了两儿两女,4个孩子都是在台中那座被软禁的院子里长大。

虽然家里生活困顿,可孙立人还是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他每天早上都坚持6点起床,先是绕着院子走几圈,然后去菜地里干活。下午等孩子们都起来以后,就教孩子们念书,强调“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根本”。

不光如此,他还十分节俭,每次喝牛奶的时候,总要在喝完以后再加些开水,涮干净杯子再喝。这是他在缅甸战场上养成的节俭习惯,那时候牛奶珍贵,他从不浪费一点。

孩子们也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

长女孙中平考入台湾清华大学核子工程系,后赴美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进入IBM工作;长子孙安平学物理,成为半导体专家;次子孙天平获数学和计算机双硕士,曾任上海科技公司高管。

最小的女儿孙太平最出色,她从新竹清华毕业,赴美获杜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最终成为杜克大学终身教授。2024年,她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是全球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不光如此,孙立人将军还收养了不少烈士遗孤,哪怕后来自己生活十分拮据,也都没舍得让这些孩子们受苦,这些孩子后来也都很有出息。



1988年,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随后台湾政局也有所松动。在旧部和舆论的持续呼吁下,孙立人终于恢复自由。

他派了人回大陆寻亲,长子孙安平回到庐江,才发现父亲的第一任妻子龚夕涛一生都没有再嫁,独自守着老宅。直到1980年去世,她都还一直为孙立人留着房间。

孙安平带回墓碑照片,孙立人看后泪流满面,喃喃道:“我这辈子没对不起谁,就对不起她。”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病逝于台中,享年90岁。葬礼当天,近万人前来吊唁,李登辉、宋美龄等人更是送来花圈,台湾当局颁发“国家褒扬令”。他生前最在意的“清白”,直到死后才被还回来。

2001年,台湾“监察院”正式认定“孙立人案”是冤案,郭廷亮的“自白书”系刑讯逼供所得。2014年,进一步确认郭廷亮并非“共谍”,孙立人完全无辜。

孙立人的一生,前半生是战场上的英雄,后半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他没能像其他将领那样安享晚年,却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了自己的价值:他把军事上的严谨、对知识的尊重、对家国的责任,一点一滴注入子女的血脉。4个孩子都成了科学家,用另一种方式为世界做出贡献。

如今,孙立人的次子孙天平已正式申请将其父遗骨迁回安徽故里安葬。这个迟到了几十年的“回家”,或许能让这位一生漂泊的将军,最终在故乡的泥土中安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历史   生下   科学家   妻子   日军   台湾   将军   杜克大学   优渥   父亲   美国   遗骨   远征军   李登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