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丘华琛
20多岁的小方(化名)经常熬夜追剧,最近她发现自己的耳朵里经常有像火车一样的“隆隆”声,听力也下降了,这种持续的不适让她感到极度焦虑。
在朋友的推荐下,小方来到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她的双耳外观正常、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但听力检查显示双耳听力明显下降,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频频找上年轻人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一旦患上突发性耳聋,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突发的听力下降,通常以单侧居多;
持续性的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头晕。
过去,突发性耳聋的高发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作息不规律、熬夜、压力大、用耳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是主要诱因。
姑娘的耳朵不再“开火车”
通常来说,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营养神经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等。不过,对于像小方这样症状较为顽固的患者,常规治疗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医生建议小方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到疼痛门诊进行交感神经节相关的辅助治疗。星状神经节是颈部重要的交感神经节,通过阻滞其交感神经活性,可扩张内耳血管,改善头面部组织的缺血、缺氧和代谢异常状态,缓解耳鸣。
医院供图
麻醉科(疼痛科)主治医师崔文涛在超声的实时监测和引导下,将穿刺针准确地行进至星状神经节周围,并注射局麻药物,从而达到神经阻滞的目的。在接受了5次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后,小方的耳鸣症状已经基本缓解,听力也有所恢复。她兴奋地对医生说:“我耳朵里的火车终于不开了!”
保护听力从日常做起
这些不良习惯赶紧改
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尚未明确,因此也很难预防,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尽量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作息、饮食规律、加强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风险。
同时,应尽可能地规避一些不良的用耳习惯,保护听力,例如使用耳机时遵循“3个60”原则:耳机音量不超过60%;连续使用不超过60分钟;周围环境噪声超过60分贝时,不建议佩戴耳机。
青少年应关注用耳习惯和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或熬夜,成年人也应注意合理作息,避免过度疲劳。
医生提醒,突发性耳聋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后72小时内,两周内仍有恢复可能。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或顽固性耳鸣若出现突发性听力下降,务必抓住黄金72小时及时就医!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