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在近代史上的表现,台湾媒体曾经给过一个挺有意思的评价: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遭遇殖民侵略就死战不退的国家。
中国在过去两百年的历史里,面对列强的欺负,从来没低过头,哪怕打不过,也要拼尽全力抗争到底。
1840年,鸦片战争打响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跟外国列强正面硬刚。当时英国为了卖鸦片打开中国市场,不惜动用武力。清政府那时候武器落后,军队战斗力也不行,但中国人没认怂。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直接销毁了两万多箱鸦片,这事儿后来成了“虎门销烟”,是中国人硬气的象征。那时候英国人仗着船坚炮利,可林则徐愣是带着一帮人跟他们干到底,摆明了不服软的态度。
战争期间,民间也憋着一股劲儿。比如广州三元里,普通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用锄头、棍棒跟英军对着干,最后还打了个“三元里大捷”。这仗虽然规模不大,但把英国人吓得不轻,也让全国人民看到:列强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虽然最后清政府输了,签了《南京条约》,割了香港,赔了款,但这场战争点燃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从那时候起,大家心里都明白:外敌来了,不能光等着政府,得自己上。
鸦片战争还没过多久,1856年,英法联军又来了,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列强更狠,不但烧了圆明园,还逼着清政府签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军事上,清政府还是打不过,装备差得太远。
可即便如此,中国人也没完全服软。像大沽口炮台的守军,面对英法联军的炮火,拼死抵抗,虽然最后失守,但那股不屈劲儿让外国人看傻了眼。民间这时候也开始觉醒。北京城里老百姓听说圆明园被烧,气得不行,有些人甚至自发跑去跟洋兵对着干。
虽然这些行动没啥组织性,但这种民间的愤怒和抗争,说明中国人骨子里就没打算认命。两次鸦片战争虽然都输了,可中国人的斗志反而被激发出来了,为后来的抗争攒下了火种。
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国跟日本的第一次大碰撞。这场仗打得特别憋屈,清政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签了《马关条约》,割了台湾,赔了2亿两白银。军事上,中国输得一塌糊涂,但你看看战争细节,就会发现中国人没那么好欺负。
比如邓世昌,他在黄海海战里指挥“致远”号,弹药打光了,船也破了,最后直接开着船撞向日军舰艇,想跟敌人同归于尽。虽然没成功,但他这股拼死一搏的气势,震住了日本人。
再比如左宝贵,他在平壤战役里,带着部队死守城池,最后自己也战死了。甲午战争输了,可这些人的硬骨头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榜样。老百姓这时候也开始恨日本恨得牙痒痒,这种情绪后来在抗日战争里彻底爆发。
到了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划势力范围,眼看着国家要被瓜分了。这时候,义和团站了出来。这帮人主要是山东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没啥好武器,就靠刀枪棍棒,喊着“扶清灭洋”的口号,跟洋人干上了。他们不怕死,觉得自己有神功护体,敢直接冲着八国联军的枪炮上。
1900年,义和团围攻北京使馆区,后来八国联军打进来,把义和团镇压了。表面上看,这场运动失败了,清政府还签了《辛丑条约》,赔了4.5亿两银子。
但义和团的意义不在于输赢,而在于他们敢打敢拼的精神。那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是当时老百姓的心声。外国人后来回忆,说义和团虽然武器烂,但那股狠劲儿让人害怕。这场运动证明了一件事:中国老百姓在面对外敌时,真敢豁出去。
要说中国“死战不退”精神最牛的一次,那得是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整整14年,中国人跟日本死磕到底。这场仗打得太惨了,3500多万军民伤亡,经济损失没法算。可中国人硬是没投降,反而越打越团结。
一开始,日本占了东三省,国民党政府搞“不抵抗政策”,老百姓气炸了。结果民间自己组织起来,像东北义勇军,靠着土枪土炮跟日军干。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共产党和国民党联手打日本。共产党在敌后搞游击战,八路军、新四军愣是把日军拖得筋疲力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打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虽然伤亡大,但也让日本付出了代价。
比如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愣是把日军精锐打得懵了;还有百团大战,彭德怀带着部队炸铁路、炸桥梁,把日军后勤搞得一团糟。老百姓也没闲着,地道战、地雷战,日本人走到哪儿都得提心吊胆。
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成了二战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这14年的血战,证明了中国人在绝境里也能翻盘。
中国为啥在面对殖民侵略时总能死战不退?这背后有几大原因。
第一,民族自豪感强。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子厚,老百姓打心底觉得自己不比谁差。外敌来了,抢地盘、烧房子,这口气咽不下去。像圆明园被烧那会儿,老百姓恨不得跟洋人拼命,这种自尊心是抗争的动力。
第二,团结是传统。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汉族、满族、蒙古族、藏族,平时可能有矛盾,但外敌一来,大家就抱团。抗日战争里,各民族一块儿打日本,这种凝聚力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有的。
第三,地盘大、人多。 中国地广人多,列强想完全占下来,太难了。日本占了东三省,还得面对全中国的反抗;英国占了香港,也没法吞并内地。这种地理优势,让中国有底气耗下去。
第四,教训刻骨铭心。 每次打输了,中国人都记着教训。鸦片战争赔了款,甲午战争丢了台湾,这些屈辱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斗志。到了抗日战争,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不能再输了!
台湾媒体说中国是“唯一遭遇殖民就死战不退的国家”,跟其他地方比比看,印度被英国殖民了两百年,基本没啥大规模反抗;非洲很多国家被欧洲瓜分,也没见全民抗争。可中国不一样,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每次都被打得头破血流,但每次都站起来接着干。
台湾媒体这么说,其实也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台湾被日本殖民了50年,从1895年到1945年,那时候台湾人也没闲着,像雾社事件,泰雅族人拿着简陋武器跟日本军队硬拼,虽然失败了,但精神跟大陆的抗争一脉相承。所以台湾媒体夸中国“死战不退”,多少有点感同身受的意思,也是在肯定两岸共同的民族精神。
中国这股“死战不退”的劲儿,不光是历史遗产,对今天也有启发。现在国际上风云变幻,有些国家还想对中国指手画脚,可中国从来不怕硬碰硬。从抗美援朝到南海争端,中国人一直延续着这股不服输的性格。
今天中国能站稳脚跟,也是靠着这股骨气。不管外面怎么变,中国人心里那根弦始终绷着:自己的事儿自己说了算,谁也别想骑在头上。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