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来源|牛刀商业评论)
作者丨婉秋
出品丨牛刀商业评论
上市这条路,古茗走了近15年。
2010年,王云安在浙江温岭一个名叫大溪的小镇创立了古茗茶饮,主营果茶、奶茶及咖啡,价格区间在10~20元。
以“小镇青年”为核心客群的古茗也精准破圈,也带着8.9元现制咖啡和7600多家门店全力突围,将下沉市场消费者对“一线城市品质”的咖啡想象,与古茗的产品体验牢牢绑定。
在新茶饮圈,古茗王云安与蜜雪冰城张红超两人都有着“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外界不免会将二人联系在一起谈论。
对此,他曾说,“中饭一半的价格”,复购率是最高的。巧合的是,这与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的逻辑相似。
要知道,在新茶饮圈,古茗王云安与蜜雪冰城张红超两人都有着“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外界不免会将二人联系在一起谈论。
招股书显示,王云安持股43.21%,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联合创始人戚侠、阮修迪二人,分别持股19.78%和13.74%。
【天眼查】信息显示,古茗上市前获得2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美团龙珠、冲盈资本、腾讯投资、元生资本、正心谷资本等。
现制茶饮行业在历经前期的高速扩张与野蛮生长后,无可避免地踏入了深度调整期,作为行业头部品牌的古茗,即便拥有先发优势与规模效应,也难以独善其身,正面临着增长曲线失速、利润结构失衡的双重困局。
回溯古茗的崛起之路,其凭借“优质鲜果茶+亲民价格”的精准定位,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加盟网络。
但如今古茗的营收与利润增长态势均不容乐观,营收增速明显放缓。
2024年古茗实现营收87.91亿元,虽实现了14.5%的同比增长,但与2023年38.1%的高增速相比,几乎遭遇腰斩,收入增长动能显著减弱。
(来源:古茗财报)
归母净利润达14.79亿元,同比增长36.9%,乍一看成绩颇为亮眼,然而经调整净利润仅增长5.7%至15.42亿元。其毛利为26.87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同期的24.03亿元增长11.8%,暴露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持续衰减。
年内利润为14.9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96亿元增长36.2%;经调整净利为15.4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59亿元增长5.7%。
而行业层面的结构性变革,正成为古茗增长的最大桎梏。
茶饮市场规模增速从2023年的44.3%断崖式下跌至2025年预期的12.4%,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
市场饱和度极高,全国奶茶店总数超41万家,近一年净减少1.77万家,三线以下城市闭店率高达60%。
这种大环境使得古茗所处的市场空间被严重压缩,潜在客户增长乏力,新客户获取难度加大,老客户复购率也因市场选择增多而受到影响,直接导致其收入增长速度大幅放缓。
此外,竞争维度的升级,让古茗陷入“上下夹击”的战略困境。
价格战成为目前现制茶饮行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重塑了市场分层格局。
喜茶、奈雪等高端品牌集体下沉至15元价格带,与古茗14元的主力产品形成直接竞争。同时,蜜雪冰城凭借6元的极致性价比,从低端市场对古茗进行降维打击。
古茗作为腰部品牌,既难以像蜜雪冰城那样通过极致性价比收割下沉市场,又缺乏喜茶、奈雪等高端品牌的产品溢价能力,在行业增速系统性放缓的背景下,其增长空间被严重挤压。
(来源:网络)
古茗也面临着产品创新乏力的问题,2024年古茗推出85款新品却无一爆款,招牌产品“超A芝士葡萄”与竞品在配方、口感甚至包装上高度雷同,创新乏力导致用户新鲜感消退,复购率下滑,陷入“卖货越多、利润越薄”的恶性循环。
当行业进入“微创新”阶段,古茗未能通过差异化产品构建护城河,只能在红海中陷入“跟风-同质化-价格战”的恶性循环。
总体来说,古茗缺乏独特的卖点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现制茶饮市场,消费者对于新奇、独特的产品体验需求日益增长,产品同质化使得消费者对古茗的品牌忠诚度降低,难以吸引新的消费群体,也无法促使老客户增加消费频次,从而限制了收入的增长。
这场增长危机的本质,是行业红利消退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考验。
古茗若想破局重生,亟需在存量市场中开辟新的增长曲线,实现从规模驱动向价值驱动的战略跃迁。
在现制茶饮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已达白热化阶段,古茗正深陷加盟扩张失速与单店效率下滑的双重困境。
在门店扩张战略上,古茗采取了地域加密策略。
当单一省份的门店数量超过500家时,便借助规模效应进入临近省份。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升了品牌效应,降低了仓储物流成本,提高了配送效率。
但在市场逐渐饱和的大环境下,这一策略的弊端也开始显现。
2024年,古茗新开业门店1587家,与2023年的2597家相比大幅减少;关闭门店数量却从265家激增至674家,净增门店数量锐减至913家,相较于2023年净增的2332家,下降幅度高达61%。
(来源:古茗财报)
从市场饱和度来看,由于在下沉市场布局的门店比例过高,导致区域内市场饱和现象严重,同店分流问题突出。
这使得各个门店的客流量被大幅分散,直接导致单店售出杯数、单店日均售出杯数双双下滑。
古茗单店GMV从2023年的246.64万元降至2024年的236.07万元,日均GMV也从6800元降至6500元。
这些核心经营指标的持续下滑,对古茗的整体业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来源:古茗财报)
与此同时,行业内的价格战也愈演愈烈。
蜜雪冰城等品牌凭借极致性价比的策略,在下沉市场不断挤压其他品牌的客单价。
古茗在价格方面难以与蜜雪冰城抗衡,这进一步压缩了其利润空间,使得古茗在下沉市场的经营愈发艰难。
加盟商层面的问题同样对古茗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古茗98%的收入依赖于加盟商,拓店速度的放缓直接导致营收增速下降。
2024年,新增加盟商数量腰斩至1125家,退出的加盟商数量则激增至871家,退出率升至18.9%,加盟商的流动性明显加剧。
(来源:古茗财报)
不过,古茗也并非毫无优势可言。
其加盟商的“二店率”达到71%,这意味着老加盟商开新店的比例较高,成为门店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说明优质加盟商仍对品牌有信心,这为模式调整保留了缓冲空间。
此外,古茗采用高度集中的供应链模式,借助地域加密网络策略和完善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能够实现低成本、高频次的鲜果配送。
截至2024年底,仓到店的配送成本仅占GMV总额的1%,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古茗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下沉市场增长见顶下,古茗需从“盲目追求数量”转向“精准提升质量”,让加盟模式从“规模驱动”回归“价值共享”的本质。
当古茗面临新式茶饮行业增长见顶,陷入存量竞争的“红海”,以及自身所面临得增长乏力得困境。果断押注咖啡赛道,将咖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打响突围战。
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其对市场趋势精准洞察与自身优势深度结合的成果。
(来源:网络)
在饮品市场,咖啡与茶饮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2024年现制咖啡连锁门店突破100万家,连锁化率超60%,成为现制饮品赛道的增长黑马;反观茶饮行业,增长乏力,竞争激烈。
瑞幸、库迪掀起的9.9元价格战,彻底打破了咖啡的高端消费壁垒,生椰拿铁等风味饮品革新了产品体验,上万家门店的布局更是让咖啡下沉到大众生活场景,将咖啡这一品类完成了从“小众轻奢”到“全民快消”的蜕变。
这股咖啡大众化浪潮,为茶饮品牌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古茗精准捕捉到这一机遇,凭借自身与咖啡赛道的高度契合,率先抢占先机。
古茗的底气,源于其深厚的品牌积淀与强大的运营实力。
早在2019年,古茗就已试水咖啡业务,2023年正式推出闪萃咖啡系列,2024年启动现磨咖啡试点,每一步都在为全面进攻铺路。
同时,作为茶饮行业最大规模自有冷链体系的拥有者,古茗实现了97%门店的两日一配,这一优势完美适配现磨咖啡对“新鲜”的严苛要求。
从生豆烘焙到门店使用,全链路30天的极致管控,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精选巴西、哥伦比亚等四国100%阿拉比卡豆,并屡获国际咖啡品鉴大奖的烘焙工艺,更是为产品品质保驾护航。
(来源:网络)
同时,古茗创新采用“店中店”轻资产模式,在原有门店增设咖啡产品线,无需新增人力与大面积设备投入,仅用9个月便将咖啡业务覆盖至7600多家门店,以闪电般的速度超越瑞幸、库迪的扩张节奏,让同行望尘莫及。
(来源:网络)
引入咖啡业务后,古茗门店销售额增长约10%,这不仅填补茶饮增长的缺口,更是品类拓展带来的营收提升,实现了消费场景与用户黏性的全面升级。
古茗以“新鲜”为核心,将咖啡与茶饮深度融合,打造“茶咖一体化”消费体验,满足消费者全天候、多样化的饮品需求。
从爆款“黑巧摩卡”到年度重磅“Good轻椰拿铁”,从请知名代言人品质代言到联名营销,古茗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将“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咖啡形象深植消费者心智,精准“锚定”下沉市场对“一线城市品质”咖啡的期待,并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品牌竞争力。
在这场咖啡混战中,古茗看透了茶饮增长见顶的行业宿命,也抓准了咖啡大众化浪潮下的增量红利,更懂得如何用十年打磨的供应链优势,作为转型之战的“秘密武器”。
古茗对第二增长曲线的探索,不仅为自身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更重塑了茶饮品牌的发展逻辑。
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古茗用实力证明了唯有打破品类边界,拥抱趋势变革,才能在存量时代书写新的增长传奇。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