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主动低头:对华关税战不可持续,中美进入“筹码清算期”

|阿絮

编辑|沐语纪史

10月18日,中美刚通过牵头人视频通话敲定新一轮经贸磋商,特朗普就上演了光速改口戏码。

七天前还放狠话要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关税,如今却低头承认高关税不可持续。

前阵子硬气十足的美方,为啥突然松口?这场看似常规的磋商里,到底藏着多少没说透的博弈?

态度反转的特朗普

当地时间10月17日,福克斯商业新闻网的直播镜头前,特朗普的表态让市场瞬间沸腾。

当被问及对华高额关税是否可持续时,他先是干脆承认不可持续,随即又试图用但数字就是这样掩饰尴尬,最后不忘甩锅:"是中国强迫美国这么做的。"

这番话距离他10月10日加征100%关税的威胁仅过去七天,这般急转弯的操作,再次印证了外界盛传的TACO模式。

特朗普总是先发出极端威胁制造恐慌,再在现实压力下退缩,最后把责任推给对方。

更具戏剧性的是,就在改口当天,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共进午餐时突然插了一句:"中国希望对话,美国也喜欢与中国对话。"这种突如其来的温和表态,让在场记者都感到意外。

而这份温和的背后,是美国政府内部混乱的对华策略,当特朗普承认关税不可持续时,贸易代表格里尔还在抱怨中方未提前告知稀土新规。

财政部长贝森特则忙着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产业政策采取强硬立场,各部门各说各话,暴露了美国缺乏统一对华战略的窘境。

试图拉拢盟友施压中国的计划,同样遭遇滑铁卢,特朗普一边自己挥舞关税大棒,一边要求欧盟联合施压,但欧盟的表态始终停留在口号层面,并无实际行动能力。

他还强令澳大利亚与中国脱钩,却被澳大利亚直接拒绝,没有哪个盟友愿意为美国的利益牺牲自己的经济,内外交困下,特朗普的强硬剧本难以继续,只能仓促按下谈判按钮。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是直接戳破了关税威胁的泡沫,10月10日特朗普放话加税当天,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五,三大股指集体跳水,市值蒸发两万亿美元。

而当他17日改口愿谈判后,市场立刻止跌回升,可这种自伤式政策根本不是实力的体现,只是无奈的赌气。

对于重返白宫后急需稳住选民支持的特朗普来说,既要维持强硬对华的政治姿态,又要避免经济崩盘,只能在硬与软之间反复摇摆,这场态度反转不过是现实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美国亲手打破的贸易平衡

特朗普的认怂,本质上是美国十年对华经济战遭遇的全面反噬。

自2018年以来,美国发动了一场涵盖关税、科技封锁、金融围堵、供应链脱钩的全维度经济战,特朗普曾扬言贸易战很容易赢,但2025年的现实狠狠打了华盛顿的脸。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精心策划的关税武器正在反噬自身,所谓的154%高额关税,实则是叠加关税的噱头。

目前美国对华商品平均关税约30%,11月暂缓期到期后恢复至54%,若再加征100%,总税率将达154%。

这种近乎断绝贸易的税率,不仅让中美商品交换失去经济意义,更直接冲击美国本土市场。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早已警告,中美脱钩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产出长期减少7%,而美国作为发起者,自然要承受最直接的冲击。

在关键产业领域,美国的卡脖子计划屡屡落空,为了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美国出台层层芯片禁令,却没想到反而催生了中国国产7纳米技术的突破。

试图通过造船301调查打击中国航运业,结果招致中方对美籍船舶加征港口费的反制。

更致命的是稀土领域的被动,中国掌握全球92%的稀土分离与加工产能,一旦收紧出口,美国F-35战机、爱国者导弹、电动汽车电机都将面临断供风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对美出口占比虽跌破10%,出口总额却持续高涨,东盟、欧盟、中东、拉美合计占比已超65%。

RCEP框架下的区域供应链日益紧密,美国市场早已不是不可替代,这场始于美国的经济战,最终让自己陷入了顾此失彼的困境。

中方反制体系

面对美方的反复无常,中国早已跳出被动接招的框架,构建起一套系统化、制度化的反制体系,每一张牌都直击美方痛点。

稀土牌的精准打击,展现了中国在战略资源领域的绝对话语权,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稀土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消息一出,国际稀土市场震动,欧美政策圈坐立不安。

要知道,稀土材料贯穿现代工业体系,从智能手机到战斗机,从电动汽车到风力发电机,都离不开这种工业维生素。

而中国的管制并非随意而为,主要针对部分境外组织将稀土用于军事、损害中国安全的情况,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措施。

特朗普将其歪曲为谈判僵局的原因,不过是掩盖自身对华施压失败的借口。

组合反制策略则让美方处处受制,在航运领域,中方对美籍船舶加征港口费,直接反制美国的301调查。

在市场准入方面,明确要求美方为中资企业提供非歧视环境,不再是过去的乞求公平,而是划定清晰的谈判底线。

农业反制更是精准打击美国内政痛点,暂停大豆采购不仅让美国农场主蒙受损失,更直接影响特朗普的票仓基础。

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策略,让美方深刻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更关键的是,中国构建的去美国化外贸格局,从根本上削弱了美方的谈判筹码,通过扩大内需、优化供应链结构、增强自主科技能力,中国逐步减轻了对美贸易的依赖。

博弈本质与未来

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的启动,并非博弈的终点,而是一场更大规模筹码清算的开始。

从磋商焦点来看,美方是否取消穿透性实体清单与港口费措施,是中方划出的红线,而中方是否延长11月10日到期的稀土出口管制豁免期,则成为美方关注的重点。

但无论谈判结果如何,这场博弈的本质早已超越贸易本身,是霸权国对崛起国的系统性遏制,而美国最大的误判,在于忽视了实体经济才是国力的根基。

特朗普口中反复强调的公平,实则是霸权思维包装的单边主义。

在他的逻辑里,美方可以随意出台关税壁垒、加码技术封锁,甚至用单边制裁捅刀子,却容不得中方为守护自身利益做出半点反制。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双重标准,本质是将美国利益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

当中国凭借自身实力打破这种不对等局面时,特朗普就急着给中方贴上破坏公平的标签,这种霸道行径早已被国际社会看穿。

从实力对比来看,博弈的天平正在悄然倾斜,中国不仅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制造业实力,军事实力也为经济博弈提供了终极保障。

从高超音速导弹到电磁弹射航母,中国的区域拒止能力已让美军不敢轻举妄动,而美国却深陷通胀高企、产业空心化的泥潭,连一艘大型商船都造不出来。

中美经济深度交织,合作远大于对抗,关税战让双方都受损,但美国的软肋显然更多。

新一轮磋商开启后,美方若能摒弃说一套做一套的双面策略,真正回到平等协商的轨道上,或许能为两国关系找到新的平衡点。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特朗普又软了:对华高额关税讹诈,不可持续》,2025-10-18

海峡网:《特朗普态度变软:对华高额关税讹诈,不可持续》,2025-10-18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财经   中美   关税   筹码   主动   美国   中国   美方   稀土   反制   中方   经济   高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