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民国军阀韩复榘,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逃跑将军”,1938年他不战而弃山东,被蒋介石一纸命令送上军事法庭,最终枪决。
韩复榘早年并不是怂包,而是个实打实的狠角色。
辛亥革命时,他跟着冯玉祥,后来在讨袁战争和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因作战勇猛、行军神速,江湖人称“飞将军”。
1928年北伐胜利后,蒋介石论功行赏,把山东这块肥肉给了他,韩复榘从此成了雄踞一方的“山东王”。
主政山东期间,韩复榘确实干了不少实事,整顿军队,剿匪安民,兴办教育,甚至搞过“禁毒运动”,虽然他自己也抽大烟。
当时山东治安好转,经济也有起色,老百姓对他评价不差。不过,韩复榘脾气火爆,手段也狠,对手下和政敌从不手软。
但是到了抗战爆发后,韩复榘的表现却是高开低走。
1937年日军进攻山东,他一开始硬气得很,在德州,济南等地和日军死磕,甚至公开拒绝日本人的劝降,放话“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
当时《大公报》还夸他是守土抗敌,凛然有古名将风。
可到了1938年初,他却画风突变,面对日军猛攻,他突然下令全军撤退,连黄河防线都不要了,直接导致山东门户洞开,更可气的是,韩复榘撤退前还放火烧了济南城。
蒋介石气得跳脚,在怒骂他之后,便打算将他军法处置。
关于韩复榘之死,民间有个流传甚广的段子,说是蒋介石在抓他前,假意请他到开封开会。
韩复榘心里打鼓,让自己的保镖找了个算命先生算卦,对方掐指一算说“凶多吉少”。
果然,他一到会场就被扣下,押送武汉受审,最后以“违抗军令、擅自撤退”的罪名枪决。
蒋介石也算是杀鸡儆猴了,因为当时面对日本人,不少军阀害怕的想要畏战逃跑,如果蒋介石不收拾一个,就怕其余人都效仿。
韩复榘的军旅生涯相当传奇。
韩复榘家境富足,从小就在私塾读书,后来跑到了辽阳去谋生。说来也巧,正好他正赶上北洋军招兵,韩复榘就入伍了。
因为字写得好,有文化,他直接被冯玉祥相中,当上了司书生。
从此,韩复榘在冯玉祥手下步步高升,和石友三、孙良诚等人并称"十三太保",成了西北军的核心骨干。
1925年打天津时,他带着敢死队第一个冲进城里,直接升任师长兼天津警备司令。
但韩复榘也不是个省油的灯,1926年冯玉祥部队受挫时,他转头就投靠了山西的商震。
等冯玉祥在五原誓师重整旗鼓,他又麻溜地回去了。
直到1928年,韩复榘率部击溃奉军,拿下了北京南苑,风头一时无两。冯玉祥让他当了河南省主席,可转头又免了他的兵权。
所以,韩复榘也转头二次背叛冯玉祥,和石友三一起通电"拥护中央",投靠了蒋介石。
1930年中原大战后,韩复榘被蒋介石安排到山东当省主席,这一当就是八年。阎锡山是山西的“土皇帝”,而韩复榘可以说就是山东的“土皇帝”。
要说他把山东搞成了什么样子,也是两极分化,一方面,他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兴办教育,还搞"乡村建设","新生活运动",表面文章做得挺足。
但是,他军阀的本质没有变,审案判案全凭心情,顺眼的即便犯了大罪也当堂释放,不顺眼的即便无罪也要处死。当时山东人对他可谓是无奈得很。
但这些其实都不算什么,因为韩复榘真正的狠辣还在后头,比如他在对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的时候,那叫一个心狠手辣,他的镇压方式极其残酷,比当时的军统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根据资料记载,从1932年到1933年,短短一年的时间内,他就三次破坏中共山东省委组织,还捕杀了大批的共产党员。
期间,共产党在益都和博兴等地发动的农民暴动,也都被他血腥镇压。仅1933年一年内,韩复榘就处决了上百名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在8年的时间里,韩复榘真把自己当成了山东的“土皇帝”,他在山东的统治,本质上还是军阀割据那一套。时间一长,他的自信心有爆棚了,认为自己能够和蒋介石一争高下了。
所以,他开始截留税收,大力扩充军队,明里暗里和蒋介石较劲。
不过,当时蒋介石还有用得上他的地方,所以对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奈何,这个韩复榘是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实关于蒋介石要杀韩复榘的事情,还有人觉得,是因为蒋介石和他之间的私怨,两人之间早有矛盾。
当年西安事变的时候,韩复榘是支持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看看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下场就知道,凡是当年参与了这件事的人,蒋介石一个都不会放过。
当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时,韩复榘居然公开发电报支持,甚至想派兵抄中央军的后路。
这件事被蒋介石知道后,就一直想着要报复回来。毕竟蒋介石最恨的就是手下将领不听话,更何况韩复榘本就是西北军叛将。
民国时期的军阀有个特点,就是立场摇摆,只为了自己的利益为战,从不管什么家国大义。
韩复榘当年是冯玉祥部下,直到1929年才投靠蒋介石,但是西安事变,他又生出了反叛之心,说他有家国情怀吧,他又在几年后放弃了山东。
弃守山东这事确实捅了大篓子,直接导致中国军队痛失战略要地,要知道,20年代时,无耻的巴黎合约就无视中国是一战战胜国的事实,强行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如果当时不是五四运动爆发,日本人可真就得逞了。
但没想到,短短几年后,我们中国自己的军阀,竟然拱手把山东交给了日本人,他不死,都难以赎其罪。
当年的事情是这样的,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韩复榘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负责山东防务。
蒋介石因为西安事变的事情,一直对他心怀芥蒂,虽然让他做了战区副司令,但是承诺的重炮旅都临时调给了汤恩伯。
由于没有中重炮旅,韩复榘的仗打的很艰难,在德州血战中三个师伤亡过半,这让韩复榘非常愤怒。
后来,挺到1937年底,韩复榘就再也扛不住了,当时又恰逢日军大军压境,他在重压之下干了三件作死的事。
第一件事,就是 直接放弃黄河天险,连象征性抵抗都没有。
第二件事,撤离济南前放火烧城,他竟然还美其名曰什么"焦土抗战"。
第三件事就是拒绝镇守泰安,当时李宗仁命令他守泰安,他却说:"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当时,曾有消息称,其实韩复榘私底下和日本特务联系上了,他对日本特务说,山东会保持中立。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战败投降了,而是卖国!
放弃山东,任由日本人荼毒山东百姓已经是万死难赎其罪,他还私下联络四川军阀刘湘想反蒋。
但是,他忘了,蒋介石手下,可是有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军统,他的这些小心思,早就被戴笠的军统盯得死死的。
于是,蒋介石开始计划除掉他。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开封设局,这场会议,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给韩复榘设的鸿门宴。
蒋介石特意把会议选在晚上开,借口要防日军空袭,而且还在会场层层设卡,把所有的领随从全被拦在外围,而在现场,蒋介石还埋伏了一个排的宪兵。
其实,韩复榘即便心再大,他也知道这次会议多少有点针对他。所以他在出发前找人算了一卦,只得到了四个字:"凶多吉少"。
当时,他的心腹跪着拦他,不让他去,但军阀的傲慢害了他,他觉得自己手握十万大军,蒋介石即便要动他,他也有机会反抗,但是现实却是,他的随从全都被拦在外围,他只身一人踏入会场的时候,就被当场缴械,押送武昌。
资料上记载,韩复榘在特别军事法庭上,面对法官的问罪,他全程冷笑不答。
其实他早就心知肚明,蒋介石连判决书都提前印好了,罪名是"违抗军令擅自撤退",按照当时的军法,却是要处以死刑。
1月24日晚,他在武昌一处小楼被行刑,身中七枪,据说,军统在枪决他时,还特意用了不同口径子弹,营造出"多人开枪"的假象。
在这一天,这位统治山东八年的"土皇帝",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充满争议的一生。
如今在济南千佛山还能看到韩复榘当年题写的石刻,而关于他的种种轶事,仍在山东民间口耳相传。有人说他算得上是乱世枭雄,也有人痛骂他说民族罪人。
蒋介石一生错杀过很多人,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忠良之辈,革命先烈。
但韩复榘,应该是他为数不多的,没有冤杀的人,尽管蒋介石有自己的私心,而山东也在韩复榘死后陷入了短暂的混乱,但是韩复榘的死,是因为他做了民族的叛徒。
参考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