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4日,原国民党高级军官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收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发出的特赦通知书。
败据台湾的蒋介石闻听此事先是大惊,随后便紧急下令,要将远在美国的杜妻招回台湾。
蒋介石为何会如此紧张?他所紧张的究竟是杜聿明本身,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1949年1月10日凌晨,杜聿明被解放军战士俘虏,辗转之后被送入功德林监狱。我党一贯的原则就是善待俘虏,对待杜聿明这样的原高级军官就更是了。
杜聿明在功德林里的生活,可以用滋润二字来形容。可话分两头,他家人那边就比较痛苦了。
这边杜聿明刚被俘虏,蒋介石就开始在国民党党内造起了谣言,说是杜聿明已经被共产党处决。
老蒋如此造谣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杜聿明全家跟着他前往台湾。因为只有将杜的妻儿家室当成人质,才能够榨干已经“投敌”的杜聿明的最后价值。
这里所说的最后价值,就是杜聿明的家族人脉。
在蒋介石的蛊惑之下,杜聿明之妻曹秀清信了丈夫已死的谣言。从前常与国民党人士往来的经历,还让她对共产党的存在产生了畏惧。多种因素之下,曹秀清不得不携家带口前往台湾。
可曹秀清终究不是国民党党内人士,空有杜夫人这个虚名的她拼尽全力,也只能顾及家人的温饱。
后来还是几个老同事帮忙说情,蒋介石才以给杜聿明立烈士神位为由,给杜家人发放了些许补助学费。
当年杜聿明长子杜致仁远赴美国哈佛大学读书,每年的学费还要向台湾银行贷款。更为无耻的是,台湾银行在杜致仁毕业前一年无故终止了贷款。
走投无路的曹秀清只能写信向蒋介石借钱,但却受到了更大的侮辱。学费共需3000美元,蒋介石却只批了1000美元,而就这1000美元,他还要分两年支付。
这500美元让杜致仁大感受辱,一气之下选择了服药自尽。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曹秀清悲痛欲绝,直到这一刻她才看清了蒋介石的虚伪本性。
从那之后,离开台湾就成了曹秀清的心头愿景。只可惜老蒋有心扣她全家做人质,她一个妇人又有什么办法。
所幸天无绝人之路,曹秀清终于在1957年等到了希望。这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她的大女婿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样一位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蒋介石当然想让其为己所用,所以他突然就对曹秀清热情了起来。
他不仅为曹秀清的姑婆安排了规格极高的葬礼,还频繁地向曹秀清嘘寒问暖,只是话题总会拐到杨振宁身上。
曹秀清怎能看不透蒋介石的真实目的,可她却来了一招欲擒故纵。当蒋介石开口拜托她前往美国劝说杨振宁后,她立马就答应了下来。
在曹秀清看来,这就是她离开台湾的唯一机会,所以她必然不会放过。蒋介石自觉大事可成,满心欢喜地把曹秀清送往了美国。
殊不知她注定要一去不返,杨振宁也绝不会去到台湾。
在美国,曹秀清见到了阔别许久的女儿女婿,而且还通过杨振宁等人联系到了杜聿明。
没错,这时的杜聿明虽然仍在接受改造,但他却经常给远在他乡的亲人写信。除了写信,他还喜欢把《人民画报》《民族画报》等新中国刊物寄给家人,希望能将新中国的真实情况汇报出去。
只可惜蒋介石在台湾大搞独裁,寄过去的信曹秀清从来都没见过,所以她才会对丈夫已死的谣言深信不疑。这一切的真相,直到曹秀清去了美国才终于大白。
得知丈夫仍在人世的曹秀清大喜过望,而她不知道的是,两年后她还会得到另外一个惊喜。
1959年,因改造成功而重获新生的杜聿明得到特赦。在新中国生活整整十年的他,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在共产党领导下所迸发的勃勃生机。
他迫不及待地给曹秀清寄信报喜。而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得知了杜聿明被特赦的消息。此刻的老蒋首先想到的,就是赶紧把曹秀清困回台湾当人质。
可老蒋还能做些什么呢?面对远在美国的曹秀清,他能做的也只有恐吓造谣了。不过曹秀清也不是傻子,信誉早就破产的蒋介石获取不到她的信任。
此时的曹秀清只有一个想去的地方,那便是北京。
该说不说,杜聿明一家人对蒋介石的信任,就是被老蒋不间断的恶行磨没的。曹秀清如此,杜聿明更是如此。
对杜聿明而言,他为国民党效命的前半生,就是蒋介石对他敲骨吸髓的过程。
少年时的杜聿明不爱学习,他钟情于摆弄枪支。中学时候的他就已经练出了娴熟的步枪瞄准本领。
可这样的他却在16岁那年转了兴致,在专研枪械之余拿起书本苦读,不过也只是在英语、兵书中遨游。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看清了彼时的国内现状。面对着国外列强林立,国内皇权腐朽的状况,杜聿明决心从戎报国,加入到改变中国的行列当中。
1923年,19岁的杜聿明从中学毕业,并在家人的安排下迎娶了大他两岁的曹秀清。既已成家,那下一步就得是立业了。
当杜聿明看到黄埔军校的广告后,立刻就选择了报考。进入黄埔军校是杜聿明传奇人生的起点,但同时也是他对蒋介石“祛魅”的开端。
此时的蒋介石形象还算英武,是很多有志青年的偶像,包括杜聿明。入校做入党登记的时候,杜聿明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国民党。
可蒋介石日后的各种行为,却一点点地耗尽了杜聿明对他的崇拜与忠心。
比较典型的就是杜聿明在抗战期间奉命远征缅甸的事情。1942年5月5日,中国远征军与英军在日寇的猛烈攻势下被迫撤退。
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发来命令给杜聿明做了撤退路线上的要求。面对军令,杜聿明只能按吩咐照做。
可路上又遇见大雨,道路也因此被封。无可奈何之下,杜聿明只能率领部队改道,与英军一同撤去印度。
撤退持续了两月有余,期间大雨滂沱,不少军士都在风雨当中染病去世,就连杜聿明自己都几乎殒命。
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怒斥杜聿明,并将损失惨重的黑锅归咎于杜聿明的指挥不当。
这件事还只是杜聿明替蒋介石背的无数黑锅里的其中一口。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杜聿明内心对蒋介石也愈发抵触。
他还曾多次在书信中痛骂蒋介石“阴奉阳违”的虚伪本质。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蒋介石先是假意宣言和平,然后就逼着杜聿明等人负责断后,以掩护他逃亡台湾。
彼时的国民党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在解放军面前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蒋让杜聿明断后的,基本上是对他的放弃,等同于让他留下送死。
所幸杜聿明面对的是共产党,哪怕成为俘虏,他也会有接受改造、焕发新生的权利。这么看来,老蒋的这番“背刺”倒真是帮了杜聿明的大忙。
只可惜,杜聿明既然没死,那蒋介石就一定会接着榨取他可能存在的价值。这才有了前文提到的,老蒋急召曹清秀回台的事情。
1963年,曹秀清终于如愿回到了北京。同年11月10日,周恩来总理与陈毅副总理接见了杜聿明夫妇,并对曹的回国表达了祝福。
回国后的曹秀清跟在成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的杜聿明身边,随他一起参观访问了全国各地的人情风光。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夫妇都被共产党治理下的新中国所折服,也赞叹着由共产党领导人民才创下的不世成就。
1981年5月7日,77岁的杜聿明在北京病逝。他离世前曾对曹秀清说,“我死以后,你哪里也不要去……,就在大陆定居。……。共产党待我不薄,我们不能忘恩负义。”
曹秀清将丈夫的这番遗言记在心中,余生未再离开祖国故土。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