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签了,1周内生效,真正赢家是中美友谊,美国对华称呼升级

7月31号,特朗普在白宫大笔一挥,签了份“对等关税”行政令。洋洋洒洒一份名单,巴西、印度、越南全在上面,税率10%到40%不等,7天后,也就是8月7号正式生效。大家把名单翻来覆去看,发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制裁名单里,竟然没有中国

这还没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就是前阵子警告我们别买俄罗斯石油的那位,突然换了个口气。他不仅在接受采访时亲口确认,美国已经撤销了此前针对中国稀土领域的12项反制措施,更是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给中国送上了一个全新的称呼——“伟大的国家”。

你没听错。这种称呼上的升级,在外交场合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客套话。每一个词的改变,背后都可能是一整套政策的转向。贝森特还顺带提了一句,中美“快要达成协议了”。

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别的国家排队等着挨刀,怎么到了中国这儿,反倒云开雾散,甚至还收到了“伟大国家”的赞誉?这背后,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只有冰冷现实下的必然选择。

就在上个月,7月1号,美国拉着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在华盛顿搞了个“四方关键矿产倡议”。说白了,就是想攒个局,在亚太地区建一个所谓的“稀土替代联盟”,摆脱对咱们的依赖。

这个想法听起来很丰满。白宫的算盘是,只要重构了供应链,就能在战略上卡住我们的脖子,自己也能高枕无忧。但现实狠狠地给他们上了一课。这个联盟雷声大雨点小,短期内根本找不到能替代中国的卖家。为啥?因为高端制造业离不开稀土,而且是特定的、高品质的稀土。比如造一架F-35隐形战斗机,需要大概417公斤的稀土材料;一辆特斯拉电动车的电机,也得用上几公斤。这些东西,不是随便在哪个国家挖个矿就能替代的。正当“稀土联盟”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时,美国国内的国防承包商和高科技企业先坐不住了,纷纷警告白宫:再这么下去,我们的生产线就要断炊了,原材料储备快见底了。

军工复合体和华尔街的科技巨头,这两股力量在美国国内说话的分量有多重,大家心里都有数。特朗普政府可以对外部盟友强硬,但对内部这些真正的利益集团,他必须得掂量掂量。所以,我们看到了现在的结果:撤销稀土领域的12项限制性措施。这不是什么善心大发,而是被现实逼到墙角后,不得不做出的务实调整。

你看,这就是特朗普的行事风格。他看起来咋咋乎乎,好像谁都敢惹,但真到了核心利益的坎儿上,他比谁都精明。

再举个巴西的例子,你就能看得更明白。

在这份关税行政令出台前几天,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对巴西总统卢拉开火,批评巴西的贸易政策,还威胁要对巴西商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这架势,看起来是要把巴西往死里整。

结果呢?正式文件下来,巴西的关税税率是10%。

从放风的50%降到实际的10%,这待遇简直是“跳楼大甩卖”。要知道,连日本、韩国这两个铁杆盟友,这次都被征了15%的关税。这是特朗普突然对巴西“心软”了吗?当然不是。

原因简单得有点可笑:他和他团队搞错了数据。特朗普一直抱怨美国对巴西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但美国商务部自己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年,美国对巴西一直保持着几十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也就是说,美国在跟巴西的生意里,其实是赚钱的。

如果真按50%的税率打下去,巴西固然会痛,但美国的出口商和消费者也会立刻感受到冲击,一场毫无必要的贸易争端只会让美国自身利益受损。所以,在最后关头,他选择了“务实”,把调门降了下来。

通过稀土和巴西这两个例子,我们能拼凑出一个更真实的图景:特朗普政府的强硬,更多是一种极限施压的谈判策略。当这种策略碰到冰冷的现实和自身的核心利益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妥协和变通。强硬是表象,利益才是内核。

聊到这儿,这篇文章真正的主题才浮出水面。

很多人觉得,美国这么到处搞霸权、搞制裁,肯定是它占尽了便宜。但实际上,这么一圈折腾下来,真正的赢家,可能既不是美国,也不是中国,而是“中美友谊”本身

我知道,说“中美友谊”这个词,很多人会觉得有点别扭。但此“友谊”非彼“友谊”。它不是那种你侬我侬的浪漫关系,而是一种基于现实、迫于无奈、又相互需要的复杂共生关系。

大家想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中国一直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美国越是在全球范围内挥舞大棒,搞“美国优先”,就会有越多的国家感到不满和疏远。美国越是把自己的盟友推开,它在全球舞台上就越孤立。而一个被孤立的美国,反而会发现它更加离不开和中国的合作与沟通。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循环: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 → 盟友关系紧张 → 美国发现自己需要中国稳定局面 → 对华态度缓和、释放善意 → 等到问题缓解,又觉得可以继续强硬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感觉,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总是变来变去,像坐过山车一样。这背后,是中国在全球格局中分量日益加重的客观现实。

就在美国那边政策急转弯的同时,我们这边在做什么呢?

8月2日,中国驻美大使馆为马里兰州的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访华团,举办了一场温馨的开放日活动。谢锋大使亲自主持。

谢锋大使在活动上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半个多世纪前,’乒乓外交’敲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今天,小小的匹克球,又架起了中美人民交流的新桥梁。”

大家注意这个细节。美国那边在谈关税、谈制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在打球,在搞交流。这展现出一种大国的从容和定力。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只要美方愿意回到合作共赢的正轨上来,我们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我们清楚,现在还没到和美国彻底“脱钩”的时候,合作依然是主流。

所以你看,美国商务部那边刚宣布恢复对部分高科技产品的优先审批,华尔街的科技股应声上涨。资本的反应是最诚实的。对抗没有赢家,合作才能创造价值。

特朗普政府的这张行政令,以及背后一系列对华政策的调整,标志着一个重要的变化。它说明,单纯依靠打压和遏制,是行不通的。现实的困境,比如供应链的脆弱、国内产业的压力,最终会迫使决策者回到谈判桌前。

这不是特朗普“良心发现”,更不是美国“改弦更张”,而是在一次次的碰撞和试探中,双方都在重新校准彼此的位置和底线。在这个过程中,那种“谁赢谁输”的零和博弈思维,正在被一种更复杂、更现实的共存逻辑所取代。

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它的力量不体现在能打败多少对手,而在于能否与强大的对手共存、合作,甚至在竞争中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财经   中美   友谊   美国   赢家   巴西   中国   稀土   关税   现实   盟友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