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最初的主要功能是交通要道和居住地的导向标志。原始公社时期,为了在人烟稀少而又广阔的区域内交通的方便,就有设立标志的需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尚处在原始公社阶段的鄂伦春族,在森林中迁徙时,先导者就在岔路口的树上,绑一横木以为后继者指示方向,这就是原始的表木。在现在西北游牧民的临时居住点,也设有高大的木表,上面或装以横木,或装以其他可供远眺的标志,也有同样的性质。在立木上加横木这样十字形标志,结构最简单但也最合乎瞭望要求。直到近代发达交通条件下的路标、铁路信号,仍是这个样子。
清西陵的华表 荀潇摄影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华表的应用范围更广,华表除了标志某些重要建筑物之外,还走进了墓地,刻上某已故权贵的姓名,成了墓表。墓表具有很强的纪念意义,类似于国外的纪念柱。墓表中最具代表性的河北省定兴县石柱村的义慈惠石柱,高6.65米,柱基石为一方形巨石,边长约2米,基石上有覆莲座柱础,雕刻粗壮有力,为北朝手法。柱身为不等边八角形,收分明显,比例匀称。最为奇特的是柱顶,在柱身上端有一方形石板,板上置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的石雕小屋,屋为单檐庑殿顶,刻有屋顶、檐椽、角梁、枋梁、柱子等。小屋前后及正中间都刻有佛像,是一座木结构殿宇模型。将民间的佛殿作为纪念柱顶上的重要饰物,这种形制很少见。此石柱建于北齐,为当时一支农民起义军失败后,百姓自发收拾义军残骸合葬的纪念性墓表,墓表柱身上雕刻着三千余言的颂文,记叙了当时义葬和建柱的经过,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卢沟桥西桥头华表 刘姝平摄影
华表作为一种标志性建筑,它不仅出现在重要建筑群的大门外,有时也立在桥头和建筑的四周,如北京卢沟桥桥两端均有一对华表。这些华表对主体建筑起到烘托的作用。它们的外观虽相似,但大小比例和所在的位置都很注意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华表的存在,使得某些大体量的古代建筑具备了灵性和生命力,同时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后世华表多经雕饰美化,表柱截面有圆形、八角形,雕有蟠龙云纹,柱头有云板,柱顶置承露盘,其实用价值逐渐丧失,而成为一种艺术性很强的装饰物。
来源:《华表史话》
作者:高俊良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参事室文史馆
更新时间:2025-04-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