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婚姻宛如一家私人专属银行,在这里存储真爱与默契,日后便能提取幸福和快乐。夫妻双方如同这个银行账户的共同体,存折就像活期账户,可以灵活地进行存储与支取。”其实,不仅婚姻如此,育儿亦是如此。
培育一个优秀的孩子,就像是持续往孩子身上“储蓄”奔赴幸福的能力与毅力,等到孩子成年走向社会,这些“储蓄”便能发挥巨大作用,助力他们成就精彩人生。
在传统家庭模式里,往往是男主外、女主内。母亲作为家庭“后勤部长”,承担着相夫教子的重任,育儿方式自然值得深入探讨。实际上,孩子未来是否有出息,与母亲独特的“储蓄力”息息相关。
01 母亲储蓄能力,赋予孩子一生财富
北宋时期的欧阳修,幼年时便痛失父亲,母亲郑氏独自挑起家庭重担,含辛茹苦地将他养大。
在生活极度困苦、常常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母亲没有丝毫懈怠,更没有像部分女性一样,只知抱怨生活的艰难,而是展现出非凡的远见,督促欧阳修刻苦读书。即便家中连基本的纸笔都没有,母亲也能因地制宜,引导孩子用芦苇在地上书写练字。
后来,欧阳修凭借自身努力考入官场,家境逐渐改善,兄弟姐妹也都在他的帮助下过上好日子。母亲过世时,地方县令李观感慨:“昔孟轲亚圣,母之教也;今有子如轲,虽死无憾。”高度赞扬了郑氏的教育之功。
相反,有些母亲对孩子过度溺爱,总是把孩子呵护在羽翼之下,什么都替他们做好,这看似是爱孩子,实则剥夺了孩子独自闯荡的能力。真正明智的母亲,会陪着孩子一起学习,陪伴他们从小学顺利求学到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赋予他们探索世界的勇气,引导他们发现并培养兴趣爱好,将其转化为一技之长。当孩子能够独立自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母亲就该适时放手了。
02 母亲储蓄金钱,培养孩子勤劳节俭
有这样一对夫妻,每天外出时都要喝一杯价格二三十元的拿铁,这样的习惯持续多年。
有人简单计算过,每天一杯拿铁,一天就要花费约七十元,一个月就是两千元左右,一年累计下来就是两万多元,三十年下来竟高达七十多万元。这笔钱,在普通县城足够买一套房子和一台豪车了。这便是著名的“拿铁效应”,生活中很多家庭都存在类似的情况。每天看似微不足道的额外消费,在长时间积累下,可能会使家庭经济陷入困境。
女性往往承担着家庭理财的重任,如果总是在日常支出上毫无节制,导致家庭入不敷出,长此以往,家庭经济状况必然不容乐观,孩子也容易养成奢靡的消费习惯,长大后即便想要回归朴素,也可能因环境养成的思维模式而难以做到。
我见过一些母亲,在节日期间,当着孩子的面随意清空购物车,对孩子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哪怕购买的物品孩子只是偶尔摆弄一下,并非真正需要。这样的过度消费,会使家庭的储蓄能力大打折扣,让孩子缺乏正确的储蓄观念。
而那些善于理财的母亲,会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每一笔钱都物尽其用。她们还会引导孩子参与到家庭节俭的行动中来,让孩子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样,孩子不仅会因有储蓄而生活得更有底气,面对风险时也更有应对能力。
03 母亲储蓄人情,助力孩子遇见贵人
东晋时期的陶母,家庭极度穷困时,为了招待举孝廉的范逵,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头发。范逵在京城为官后,对陶家赞誉有加,使得陶侃因此获得举荐踏入仕途。
俗话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每一个家庭都有遇到贵人的可能,关键在于家人愿意主动伸出援手,成为别人生命中的贵人。
《增广贤文》中提到:“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这提醒我们,不要将自己封闭起来,要积极融入社交圈子。允许孩子邀请玩伴来家做客,对亲戚朋友的借宿请求给予友好回应,即便对待穷苦的亲戚朋友,也不要冷漠相待。因为随着岁月的流转,很多事物都会发生变化,曾经的穷人可能崛起成为富人,普通人也可能飞黄腾达。说不定那些我们眼中不起眼的人,将来就成为了社会上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
我就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十几岁到县城打工时,只因对方得知是我母亲娘家附近的,且知晓我和母亲的关系,便十分热情地让我借宿,还在工作上给予我诸多便利。这充分说明了母亲在生活中储蓄人情,将来孩子出门也能得到他人的帮助。
04 母亲储蓄孝道,引导孩子懂得尊重
我的一位邻居,每天给婆婆送饭,简单递上后便一脸不耐烦地称婆婆为“老家伙”。结果,自家孩子也很快学着这样称呼老人,这可急坏了家人,邻居也为此懊悔不已。
农村有句俗语:“屋檐水,点点滴滴在旧窝。”意思是母亲对待老人的方式,会在孩子身上得到映照。母亲日常照顾老人时的态度和行为,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真正会教育孩子的母亲,不会整天空喊口号讲道理,而是自己用心去对待老人,耐心地处理各种繁琐事务。比如,耐心倾听老人的心里话,关心老人的饮食起居,让孩子一同参与照顾老人的过程。在这些点滴付出中,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连身边的老人都容不下、不尊重,却妄图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拓展人脉资源,无异于缘木求鱼。只有对老人孝顺,自己晚年才会得到应有的关爱,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也会懂得尊重他人,从而赢得社会对他人的尊重。
《朱子语类》里有这样一句话:“天地储蓄得二气之精聚,故能生出万物。”一个懂得储蓄的家庭,以不变的稳健应对万变的挑战,日积月累,便能收获无尽的福分。
储蓄,是一个看似缓慢却能终身受益的过程。为人父母,切不可因为自己眼前年富力强就肆意挥霍,而要为孩子的未来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未雨绸缪。做一位会储蓄的母亲,为孩子的人生发展添砖加瓦,为家庭的美好未来筑牢根基 。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