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杨林宋)10月26日,演员、主持人曹颖因过量喝咖啡患焦虑症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不少咖啡爱好者的热议。事实上,她在直播中回忆道:“陪伴孩子九年间,产后抑郁未完全康复,加上每天接送孩子、往返北京录节目的高强度工作,经常靠浓咖啡提神,最终导致身体出现问题,甚至出现低钾症状。”
咖啡真的会导致焦虑吗?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周圆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焦虑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咖啡本身并非焦虑的“元凶”,关键在于饮用方式、剂量与个体状态。

10月26日,#曹颖自曝因过量喝咖啡患焦虑症#登上热搜话题。社交媒体平台 图
“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对咖啡因的代谢能力存在差异,曹颖的经历可能受到当时作息、工作压力、情绪基础等多种因素影响。”周圆月解释道,焦虑本身可能伴随心悸等症状,而咖啡因过量确实可能诱发类似反应,但不能简单将二者叠加的效应归因于“咖啡直接导致焦虑”。
从生理机制来看,咖啡因会刺激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血压升高、肌肉紧张。同时,咖啡因通过阻止腺苷发挥作用,可能干扰γ-氨基丁酸等具有镇静作用的神经递质,使大脑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周圆月表示,对于本身就有焦虑倾向的人来说,这种生理唤醒容易被大脑误解为“危险信号”,诱发或加重焦虑;即便是普通人,在压力或睡眠不足时过量饮用咖啡,也可能引发明显的紧张和不安。
想要享受咖啡又降低焦虑风险,科学饮用是关键。周圆月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咖啡因摄入量控制在400毫克内(不超过5杯),避免空腹饮用;选择无糖或少糖的咖啡,减少添加物对情绪的干扰,避免摄入过多糖分;若饮用后出现心悸、手抖等不适,应立刻停止饮用,日后减少摄入量或更换低因咖啡。同时需注意,睡前6小时内饮用咖啡可能影响睡眠,而睡眠紊乱本身就是焦虑的重要诱因。
周圆月强调,应对焦虑更需系统方法。当出现持续焦虑情绪时,可通过规律运动释放压力,瑜伽、慢跑等运动能有效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建立稳定的作息习惯,避免生活节律紊乱加重情绪波动;学会正向思维,通过与亲友沟通或写情绪日记疏导压力。若焦虑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并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应及时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寻求专业评估与干预。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