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科技圈最“金贵”的硬件,GPU显卡绝对排得上号。
从打游戏到训练AI大模型,从3D设计到科学计算,几乎所有需要“算力”的场景都离不开它。2024年全球GPU市场规模冲到1000亿美元,中国占了四分之一,可见需求有多旺。但尴尬的是,咱们自己造不出顶级GPU,高端货全靠进口,还经常被“卡脖子”。
先说普通玩家最关心的游戏显卡。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显卡,比如英伟达的RTX40系、AMD的RX7000系,性能强、生态全,打游戏、做设计都顺手。但国内呢?虽然也有不少企业做显卡,可真正能达到国际二线水平的(比如英特尔Arc A750)都寥寥无几。要么性能拉胯,跑个3A大作都费劲;要么生态不行,很多软件不兼容,用起来各种报错。玩家想支持国产,结果发现“爱国成本”太高——花同样的钱,体验差一大截,谁不纠结?
再看AI加速卡,这可是训练大模型的核心。英伟达的GB200、H200这些顶级卡,性能强到离谱,但国内根本买不到。就算退而求其次买H20(专供中国市场的“特供版”),性能也只有H100的20%,价格还死贵。国内也有企业说自己的AI卡“超H100”“达H200”,但具体数据、实测结果永远“不详”,官方消息几乎为零。更关键的是,英伟达的CUDA生态垄断了AI开发环境,国内卡就算性能勉强接近,软件适配也跟不上,开发者用着别扭,企业自然不愿意冒险。
为啥国产GPU这么难?技术门槛太高了。从芯片设计用的EDA工具,到制造用的先进工艺(比如GDDR7显存),再到核心IP(图形处理、计算单元),每一环都可能被“卡”。比如,没有高端EDA软件,设计出来的芯片可能先天不足;没有先进制程工艺,性能就上不去;没有自主IP,就只能受制于人。这些都不是短时间能突破的,需要长期投入和积累。
更麻烦的是,资本对GPU也不太热情。很多投资人觉得,连4060水平的显卡都造不出来,更别说追上英伟达的50系、60系了。既然看不到短期回报,干脆不投。没有钱烧,企业更难招人、买设备、搞研发,形成恶性循环。
说到底,中国缺的不是“一张显卡”,而是从设计到制造、从硬件到生态的全链条自主能力。游戏显卡需要性能和生态双突破,AI卡得先补上CUDA的生态短板,再谈性能超越。这过程肯定难,但别无选择——高端GPU是科技自立的关键一环,绕不过去,也等不起。
现在的问题已经摆上台面:要么继续被“卡脖子”,要么咬牙啃下这块硬骨头。对国产GPU来说,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踏踏实实攻技术、建生态,才能让“缺一张好卡”的日子早点过去。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