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坐不住,是因为患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我家孩子上课总是坐不住,写作业时一会喝水、一会发呆,提醒几次也没用,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市民林女士对自家7岁儿子的表现很是困惑。她致电晚报市民热线5589999询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到底是调皮好动,还是患上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对此,记者采访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科副主任医师张娟,她提醒家长,对孩子行为不应过早贴标签或过度纠正,注意区分孩子坐不住是ADHD,还是活泼好动。

判别

  多次提醒后仍难以自控

  持续6个月以上需专业评估

  张娟介绍,普通孩子的“好动”多为情境性的,也就是说,他们能根据环境调整状态——在游戏时活泼,在学习时安静。而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则表现为持续性注意力缺陷,他们在课堂、家庭、社交等多个场合下都难以自控,家长老师提醒后也难以持久改进。

  张娟说,患ADHD的孩子即使在需要安静的环节(如上课、写作业)也难以静止——会不停地转笔、抖腿、扭椅子、玩文具、拉扯衣服,多次提醒后,最多安静几十秒又恢复多动,上课时容易突然插话,完全不受课堂节奏约束。

  普通孩子在课间游戏、课堂互动环节活泼、好动,但老师说“接下来我们要安静下来听讲、看板书”,他们能较快平静下来,专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键在于持续性和影响程度。”张娟说,如果孩子的专注力问题持续6个月以上,并明显影响学业和社交,就需要进行专业评估。

支招

  在三个不同的年龄段

  通过不同游戏提升专注力

  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张娟给了三个建议:

  一是家长闭上嘴、管住手。除非孩子主动邀请,家长不应随意干预孩子行动。

  二是守护“沉浸时刻”。即使到了饭点或睡前,如果孩子正专注,请稍作等待。用“预告”代替“强制”,需要结束当前活动时(如吃饭),提前5分钟预告(“再玩5分钟我们就去洗手啦”),给专注力一个“缓冲期”,而非突然打断。

  三是及时回应、不吝表扬。当孩子完成探索、抬头寻求肯定时,请给予真诚的鼓励。

  张娟说,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1—3岁:玩“听指令做动作”游戏,如听到“水果”举右手、听到“动物”举左手;3—6岁:进行“舒尔特方格”或“连点成线”训练;6岁以上: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如球类运动与棋类游戏交替,既释放精力,又锻炼自控力。

  此外,保持规律作息、营造安静环境、家长以身作则,都是提高专注力的重要“生态条件”。

提醒

  孩子无法听从指令 应及时就医评估

  张娟提醒,如果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难以维持注意力、无法听从指令、冲动行为频繁,就可能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发育行为问题,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评估。

(厦门晚报记者 汪燕妮 通讯员 陈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育儿   缺陷   障碍   孩子   专注   好动   家长   安静   游戏   指令   注意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