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20日,第二十一届中韩双边质量国际会议在河南洛阳举办。近200名专家学者齐聚,以“现代质量思想的持续进步和不断深化”为主题,探讨质量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
本届会议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主办,韩国质量协会、郑州大学商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协办。
开幕式上,会议主席徐济超指出,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亲,加强合作交流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他呼吁两国质量领域科学家继续携手努力,互学互鉴,推动中韩科技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韩国质量协会前会长朴圣玄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双方学者应进一步健全交流互鉴机制,优化对话平台、拓展合作领域,共同应对现代质量思想和技术的新变革。
韩国质量协会会长朴熙俊表示,中韩双边质量国际会议已成为推动两国质量科技创新与合作的关键平台,充分体现了双方文化相通的独特优势。期待双方学者在持续弘扬“交流互鉴”传统的基础上,将双边质量合作推向新高度,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两国人民与社会发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全良代表学校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学校发展概况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质量工程研究所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作为首届会议的主办单位,学校再度承办第二十一届会议,不仅是对这一优质学术品牌的有力传承,更是学校服务国家质量强国战略、深化国际前沿合作的重要实践。他表示,坚信与会专家的深入研讨必将为质量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注入全新动力,为区域及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议共设6场主旨报告,报告分别由天津大学教授何桢、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赵先、郑州大学教授王宁主持。香港城市大学谢旻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质量与可靠性研究》为题,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讨论了智能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问题,并探讨了解决方案。成均馆大学Wanseon Shin教授以《AI赋能的开放式质量:核心策略与行动工具》为题,阐述了开放质量的内涵、人工智能的QC工具及其实施策略。联想集团副总裁王会文以《AI加速的质量左移实践》为题,探讨了左移质量方法论在联想构建智能互联质量生态系统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清华大学王凯波教授以《面向智能制造的质量科学方法》为题,分享了中国智能制造的模式、成熟度水平及理论实践,并介绍了针对多阶段制造过程的迁移学习方法的最新研究。大田大学Sunguk Lim教授以《AX/DX时代六西格玛方法论的转型路径》为题,介绍了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质量管理方法相融合的AX/DX六西格玛方法论及其转型路径。天津大学施亮星教授以《数智双驱的敏捷质量提升框架》为题,提出了数字智能驱动的5D即“检测-诊断-设计-演示-部署”质量框架,并通过工程案例展示了5D框架的作用。
会议还设置了统计过程控制、质量控制、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应用、质量工程、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与服务质量管理6个分会场和1个中韩质量专题联合研讨会,共作了61场口头报告。报告从不同视角探讨了质量科学和技术的研究进展,分享前沿学术观点和创新实践案例。
会议期间,中韩两国专家学者就质量科学领域前沿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讨,在项目申报、科技成果推广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通讯员 李婧 邓彦雯)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