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编辑 春秋玉史
«——【·前言·】——
中医这行讲究的是年头和经验,说起靠谱大夫大家印象里都是白头发老爷爷,一搭脉就能知道你哪儿不舒服,这手艺都是多年练出来的。
2010年的上海,有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坐在诊桌前给人号脉开方,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听起来特别新鲜,同行们见面就半开玩笑地说他是 “华佗转世”,来看病的邻居更是把他说得神乎其神,直接喊他 “小神医”。
十岁的孩子跟 “神医” 放一块儿咋看都不搭,难不成这孩子真有啥过人的本事?
上海有个男孩叫刘尚瑾,乍一看跟普通孩子没啥区别,整天活蹦乱跳的,就爱跟小伙伴们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压根儿看不出一点 “小医生” 的影子。
可是一旦他坐下开始诊脉,他的眼神马上变得异常专注,就连资深的老中医都忍不住夸:“这孩子,真有点像模像样的。”
有一次,上海有位老先生听说了杨志勋老中医的名号,特地来找他看病,结果杨大夫竟然让小刘来接诊,老先生当场就炸了:“我花了这么多钱,你居然让个小孩给我治病?”
他心里可能想的是:这孩子不过是个毛头小子,能懂什么,但小尚瑾却不急不慌,微微一笑,指示老先生坐下,三根手指轻轻搭上脉搏。
他不慌不忙地问道:“您是不是总觉得气短,早晨起来嘴里特别黏?”
话音刚落老先生愣住了——这些问题他连体检都没查出来,怎么这个小孩子一摸脉就知道?
更神奇的是,刘尚瑾给他开了几副中药,吃完后老先生困扰多年的胃病居然好转了大半,就从这个时候刘尚瑾小神医的名号便在圈子里传开了。
刘尚瑾走上中医这条路,得从他四岁时说起,当时他身体差经常生病跑医院,吃了不少西药,可病总是好一阵坏一阵,压根没彻底好过。
直到有一天邻居推荐了一位老中医,这个老中医不同于一般的医生,他不依赖仪器检查,而是先给刘尚瑾把脉,然后根据脉象告诉他一大堆连家人都没注意到的小病症,甚至是那些西医查不出来的隐患。
几副中药下去,刘尚瑾的病竟然神奇地好转了,从那以后刘尚瑾便迷上了中医,他开始捧着《黄帝内经》,一头扎进了中医的世界里。
父母看着他那股执着劲儿,八岁时就把他送进了杨志勋大夫开设的儿童国医班,杨大夫的教学方法特别有意思,讲解“浮脉”和“沉脉”时,他不讲死板的理论,而是直接端来一盆水,给孩子们用铅笔模拟。
浮在水面上轻轻一摸的就是“浮脉”,要按到水底才能感觉到的就是“沉脉”,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刘尚瑾更容易理解,因为悟性特别高,别人还在死记硬背脉象口诀时,他已经能凭感觉分辨出十几种脉象的细微差别。
有一次杨大夫给病人诊脉,刘尚瑾站在旁边观察了一会儿,轻声说:“这人脾胃不好,是不是总反酸?”
杨大夫一摸居然真的没错,病人的脾胃的确有问题,这一幕让大家更深刻地意识到,这个孩子可不是单纯的喜欢中医,他是真的有两把刷子的。
不过刚开始给病人看病时,小刘也没那么自信,有一次他给一位阿姨诊脉,紧张得手心冒汗,鼓足勇气才开口:“阿姨您最近是不是睡不好,半夜经常醒?”
阿姨直点头,接着他又问了一些关于月经的事,这下他脸一下子红了,甚至连耳根子都红了,幸好师父杨大夫在旁边帮忙接话,场面才没那么尴尬。
但小刘很有心,每次给病人诊完脉后都会拿出小本子记录下来:“弦脉就像按在琴弦上的感觉,滑脉就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
有了这些记录,他慢慢摸出了脉诊的规律,准确度越来越高,连七十多岁的老年患者都夸他:“这孩子比我闺女学了五年护理还懂得多!”
2009年刘尚瑾一举亮相央视节目,现场给嘉宾诊脉,准确指出嘉宾有“久坐腰痛、睡眠浅”的问题,瞬间让他成了“神童”,大家都惊叹于他那种看病的精准,觉得他天赋异禀,一夜成名。
一夜之间出名后,媒体纷纷找上门,可刘尚瑾不像别的孩子那样高兴得飘起来,相反他的心态很沉稳,完全不像个十岁小孩。
他明白自己这点小小的能力在中医这片浩瀚的海洋里,不过是沧海一粟,远远不够,他没有选择成为所谓的“网红神童”,也没去走那些短期的光鲜之路,而是安下心来,继续潜心学习中医。
他清楚地知道,这条路不是靠一时的名气和天赋能够走得长远的,这份平常心或许比他的天赋更为可贵。
毕竟中医的传承从来都不是依靠一个个横空出世的“神童”,而是靠无数从业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潜心钻研和实践积累。
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体现,是人们跟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的传承没办法一下子就完成,而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靠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在这份清醒的心态下,刘尚瑾继续按部就班地学习和成长,2018年他如愿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始接受更系统、更专业的中医教育。
在这里,他不仅掌握了更多中医理论,还结交了许多中医行业的前辈,在他们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
毕业后,很多人猜测他会选择去名声更大的地方,或者做一些商业化的尝试,但刘尚瑾却选择了一条看似平凡却坚实的道路——回到诊所,做一名普通的中医医生。
正如他的师父杨大夫曾经给他树立的榜样,他没有追求光环和名利,而是扎根基层,默默服务每一个前来看病的患者。
无论是常见的小病小痛,还是棘手的疑难杂症,他都一丝不苟地去诊治,尽力帮助每一位患者解除病痛。
现在提起刘尚瑾,许多人还是会想起他小时候那个“神童”的故事,可对于刘尚瑾来说,那段经历不过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起点。
从最初因为自己生病而对中医产生的好奇,到后来通过系统学习走上中医道路的执着,再到如今将中医作为毕生事业的坚守,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得踏实又坚定。
对于刘尚瑾来说,这条路远没有结束,正如他所说:“中医的学习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前行的过程”,这份沉稳与坚持让他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依然能保持初心,做一个真正的实干派。
央视网:[中华医药]健康故事:刘尚谨 我是小中医(2010.06.02)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