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兵败身亡后,十几名姬妾被俘虏,唐僖宗的处决手段令人不齿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黄巢人头落地,十几名姬妾押上成都街头,羞辱、质问、屠杀,一个都不少。

可真正的罪人,真被审了吗?

羞辱

大玄楼下人山人海,老百姓一边挤着往前看,一边摇头叹气。

城门口,一排女子被拴在木柱上。十几人,衣衫不整,满身尘土,不是贼寇,而是女人。

这些女子,个个出身不凡,有人是朝中大员之女,有人是宫中旧人。

黄巢攻入长安那年,她们不是被掳,就是被迫留在新朝伺候起义军,乱世中,没人能全身而退。

如今黄巢死了,这些“贼妻”,被当成战利品,献俘成都。

人群中传来窃窃私语:“听说黄巢的头也送来了,挂在城门上呢。”

“这些女的,该杀”,成都百姓早就穷怕了,只想赶紧清账,赶紧安稳,谁还分得清谁自愿谁被逼?

唐僖宗站在大玄楼上,披着黄袍,面色苍白。

他已经不是那个,在长安城里养尊处优的天子,逃难多年,如今苟活于蜀地,靠着诸侯余勇,勉强保住皇位。

他看着楼下女子们,一个个低眉顺眼,忽然,冷笑一声,开口了:“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

一句话,楼下炸锅,朝廷要的是面子,不是审问,这些女人就是用来当众羞辱的。

可话音刚落,一名女子抬头,冷眼直视楼上。

她皮肤苍白,脸上挂着血痕,衣摆撕裂,但眼神锋利,像刀子:

“贼寇逞凶叛逆,国家以百万之众不能守宗庙,陛下逃至巴蜀,反责一弱女子,公卿将帅置于何地?”

人群突然安静,没人敢接这话,官兵也愣住了。

她说得太对了,黄巢兵临长安,百万禁军一溃千里,唐僖宗什么都没做,扔下百姓,带着家眷一路狂奔逃到四川,如今局势稳了,居然把矛头指向这些女人?

一句质问,把僖宗的脸打得啪啪响。

僖宗脸色涨红,却说不出一个字,堂堂天子,被一个女俘驳得哑口无言。

左右将领低头不语,大臣闭口无声,没人替天子撑场。

那女子继续抬头看着他,一句话也不多说,只是眼神,比刀还快,比火还烈。

僖宗扭头离开了大玄楼,脸色铁青,手中诏书已经下定,杀,无赦。

斩首

诏令一下,刑场准备三日,成都百姓却私下开始送东西,最多的,是酒。

“多喝点,醉过去就没那么疼了”。

“我们知道你们不是坏人”,一句句悄悄话,在布满刀斧的刑场边流传。

大多数女子都喝醉了,有人哭,有人笑,有人麻木,士兵抬刀下手时,哭声都已经压住了锣鼓。

但那名抗辩的女子,连酒都不碰。

她站在前,头发被风吹得贴在脸上,刀光就在眼前,可她连眼皮都不抬。

不哭,也不醉,士兵迟疑了一下,长官催:“快动手!”

她转头看了一眼,轻声说了句:“动手吧”,声音不高,但周围都听见了。

那不是认命,那是讥讽,刀落,头颅滚落泥地,百姓哭了,有人转身,不忍再看。

血流成河,但朝廷满意,百官上表夸赞天子英明,定朝纲,正名分。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是杀给百姓看的,不是为了律法。

真正该问罪的,不在这里,不在这十几名被迫“从贼”的女子身上,唐僖宗需要发泄,杀这些姬妾,既能堵住流言,又能“展现态度”,但成都城中,一夜未眠的,不止这些人。

有老百姓在墙上写字:“狗吠非咎肉,祸起失守之门。”

意思很简单:狗吃了肉,错不在狗,是门没锁好,这话不长,却传遍全城。很多人读完后,默默点头。

可谁敢多说呢?刀还没冷,血还没干。

背叛

十几名女子的尸体被草草掩埋,没入乱骨堆,没有棺,不许祭,更无人敢收。

那一年,蜀中正值春寒,雨水不断,血腥味顺着水流渗进街巷,掩盖不了官府的羞耻。

杀完人,朝廷翻篇,可百姓心里清楚:这事不干净。

因为太多女人,是战乱中“被留下”的,不是选择站在黄巢一边。

黄巢攻入长安时,京城根本守不住,宫门破的一刻,皇族早逃了,后宫女眷、达官府中妇人,全被抛下。

贼军兵临,劫掠不可避,有人被掳,有人被迫侍奉,有人下跪求生,谁能说她们“甘愿”?战火烧到眼前,没得选。

有人记得,一位翰林之女,十六岁。

贼军攻进来时,家人全被杀,她跪在黄巢马前,磕头不止,说愿为婢妾,只求留命。

活是活下来了,却成了“从贼”,被俘那天,她早就认不出样子。

脸上有疤,身穿军营里的男装,那种眼神,像看死人,她知道,逃不掉的,朝廷不认人,只认罪名。

“从贼女”这三个字,直接定罪,不审,不问动机。

有些是宫女,当年宫中宫女万人,黄巢攻入,宫门破碎,这些女子没一个逃出去。

新皇自立,宫女被迫迎拜,有人叩首称帝,只为苟活,可等唐僖宗回头再问,这一拜就成了证据。

拜了新君,就成了叛贼?那皇帝自己逃的命,又该怎么算?

有个说法在市井间传:朝廷不是怕贼,是怕贼碰过的女人,这些人,一旦活着回朝,就成了污点。

不是她们错,而是“她们存在”就是错。

也有些贵族女被“自愿”写进黄巢名册,说是婚娶,其实不过是替朝中父兄换活路,男人投降,女人嫁贼。朝廷眼里,这算两头背叛。

但真有人想做黄巢的姬妾吗?

黄巢兵败那天,有人从他帐中拖出三名女子,满脸是血。

她们在最后一战中逃无可逃,被自己人困在军营,一人上吊未死,一人割腕流尽,剩下的,不言不语,到了成都,已经疯了。

没人愿意记住她们的名字,史书只写“贼妾”。

真正背叛的,是谁,没人敢问,只知道,活在乱世的女人,只能当牺牲品,输不起,更选不了。

发泄

唐僖宗这场献俘和处决,不是法律审判,而是政治发泄。

他失了长安,失了权威,失了天下对皇帝的敬畏,只剩这最后一口恶气,非吐不可,吐给了这些不能反抗的女人。

黄巢的头颅挂在城门上,苍蝇成群。

可再看姬妾们被杀,老百姓更多是摇头叹气,“杀这个,管什么用?”

唐僖宗心里明白,百姓怕的不是女人,是朝廷自己撑不起这个天下。

杀姬妾,不为立威,而为遮羞,百官歌功颂德,说陛下“拨乱反正”,可街头巷尾,人们开始偷偷嘀咕:“狗急跳墙,这不是杀人,是泄愤。”

当时藩镇林立,皇权早已名存实亡,节度使手握兵权,朝廷的诏令,出了成都就没人听。

僖宗靠西川的王建、东川的陈敬瑄撑场,两人表面听命,背地早打起算盘,献俘时站台,处决后分地。

真正统治天下的,不是皇帝,而是手里有兵的将。

僖宗看得出,却无能为力,女人能杀,节度使不能动,动了就没命。

献俘仪式过后三日,僖宗“病重不上朝”,其实是羞病发作,宫人都说陛下“夜不能寐,食不下咽”。

有人说他后悔,有人说他怕死,可无论如何,那天之后,他再没下过一次“问罪”的旨。

士人间也有反弹,《蜀中录》记:“民心不服,视姬妾如忠烈。”

这话说得重,因为百姓知道——朝廷怕的,不是敌人,是真话。

黄巢起义,是因为百姓苦,唐朝税重兵荒,官员贪腐,民无可食,黄巢自山东起事,屠州破县,一路杀来,靠的不是兵器,是穷人撑场。

百姓宁跟贼,不信官,长安失守那年,有人自发开门迎军。

僖宗不敢提这一段,他只记得自己狼狈逃命,不记百姓何时失望。

所以他要杀这些姬妾,把愤怒和羞辱全撒出去,撒在最容易下手的那群人身上,不是为了国家安危,是为了心理平衡。

这些女人,本就不是敌人,她们是弃子、挡箭牌、泄愤口,她们死后,天下并不安,反而更乱。

藩镇继续割据,盗匪横行,唐朝再没站稳脚。

唐僖宗死后,朝中学士私议,称其“形同废帝,唯余苟活”,意思是,这一朝帝王,除了逃命,什么都没做成。

姬妾们死得冤,可史书却轻描淡写,因为是女人,不配留下姓名,只留下“贼妾”二字。

直到后人翻史,才发现,她们是乱世中最后的骨头——宁肯站着死,不愿跪着活。

史家评此役,写下八字:“无能之怒,嫁祸于弱。”

参考资料:

《旧唐书·黄巢传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十四》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黄巢   长安   宫女   成都   陛下   朝廷   天子   手段   女子   百姓   女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