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病逝后葬在安阳,建国后有人提议平掉,毛主席:留给后人吧

文|川流儿

编辑|川流儿


毛主席是一个喜爱历史的人,每次到一个地方都会前往当地有历史的地方进行参观,对于各种历史故事也是朗朗上口。

这一次毛主席来到了安阳,安阳可谓是历史遗迹比较丰富的地方,有岳庙,殷墟,还有争议最大的袁林。

袁林就是袁世凯的陵墓所在,毛主席也是在其中转了好久,有人听到毛主席讲起曾经那段历史,愤慨说道。

“为何不将这个陵墓平掉?”

毛主席摇了摇头,表示不要平,要保护好。

袁世凯做了哪些事情能如此激起民愤?毛主席又为何要求保护好陵墓?

说起袁世凯,就绕不开当年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就绕不开当时袁世凯不顾一切也要进行登基成为皇帝。

有人认为,袁世凯就是“窃国大盗”“卖国贼”“恶贯满盈”,也有人认为,不能够对一个历史人物一刀切,袁世凯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依然有着积极作用。

那我们就从戊戌变法开始,看看这位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1989年,光绪帝重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开始了戊戌变法,旨在图强,摆脱慈禧控制。

起初,康有为非常信誓旦旦地认为,袁世凯是一个可用之人,必能为我所用,随后便将袁世凯推举出来。

9月18日,因局势紧迫,康有为一行人决定铤而走险,直接包围颐和园,控制慈溪杀掉荣禄,这杀荣禄这件事就交到了袁世凯的头上。

随后在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下令抓捕康有为等人,处死了戊戌六君子。

有人认为,在戊戌变法中,是因为袁世凯向荣禄告密,这才导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失败。

其实不是很准确,戊戌变法从一开始就不是正确的道路,维新派的力量太过于弱小,导致撼动不了整个顽固派。

袁世凯告密只是一个很小的导火索,告密还是不告密,戊戌变法终将失败,只是告密了袁世凯自己能活。

袁世凯(中)

袁世凯在自己的《戊戌日记》里为自己辩解,告密就是出于权衡局势之下的自保手段,而且袁世凯自己并不支持维新派的激进做法。

随后的时间中,袁世凯因为告密有功,加官晋爵,升任山东巡抚,之后又将义和团赶出了山东。

1900年,八国联军爆发,袁世凯加入了东南互保,并且在袁世凯的治理下,山东免遭祸乱,还能够稳定发展。

在随后的几年间,袁世凯深知,只有进行新政,才能够让这个世界好一些,于是开始推行清末新政。

新政的内容有关于学校的、有关于军事的,还有关于工业农业的,袁世凯始终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

也正因为袁世凯对于教育的重视,开办了很多的新式学校,这也为将来中国的很多名人出现奠定了基础。

随后便是历史上的另一件大事,辛亥革命。

从1908慈禧和光绪驾崩之后,各地的军阀纷纷看到了起义的时机,革命党人也开始在武昌起义。

清政府重用袁世凯,希望袁世凯可以镇压革命军,清政府这一举动就是给了袁世凯这头猛虎机会。

袁世凯抓住机会,开始招募、指挥、培养自己的军队,随后和革命军在汉口相遇。

袁世凯并不想打这次战争,于是开始在朝廷内部下手,取得了能够直接控制朝廷的军队,又和革命军议和,派使团南下谈判。

于是两方便开始谈判,革命军方面是想让中国进行共和制,而袁世凯则是想让清朝实行君主立宪。

双方就此开始谈判,虽然这方面一直都是各抒己见,但是停战的协议还是签订,南北就此停战。

革命军那边长时间等不到袁世凯的回复,也不能一直群龙无首,就看上了刚回国的孙中山,于是经过无记名投票,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

这反而引起了袁世凯的不满,袁世凯当即撕毁停战协议,就要进行南北大战,革命军并不想开启战争。

于是就向袁世凯解释,孙中山只是临时,革命军不能够一直群龙无首,孙中山也表示,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我就是个临时的。

袁世凯进一步逼问,要是清帝退位,我能不能上位,孙中山也是表示,清帝退位,我就把位置让给你。

于是袁世凯开始了逼宫,在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职,15日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

随后便发生了九五国耻,也是“二十一条”。

起初袁世凯政府对于“二十一条”就是拖,希望能够引起欧美强国干涉,然而弱国无外交,欧美强国并不理会。

于是袁世凯据理力争,结果,删除了第五号要求,结果日本不顾一切,要与中国开战,袁世凯为了避免国家受到战争,签署了“第二十条”。

随后的时间里,袁世凯为了自己的权力,开始废除《临时约法》,进行中央集权,甚至要恢复帝制,要自己做皇帝。

1916年,袁世凯称帝,在称帝之后,便迎来了全国的反抗,蔡锷发起护国运动,多地响应护国运动。

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最后只做了83天的皇帝,于1916年6月6日病死,8月24日葬于安阳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毛主席来到安阳的袁林中进行游览,在游览的过程中也是说到了那段历史。

在伴随的人中,就有人直接说:“将袁世凯的陵墓直接平了多好。”

毛主席摇了摇头说道:“不要平嘛,要把它保护好,留作反面教材嘛。”

袁世凯的一生也是壮阔波澜,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再到自己最后称帝。

有所好的地方,也有所坏的地方,复辟帝制就是最坏的想法,中国是不断前进的,是向好的地方前进,而不是回到过去落后的地方。

我们面对历史人物,都不能一刀切,只要是人,都有两面性,有好的地方就有坏的地方,好的地方可以学习,坏的地方可以反思自己。

信息来源: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中国军阀史词典 国防大学出版社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青岛 光明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安阳   辛亥革命   光绪   戊戌变法   大总统   帝制   革命军   历史   陵墓   后人   地方   袁世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