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二两个人口超过14亿的大国,中国和印度,在粮食种植和进出口贸易方面,做法可谓是大相径庭。
中国人多,需要的粮食也多,所以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国外粮食。而印度则不同,他们有着那么大的消耗,每年竟然还可以大量出口粮食。
为什么人口数量相差不大的两个国家,情况会这么不一样?这背后又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经济学领域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真理,人口数量越多的国家,消费市场越广阔,消费潜力也越大。咱们中国的国情,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个真理。但是同样的道理,放在印度的身上,好像就破功了,因为印度也有14亿人口,但他们的出口贸易反而做的挺好,尤其是粮食出口。
14亿人,14亿张嘴巴都要吃饭,所以大国的粮食消耗是非常恐怖的。我们中国,2022年的人均粮食消费是470公斤。470公斤去乘一个14亿,得到的结果是相当惊人的。
不过,即使结果惊人,中国的粮食产业,还是能够覆盖同等数量的消费。就拿2024年来说,中国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都已经达到了5921公斤每公顷。
中国有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技术优势,有保证耕地红线的相关政策,因此我们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产量也能覆盖需求量。
既然如此,中国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从国外进口粮食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粮食安全。所谓安全,并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有得吃,还得保证有余粮。
上一辈中国人是过过苦日子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连白米粥都喝不起,连红薯都吃不了,连野菜树皮都不够吃。居安思危,强烈的忧患意识,催生了中国人基因当中就有的储蓄意识。所以这些年来,中国不仅在产粮,还在存粮。
截至2022年,中国的粮食储备量已经达到了8.8亿吨。这部分粮食不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而是为了应对各种意外情况。
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无法预知的战争、愈发激烈的国际博弈......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存粮,老百姓的性命就只能开天窗。
看看如今的乌克兰,这不就是个现成的反面教材吗?乌克兰国内战火纷飞,青壮年劳动力都被拉了壮丁,所以农田被毁,农业从业者几乎丧失殆尽,粮食产量每况愈下。
现在已经有不少乌克兰人填不饱肚子,饿得面黄肌瘦。有了他们作对比,才知道,我们的国家进口粮食,储存粮食,就是为了不让我们变成他们。
这是中国的大国情怀,是国家对于人民的担当。
乌克兰农田里还有大量没有爆炸的炮弹在里面
但是在印度,事情就变得不太一样了。印度的人均粮食消费数量,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只有181公斤。同样都是亚洲人,印度人和中国人的饮食消费数量,相差未免太大。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还是人均数量,并不能真正反映社会真实水平。
事实上,在印度,贫富差距大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印度奉行种姓制度,婆罗门和首陀罗,过的可能是天差地别的生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社会底层的印度民众,他们住在贫民窟,目之所及都是垃圾。像粮食这样的基本消费品,对他们而言甚至是奢侈品。
各种各样的印度社会真实照片,都能让我们看到印度贫民最为现实的困境。他们拉低了平均数量,这是印度社会最为残酷的地方之一。
国家不关注他们能不能吃饱,因此也不会费心进行粮食分配,更不会为了让他们吃饱就进口粮食。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担当,或许只有中国才有。相比起把粮食产业当成民生工程的中国,印度更愿意把粮食产业当成纯粹的经济产业。说白了,他们是要依靠粮食来挣钱的。
同样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印度出口大米的数量是2100万吨,出口小麦的数量是800万吨,出口大豆和其他杂粮更是不胜枚举。成千上万吨的粮食,对印度政府而言,可以换成真金白银。所以他们宁愿让国民节衣缩食,也要把东西卖出去,把钱换回来。
和中国不同,印度没有那么多的出口花样。他们的基础制造业、基础工业,都还处于中等水平,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中根本没有竞争力。要想保持贸易顺差,那就只能在粮食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上想办法了。这是印度的无奈,同时也是直观的国力对比结果。
中国在粮食的问题上,追求的是绝对的自主权和主动权。而这,同样也是粮食安全的一部分,更是中国制衡某些霸权国家的一种手段。
就拿大豆进口来说,美国以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大豆进口国家。但是今年,因为特朗普不正常的关税政策,中国在年初就放弃了与美国续签订单,转而向巴西等国家购买大豆。
结果8月中旬,美国扛不住了,特朗普深夜发文,要求中国增加对美国大豆订购的订单,并且将总量扩大到两倍以上。
对于美国不合理的要求,中国理都不理。这种情况下,大豆从简简单单的粮食,变成了我们的武器,让中国能够在与美国的对峙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印度,他们没有这样的需求,或者说,他们也并没有和西方国家硬杠到底的勇气。在他们的战略规划中,粮食就只是一种经济产品而已。
国情的差异,决定了人口消费量的差异。所以中国的需求量大,而印度还在省着省着吃。社会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购买力的差异。所以中国能够人人有得吃,印度贫民却还在饿肚子。
战略规划的差异,决定了粮食定位的差异。在中国,粮食安全是重点,粮食更是一种武器。而在印度,粮食只是换钱的粮食。
国力差异如此巨大,咱们中国人,有什么理由不自豪?
参考资料:
1.瞰天下|人口持续增长,印度何以成为重要的粮食出口国?——大众日报
2.袁隆平养活了中国人,为什么我们的粮食依旧要进口?——澎湃新闻
更新时间:2025-09-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