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曾是参谋长,母亲国家一级编导,他不靠家世靠自己当艺术院长

冯远征明明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却偏要选择艺术,这才是真正的热爱艺术,而不是把它当做谋生的手段!

父亲,母亲的身份都不简单,可他什么都不要,就认准了演戏这一件事!

他一步步从小角色开始演,直至后来功成名就成为第一位演员出身的院长,其中的苦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知道!

冯远征的出身,用含着金汤匙来形容都不为过。老爸冯青喜那可是在北京做过参谋长的。

在那个年代,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真刀真枪、摸爬滚打出来的荣誉和地位。

而他老妈罗秉钰,同样不简单。国家一级编导!这个头衔在文艺界,就像武林中的绝世高手认证,没有两把刷子根本拿不到。她默默耕耘舞蹈编导几十年,经手的国家级演出不计其数。

这样的背景,冯远征要是想走捷径,简直不要太容易。随便借点资源,都能少奋斗几十年。可他偏不。

1962年出生的冯远征,童年并没有想象中的光鲜亮丽。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他曾在天津军粮城度过一段接地气的时光。

一家人挤在简陋的房子里,冬天靠烧煤取暖,教室里五个年级混着上课。这段经历,反而让他更早地尝到了生活的百味。

割稻子、插秧这些农活,他样样精通,以至于后来演《老农民》时,拿起农具的架势,连剧组请来的农民顾问都直呼专业,这可不是装出来的,是刻在骨子里的真实。

少年时代的冯远征,心怀一个有点浪漫又有点硬核的梦想,那就是跳伞!1978年,他竟然放弃了高考,一头扎进了北京业余跳伞队。

那份执着,那份对天空的向往,让他在四年里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严苛训练。从最初的恐高到爱上飞翔,他在队里屡获佳绩。

然而,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因为年龄太大、体格太瘦,他被专业队拒之门外。

跳伞梦的轰然破碎,对一个少年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那时的他,迷茫、失落,未来一片混沌。在哥哥的帮助下,他进了拉链厂当工人。

你有没有想象过,一个曾经在空中翱翔的少年,如今却被困在昏暗的小平房里,日复一日地敲打着冰冷的拉链?那是一种怎样的压抑和煎熬?

就在冯远征快要被拉链厂的磨灭的时候,一道光亮不期而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走进了北京人艺的剧场,观看了中国第一部小剧场戏剧《绝对信号》。

舞台上,无业青年黑子的苦闷和孤独,仿佛一面镜子,照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不甘。那一刻,他泪流满面,心中被某种强大的力量彻底震撼。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辞掉了拉链厂的工作,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要知道,当时的工作可是一个稳定的工作。可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旦认定了目标,便义无反顾。

接下来的路,依然坎坷。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上表演班,凭借出色的朗诵天赋,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更幸运的是,在跳伞队教练的引荐下,他结识了中戏的老师,为他打开了专业学习的大门。

然而,命运似乎总要考验他。当时的表演院校,普遍看重形象。冯远征这张在荧幕上充满辨识度的脸,在当年却成了他的绊脚石。

“你长这样能演什么?既不英俊也不硬朗。”这样的话,他听了无数遍。1984年,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因为形象一般再次落榜。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命运再次送来了转机。艺考候场时,他被导演张暖忻看中,邀请他出演电影《青春祭》的男主角。

为了这部戏,他在云南待了七个月,真正在镜头前体验了表演的魅力。这次接触,让他更加坚定了当演员的决心,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30岁还当不成演员就认命!

1985年,23岁的冯远征,终于等来了北京人艺的录取通知书。踏入人艺大门的那一刻,他悬了多年的心,终于踏实了。

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系统地研究戏剧理论,更将艺术源于生活的铁律刻骨铭心。

他会在排演《张居正》时,亲自跑到张居正故里体验生活,会在排历史剧时,请来民俗专家指导礼仪,连拱手姿势都要区分文人武官。

真正让冯远征一炮而红,甚至红到有点惊悚的,是2001年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他饰演的家暴男安嘉和,简直成了无数观众的童年阴影和心理阴影。

那段时间,他成了“全民公敌”,走在路上被人指指点点,还有大妈拍着他肩膀说,小伙子,以后可不能对老婆动手了!他甚至要躲着出门,生怕被人认出来。

除了安嘉和,从《老农民》里质朴坚韧的牛大胆,到《非诚勿扰》里戏份不多却让人过目不忘的建国等等,冯远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

而他对待艺术的这份执拗,更是到了近乎虔诚的程度。他常把戏比天大挂在嘴边,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他身体力行的准则。

2005年,父亲病危,他坚持演完当晚的话剧才赶去医院;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后,第二天,他依然准时登台。

他说,在北京人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高烧40度上台、闹肚子穿着纸尿裤演出、母亲去世当天坚持演完落幕等等。

事业的辉煌,并没有让冯远征的感情生活变得狗血。他和妻子梁丹妮的爱情故事,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相濡以沫的温情。

1993年,两人因戏结缘,当时梁丹妮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演员,比冯远征大八岁,还经历过一段婚姻。

但这些世俗的眼光,丝毫没有阻碍他们的感情。冯远征被梁丹妮的敬业打动,梁丹妮则被冯远征的真诚吸引。

他们的婚礼,简单到近乎朴素,没有婚纱钻戒,只请了几个朋友吃饭。婚后,梁丹妮渐渐把重心放在家庭,全力支持冯远征的事业。

在冯远征父亲病危的那段日子,梁丹妮默默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并在他崩溃时给予慰藉。这么多年,他们没有绯闻,一起看话剧,一起研究剧本,成了圈里公认的模范夫妻。

2021年,冯远征众望所归,接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五任院长。这绝不是靠他显赫的家世背景,而是他用三十余年在人艺的摸爬滚打,一步步积累起来的。

从学员到演员,再到副院长,他几乎涉足了剧院所有与表演相关的岗位,斩获了梅花奖、文华奖等无数顶级荣誉。

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传承艺术精神。他发起剧本朗读计划,把打磨角色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人。

他还特别重视人才培养,搞起了大团小团手拉手计划,让专业团队去指导高校戏剧社团。

他拒绝流量明星空降,要求所有演员从基本功练起,凭实力争取角色。在他的带领下,人艺推出了《杜甫》《正红旗下》等多部佳作,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年轻演员。

如今63岁的冯远征,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在管理剧院日常事务的同时,坚持参与话剧排演。

他正在主导“经典剧目复排计划”,亲自担任《风雪夜归人》的复排艺术指导,每天和年轻演员对戏,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北京人艺的传统薪火相传,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话剧这门艺术。

编辑:小脑袋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娱乐   参谋长   家世   编导   院长   父亲   母亲   艺术   北京   演员   话剧   拉链   角色   工作   专业   戏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