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台湾,大家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儿往往就是“收复”。可仔细一琢磨,这词用得真有点不合适。台湾从头到尾都不是什么“失地重夺”的故事。它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主权从来没断过。我们用“统一”这个词儿,才更贴合实际,也更稳当。

三国时候,公元230年左右,东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带队去夷州探路,那时候的夷州指的就是台湾周边海域。史书《三国志》里记着呢,他们带了一万多人,船队三十多艘,回来报告了岛上的风土人情。这不算正式管辖,但至少证明大陆人对那片海域早有认知。到了宋元时期,澎湖列岛上设了巡检司,管着渔业和航运,明朝福建渔民开始渡海开荒,建起社头组织处理村里事儿。这些都是零零散散的行政痕迹,不是什么大张旗鼓的征服,但它显示出中央王朝对东南海疆的延伸管理。清朝入关后,更把台湾纳入福建省,设台湾县,后来升府,1885年独立成省,巡抚衙门、电报线、铁路都建起来了。

而郑成功这位民族英雄的事大家耳熟能详,但得摆事实。郑成功1624年出生在福建南安,父亲郑芝龙是海上商人,早年投明水师。他从小读儒书,懂兵法,1644年明朝北京陷落后,追随父亲抗清,隆武帝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1659年北伐南京失败,军粮短缺,他听从部下何斌建议,转向台湾。那时候荷兰东印度公司占着台湾南部,从1624年起搞殖民,强迫原住民劳作,毁汉人村落。郑成功决定动手,不是为了开荒拓土,而是恢复中国对那片土地的管辖。
1661年3月30日,郑成功从金门料罗湾出发,带两万五千兵,两百多艘船,经澎湖直奔台湾。4月30日,他们从鹿耳门登陆,先拿下普罗民遮城,5月4日守军投降。接着围热兰遮城,荷兰总督揆一顽抗,调援军从巴达维亚来,但7月中旬强风吹散了他们的船队。8月中旬,郑军在台江内海打海战,击沉荷兰船,夺了好几艘。围城从5月拖到1662年1月,荷兰人粮尽援绝,2月1日揆一签字投降,九百多荷兰军民撤走。
郑成功进城后,改赤崁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推屯田,分县治,推动农垦、办学、贸易。台湾百姓后来尊他为开台圣王,但这“开台”不是从无到有,而是接续明王朝的制度。他自己诗里写“十年始克复先基”,这“复”字就点明了是恢复旧基,不是全新占有。欧洲航海图上,那时候台湾就标中国疆域,档案还存着。郑成功建的政权是反清基地,但主权意识没变,他始终自认大明子民。
可惜1662年6月23日,郑成功病逝,年仅三十八岁。儿子郑经接班,年二十七岁,继续抗清,派兵反攻大陆沿海,占过潮州。但清廷那边,康熙帝亲政后,开始有步骤推进统一。康熙元年,1662年,郑经刚上台,清廷就利用他和叔父郑袭的内斗,派使者劝降。
郑经表面应付,暗中平内乱,拒绝和谈。康熙二年,1663年,清军攻厦门金门,郑军据点丢光,撤回台湾。清廷试过两次东征,1664年和1666年,施琅领军,但海军弱,补给困难,海风台风一吹,船队折返。

转折在康熙十三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清廷忙平叛,郑经趁机反扑,派刘国轩登陆泉州,短暂占城,但清军主力回援,郑军败退。战事拖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大胜,内政稳了,国库足,水师强。郑经同年3月病死,儿子郑克塽继位,年十七岁,内部刘国轩掌军,派系斗得厉害,军心散。康熙帝抓住机会,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命施琅和福建总督姚启圣筹攻台。
二十二年,1683年6月17日,康熙下旨,施琅率两百艘战船从铜山港出发。7月8日到澎湖八罩岛,7月10日在吼门水道跟郑军海战,清军先锋冲锋,炮击郑船桅杆,刘国轩突围逃回台湾,但士气崩。施琅释放俘虏,岛上士兵传开清军优待的事儿,民心动摇。施琅派人劝刘国轩,康熙亲笔敕书给郑克塽,晓以大义。7月21日,闰六月初八,郑克塽递降书。8月16日,七月二十七,清军登陆,郑克塽率众归降,明郑政权结束,二十二年分裂收尾。
清廷设台湾府,隶福建,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施琅巡视,拆炮台,鼓励耕种。台湾融入清版图,行政齐全,经济起色。郑克塽押到北京,康熙赐宅安置,到1723年去世。而统一台湾不是征服外岛,而是收束内部分裂。历史上,这样的统一是大势,中华文明五千年,统一总比分裂靠谱。分裂时候,列强钻空子,统一了才稳社会、融文化。

跳到近代,日本1895年甲午战后,《马关条约》割台湾,殖民五十一年,推行皇民化,切历史根。1941年12月9日,中国对日宣战,宣布废除一切中日条约,明确要收回台湾。1943年12月1日,开罗会议,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说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必须归还中国。这不是空话,是战胜国框架。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中美英苏签,重申开罗条款必执行。日本9月2日投降书上承诺履行。9月2日,麦克阿瑟《一般命令第一号》,指定台湾日军向蒋介石投降。10月25日上午十点,台北公会堂,陈仪代表接收,安藤利吉签字,日本殖民终了,中国恢复管辖。
这些文件链条铁板钉钉,开罗宣言定方向,波茨坦公告加码,日本投降书执行,《一般命令》落地。台湾从法律和事实层面,1945年起就是中国主权地。搁到现在,再说“收复”,就等于忽略了这段历史。郑成功赶荷兰是收复殖民地,左宗棠收新疆也是从阿古柏手里拿回。可台湾二战后已经光复了,问题是两岸分治,还没完成统一。

那么为什么现在强调这个?因为台湾问题是近代屈辱的缩影,日本殖民那五十年,抹文化、断血脉,两岸人民都记着这伤疤。统一不是报复,是疗伤,是让民族复兴圆上最后一块拼图。没有统一,复兴就缺口;统一了,制度融和、文化互通、发展更全。当前,国家实力上台阶,中央稳定,国际势头才能可控。
说到底,用词精准不是小事,它关乎立场表达。在两岸交流里,严谨点,能少歧义,多共识。搁网上讨论,少说“收复”,多聊“统一”,听着就平和点。毕竟,统一是两岸共同利益,外部势力借题发挥,才是真麻烦。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