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全球金融圈子闹得沸沸扬扬,就因为俄乌那事儿,美国直接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卢布一下子跌了老鼻子,企业资金链差点断掉。
这事儿让各国都捏把汗,尤其是中国这种贸易大国,总得想想后路吧。要是哪天美国再来这么一手,咱的国际结算咋办?
现在看来,稳定币这玩意儿可能就是个突破口。中国没直接上手,而是让香港先探路,8月1日刚实施的稳定币条例,简直就是场无声的较量。
在香港打响金融突围第一枪,直指美元霸权与SWIFT系统的垄断,宣告“过路费”时代终结,这场金融领域的“王炸”出击,不仅关乎中国金融主权,更将重塑全球货币格局。
当被SWIFT系统剔除后,俄罗斯几乎瞬间被隔离在全球美元贸易体系之外,紧接着便是卢布币值狂泻68%,资本恐慌性出逃,整个国家金融面临停摆。
这件事给全球所有主要经济体都敲响了警钟,尤其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一旦被切断SWIFT通道,就等于被全球经济主动脉“拉黑”,金融安全将面临巨大威胁。
面对已膨胀至2500亿美元规模的稳定币市场,华盛顿的选择不是围堵,而是张开双臂。美国国会最新通过的法案,直指核心:所有在美国运营的稳定币发行商,其储备金必须百分之百地配置为美元现金或短期美国国债。财政高官的表态更是直白:“就是要让流通于数字世界的稳定币,变成数字化的美国国债。”
这手牌可谓老辣。毕竟,高达36万亿且正被全球主要买家悄悄减持的美国国债,正亟需新的、不知疲倦的接盘侠。
眼下,稳定币市场中已有八成资金被动地投向了美元资产,这本身就如同一个源源不断的美债购买基金。华盛顿只需一纸法令,就能将这一趋势永久化。这道“天才”般的法案,不仅能把全球加密市场的流动性转化为维系自身财政的血液,也能为日益承压的美元体系注入一针数字强心剂。
然而,香港选择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在美国参议院法案通过次日,香港便宣布其《稳定币条例》即将生效,从草案到落地仅用时20天,这种速度本身就是一种强硬姿态。
香港没有试图将稳定币生硬地纳入旧有金融框架,而是用一套全新的、严苛且透明的规则,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无疑是想要另起炉灶。
这套新规招招精准,直切现有金融体系的痛点。发行商不仅要有2500万港元的实缴资本门槛,其储备资产更必须与发行的稳定币做到1:1支持,并由第三方隔离托管,任何人不得挪用。最狠的是,用户发起赎回请求,资金必须在一个工作日内到账,否则牌照立刻吊销——这直接断了发行商利用储备金模糊地带赚取利差的财路。
更具开创性的是“价值锚定监管”原则:只要一款稳定币选择锚定港元,无论发行商身在何处,都必须向香港金管局申领牌照,并接受严格监管。这意味着USDT、USDC这样的巨头,若想在香港市场流通,就必须揭开自己储备金的神秘面纱,接受第三方机构(如德勤)的链上实时审计,并每月公布资产明细。
同时,香港明确禁止了风险难测的算法稳定币,只允许用法定货币或黄金等真实资产作为抵押。其金融监管机构同步上线的区块链监控平台,据说能穿透98%的混币交易,内置的反洗钱模块甚至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可。当美国还在为稳定币的定义和监管权归属争论不休时,香港已经用一整套“监管科技”为新金融画好了跑道。
规则的较量,最终要看市场的选择。对全球贸易商而言,地缘政治的考量,远不如成本与效率来得实在。在传统SWIFT体系下,一笔跨境汇款平均耗时超过两天,手续费高达3%至6%,中小企业深受其苦。
相比之下,香港的稳定币方案展现了压倒性的效率优势。深圳一家电子厂通过京东在沙盒中发行的港元稳定币,仅用不到一小时就将货款打给了越南供应商,手续费不到传统渠道的十分之一。
当沙特的石油商可以在几秒钟内收到来自中国的货款时,SWIFT体系那漫长的结算周期和高昂的中间行费用,是否显得更像上个时代的遗物?货币的流动,终究遵循着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物理定律。
香港本地大学研发的底层共识算法,能将跨境支付延迟压缩至0.4秒,吞吐量达到每秒10万笔,性能上完全超越了现有美元稳定币所依赖的老旧协议。表面上看,香港的条例似乎以港元为中心,但这更像是一场精彩的序幕。
真正的破局点,隐藏在条例的第四条,它允许稳定币锚定的资产包括港元、美元,以及最关键的——离岸人民币(CNH)。这为人民币的全球化叙事,打开了一扇最具想象力的窗。港元稳定币只是开胃菜,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才是这场大戏真正的主角。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处理着全球75%的结算量,这为人民币稳定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流动性基础。京东在监管沙盒中的测试显示,一款以75%离岸人民币国债为底层储备的稳定币,其汇率波动甚至比锚定美元的USDC还要稳定。
这背后浮现的,是一幅重塑全球贸易结算格局的宏大蓝图。当俄罗斯与中国的能源贸易可以借助稳定币绕开SWIFT的监控,当沙特的石油美元可以直接兑换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并用于购买中国资产时,“石油人民币”便不再仅仅是一份协议,而是真正落地,变成了一套高效运转的闭环体系。这与中国近年来同数十个国家推进本币互换的战略一脉相承。
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守住自家金融安全,并逐渐撬动旧有霸权的根基,这是许多国家的共同愿望。毕竟,当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发现“不用美元也能做生意”时,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光环也就自然会慢慢褪色。
这场围绕稳定币的博弈才刚刚开始。美国试图用新瓶装旧酒,将数字货币的未来绑在美元的战车上。而中国则借道香港,意图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当数字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流通起来,当SWIFT不再是唯一的“通关文牒”,谁才能真正握住金融安全的主动权?
香港打响的这一枪,或许正是改写全球贸易规则的开始,毕竟,谁定义了结算的规则,谁就掌握了全球贸易的“收费站”。而这一次,并非所有人都愿意继续支付那笔熟悉的“过路费”。
环球网《稳定币:全球货币体系的“数字补丁”,还是中国突围的“新战场”?》
https://finance.huanqiu.com/article/4NiaNYKZhBu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