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中国周边下黑手,美国抢东南亚市场,中国区域合作受影响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当东南亚正成为全球经贸合作的热门区域,各国都在这片土地上寻求发展机遇时,美国却再次显露其在全球战略布局中的野心。

10 月 26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吉隆坡出席东盟峰会期间,与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越南四国密集签署一系列贸易和关键矿产合作协议,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战略意图?

美国这番在东南亚的 “发力”,会不会打乱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既有的区域合作节奏,对中国在该区域的发展造成冲击呢?

要探究特朗普这次东南亚之行的深意,首先得从协议中备受关注的关键矿产合作说起。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稀土等关键矿产已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资源,它们是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高端芯片等产业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

谁能掌握关键矿产的稳定供应链,谁就在未来产业竞争中占据了先机,正是看准了这一点,特朗普这次与泰国、马来西亚分别签署关键矿产合作协议,核心目标直指供应链多元化建设。

说白了,就是想摆脱对其他地区关键矿产的依赖,尤其是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让美国在关键资源领域掌握更多主动权。

马来西亚在这场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国拥有约 1610 万吨稀土矿藏,这一储量在全球范围内都颇具分量。

之前,马来西亚为了发展本国的稀土下游产业,曾明确禁止稀土原料出口,希望通过延长产业链来获取更高的经济附加值。

但这次与美国签署协议后,马来西亚却承诺不会禁止或对向美国出口关键矿产及稀土元素实施配额限制,这一政策的转变让人不禁多想。

不过,协议中存在一个模糊之处,并未明确说明马来西亚的这一承诺适用范围是否包含加工稀土。

要知道,加工稀土的技术含量和经济价值远高于稀土原料,如果不包含加工稀土,那么美国想要通过此次合作彻底解决关键矿产供应链问题,恐怕还存在不小的变数。

毕竟,单纯获取稀土原料,后续仍需依赖加工环节,若在加工环节受制于人,供应链的 “稳定” 就只是一句空话。

除了关键矿产,关税与市场准入调整也是此次美国与东南亚四国协议的核心内容,每一项条款背后都透着美国对东南亚市场的 “觊觎”。

美国宣布对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三国出口产品维持19%的基础关税税率,同时将部分商品关税降至零。

而与越南达成的框架协议则约定对越南输美产品征收 20% 关税,这样差异化的关税政策,看似是美国根据各国产业特点做出的调整,实则是为了更精准地打开东南亚各国市场。

对部分商品降税,能吸引东南亚国家加大相关产品对美出口,同时也为美国企业进入这些国家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而对越南征收相对较高的 20% 关税,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越南形成压力,为后续进一步谈判争取更多筹码。

作为对关税政策的回应,越南承诺大幅增加美国产品采购,以缩小两国贸易差距。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承诺,源于2024年越南对美贸易顺差已达1230亿美元(约合 1596 亿新元),如此大的顺差让越南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越南对美顺差主要来源于电子产品、纺织业等领域,这些产业对美国市场依赖度较高,美国通过关税施压,很容易让越南做出让步。

而越南增加美国产品采购,无疑会让美国企业在农产品、机械设备等领域获得更多订单,进一步扩大美国在东南亚市场的份额。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越南四国均承诺消除贸易壁垒,为美国商品提供优惠市场准入,每一项具体措施都在为美国商品 “铺路”。

泰国明确将取消约 99% 商品的关税壁垒,这意味着美国绝大多数商品进入泰国市场时,都能享受极低的关税成本,大大提升了美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不仅如此,泰国还放宽了美国投资电信行业的外资所有权限制,电信行业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泰国的这一让步,相当于为美国企业深度参与泰国市场打开了大门。

马来西亚则获得了航空航天设备、医药产品及棕榈油、可可、橡胶等大宗商品的关税豁免,看似是美国给予马来西亚的 “福利”,实际上是美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巩固与马来西亚的合作关系,确保马来西亚在关键矿产等领域对美国的 “配合”。

同时,马来西亚同意简化美国化妆品和药品的准入要求,这为美国化妆品和药品企业进入马来西亚市场扫清了障碍。

要知道,马来西亚作为清真认证全球领导者,它的市场对化妆品、药品的需求具有独特性,美国企业一旦顺利进入,很可能会借助马来西亚的清真认证体系,进一步拓展东南亚乃至全球的清真产品市场。

而且,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三国还将接受符合美国机动车安全和排放标准的车辆进口。

这一举措对美国汽车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美国汽车企业无需为适应东南亚三国的本土标准而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就能直接将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

但对东南亚三国本土汽车产业来说,却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美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品牌等方面具有优势,一旦大量进入,很可能会挤压本土汽车企业的生存空间,改变东南亚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协议的签署不仅停留在政策层面,更伴随着多项具体商业合作成果的落地,这些大额贸易订单成为美国抢占东南亚市场的 “实际战果”。

泰国承诺每年从美国采购 80 架飞机,总价值 188 亿美元,这对美国航空制造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订单,能极大拉动美国航空产业的发展。

同时,泰国还承诺每年购买价值约 54 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原油等能源产品,以及每年 26 亿美元的饲料玉米、豆粕等农产品。

泰国的这些采购计划,精准对接了美国的优势产业,美国在能源、农产品领域的出口能力较强,泰国的采购无疑会进一步扩大美国在这些领域的出口规模,巩固美国在全球能源和农产品市场的地位。

除了泰国,泰美双方还将推进多项商业合作,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维度,这些合作很可能涉及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新兴领域。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美国在互联网技术、数字平台建设等方面具有优势,与泰国在数字领域的合作,能让美国企业更早地布局泰国数字市场,抢占发展先机。

而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合作,则能帮助美国将部分高端制造环节转移到泰国,利用泰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便利的地理位置,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泰国对美国产业链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除核心经贸条款外,系列协议还涵盖数字贸易、服务投资、劳工权利保护、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承诺。

美国在这些领域提出合作要求,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与东南亚四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构建更全面的合作体系。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这些领域的合作,将美国的标准和规则输出到东南亚地区,影响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模式和治理体系。

比如在数字贸易领域,美国推动的数字贸易规则更注重数据的自由流动和知识产权保护,这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当前的数字贸易政策存在差异,美国通过合作推动规则对接,无疑会为美国数字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更让人关注的是,在特朗普的监督下,年初爆发边境冲突的泰国和柬埔寨还签署了加强停火协议。

泰国和柬埔寨的边境冲突由来已久,主要涉及领土争端等问题,边境的不稳定不仅影响两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也对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

美国这次促成两国签署停火协议,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区域稳定,为经贸合作奠定基础,但深层次来看,也是美国希望通过介入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事务,提升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一旦美国在东南亚安全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很可能会进一步拉拢东南亚国家,构建针对其他国家的安全合作体系,这无疑会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环境造成冲击。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这次与东南亚四国签署一系列协议,对中国的区域合作确实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中国是许多东南亚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 倡议在东南亚地区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比如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

而美国加大对东南亚市场的争夺,通过关键矿产合作、关税调整、市场准入开放等手段,试图拉拢东南亚国家,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产业链和合作体系,很可能会分散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合作的注意力,甚至在部分领域对中国企业形成竞争压力。

比如在关键矿产领域,中国在稀土开采、加工、应用等环节都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优势,美国与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加强关键矿产合作。

美国无疑是想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绕开中国,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可能会影响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地位。

在经贸领域,美国通过降低部分商品关税、推动市场准入开放等措施,吸引东南亚国家加大对美出口,同时为美国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创造有利条件,这可能会分流部分原本与中国合作的订单,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增长造成一定影响。

不过,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也并非没有优势可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企业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能够为东南亚国家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服务。

在经贸合作中,中国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注重与东南亚国家共同发展,这与美国在合作中更注重自身利益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且,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的合作不断深化,RCEP 为区域内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优惠的贸易政策,这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重要支撑。

面对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动作,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沟通与协调,深化在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提升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比如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可以与东南亚国家加强在光伏、风电、储能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新能源产业链,实现优势互补。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继续推进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东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网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同时,中国也需要积极应对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通过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东南亚国家继续与中国开展合作。

总的来说,特朗普这次在东南亚的一系列动作,确实给中国的区域合作带来了挑战,但也让中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深化与合作伙伴的互利共赢合作,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占据主动地位。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只要双方坚持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就一定能够应对各种挑战,推动区域合作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财经   中国   美国   黑手   东南亚市场   东南亚   泰国   马来西亚   越南   领域   稀土   关税   矿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