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让“有碍”变“有爱” 助残之路暖意融融

在呼和浩特,一间间特殊的店铺传递着城市温度,一项项扎实的助残举措筑牢民生根基。从由孤独症青年主理的咖啡店,到听障人士打理的美甲店,从政策扶持到社会联动,首府正以爱为笔,书写着关爱残疾人士、温暖特殊群体的生动答卷。

用心浇灌,在工作中铺就幸福路

走进波士数码广场东门的憨胖儿咖啡店,墙上满是温暖标语,孤独症青年店员认真忙碌的身影格外亮眼。咖啡店负责人云楠因偶然机会接触到“星青年”群体,深知其就业困境,决心为他们搭建融入社会的平台,店铺收益全部用于该群体的技能培训及生活补贴。

由于“星青年”存在行为刻板、沟通不畅等问题,一个咖啡制作动作需多次重复,一句简单的服务用语也要反复练习。但在耐心培育下,他们逐渐胜任工作,赢得顾客的认可。更令人动容的是,新城区西街街道艺术厅南街社区居委会协调波士数码广场免费提供70余平方米经营场地,共同为“星青年”搭建起成长舞台。目前,憨胖儿咖啡店已在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开设7家分店,为14名孤独症青年提供了就业岗位。

在市区一家特殊的美甲店里,店员全是听障人士。她们虽无法用语言交流,却凭借精湛技术赢得众多顾客称赞,“虽然她们听不见,但技术会说话。”一位顾客这样评价。该店店主深耕助残领域,曾帮助5名听障女孩实现就业,通过手势教学、图文指引等方式帮助她们掌握美甲技能,打破沟通壁垒走进职场。在这里,店员们专注打磨每一款美甲造型,用细致服务传递对生活的热爱,也靠勤劳双手赚取收入,重拾自信与尊严。

“师傅,您的车洗好啦!”11月25日,伴随着略带腼腆的打招呼声,一辆干净的汽车缓缓驶出洗车工位。在清水河县这家名为“喜憨儿”的洗车中心里,4名残障员工认真地擦拭着每一辆车。

“我们虽然身体有缺陷,但同样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价值。”25岁的郭少波一边仔细刷洗轮毂,一边笑着说。洗车中心负责人介绍,店铺在筹备之初便针对残障员工的身体状况量身定制培训计划,从基础的工具使用到具体的服务流程,手把手教学,确保每个人都能胜任工作。目前,4名残障员工均已实现就业。

多元举措,交出助残就业“成绩单”

呼和浩特市从就业、康复、教育、保障等多维度发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落实18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助力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2000余人,扶持26家残疾人就业创业机构安置528名残疾人就业。自2022年至2024年底,呼和浩特市残联为全市209名应届残疾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390人次;累计走访用人单位680家,开拓就业岗位3425个。由视力一级残疾人洪波创办的“小波耀红汤饺馆”,一年多时间开设8家门店,帮助34名心智障碍者实现就业,其中5人成为店长。曾经封闭孤僻的他们,如今能自信地接待顾客,他们的家庭也因此重燃希望。

康复服务持续升级,民生保障不断加码。2024年,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增至23家,1120名残疾儿童获康复训练救助,1.5万余名有康复需求、4000余名有辅具适配需求的残疾人获精准服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提升至97%以上,148名残疾大学生获教育资助;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35元,125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完成无障碍改造。文化体育领域同样精彩,全市打造基层残疾人文化艺术中心、基层自强健身示范点各9个,成立全区首个市级残疾人艺术团,残疾人运动员在各级赛事中屡获佳绩。

从个体帮扶到政策支撑,从社会参与到体系完善,呼和浩特用实打实的举措,让残疾人在就业中实现价值、在服务中感受温暖、在保障中收获幸福。下一步,首府将持续深耕助残领域,凝聚多方力量,让特殊群体共享发展成果,让温暖与希望遍布青城的每个角落。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马妍)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张英

丨审核:韩舒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育儿   呼和浩特   暖意   残疾人   青年   咖啡店   波士   孤独症   残障   呼和浩特市   洗车   全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