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认为,未来20年或50年后,日美将更强大,对中国却保持谨慎

巴菲特被全球投资者奉为“股神”,92岁了还在到处发表看法,影响力不是盖的。

2023年,他在东京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放了句大话,说未来20年甚至50年后,日本和美国会变得更强大,而对中国,他却有点小心翼翼。

大家都好奇,这位投资界的活化石,到底凭啥敢这么预测?美日真能像他说的那样牛气冲天?

巴菲特是谁?简单聊聊他的来头

沃伦·巴菲特1930年出生在美国奥马哈,从小就是个赚钱小能手。11岁开始炒股,13岁就老老实实报税,脑子非常灵活。

1956年,他搞了个巴菲特合伙公司,后来在1965年接手了一家快倒闭的纺织厂——伯克希尔·哈撒韦。结果,他把这家公司玩成了投资帝国,现在市值超7000亿美元,业务横跨保险、能源、铁路、消费品,啥都干。

巴菲特的投资路子很实在,叫“价值投资”。啥意思呢?就是不追风口,不炒概念,只挑那些被市场低估但底子硬的公司,然后死拿不放。

他有句名言:“价格是你掏的钱,价值是你拿到的东西。”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他最牛的投资有可口可乐、美国运通,还有苹果,这些公司都有大品牌、赚得多,巴菲特管这叫“经济护城河”——别人想抢都抢不走。

他成功的秘诀不光是会挑公司,还因为他特能忍。他说过:“如果你不想拿一家公司10年,那连10分钟都别碰。”这种长线思维让他在市场乱晃的时候还能稳如泰山,最后赚得盆满钵满。

为啥巴菲特看好日本?

2020年,巴菲特开始买日本五大综合商社的股票——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三井物产、住友商事和丸红。

这几家公司是日本经济的顶梁柱,业务遍布全球,能源、金属、机械、金融,啥都干。到2023年,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拿下了每家7.4%的股份,这成了他在美国之外最大的投资组合。

2023年在东京的采访中,他明确说,这笔投资是奔着长期去的,甚至可能把持股比例提到9.9%。

他夸这几家公司的管理层有水平,财务上很自律,通过加股息、回购股票来回报股东。他觉得,日本这些年搞的结构性改革,比如提高股东回报、优化管理效率,给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日本的科技实力也是他眼里的加分项。

日本在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领域走得很前。比如,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和医疗上用得贼溜,新能源技术在全球能源转型里也有份。

虽然日本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是个大麻烦,但巴菲特好像觉得,靠技术创新和政策调整,这些问题都能扛过去。

再加上日本跟美国是铁杆盟友,地缘政治上稳得很,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个大安心丸。他在采访里还提到,日本公司估值低,加上公司治理改革,让日本成了个挺有吸引力的投资地儿。

对日本经济有底气,对美国信心满满

日本经济过去几十年不算太亮眼,但底子还在。2023年,日本GDP大概是4.2万亿美元,全球排第四。虽然被中国甩在后面,但人均GDP还是比中国高不少。

日本的优势在于技术和管理,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率全球有名。那些综合商社不光在日本赚钱,全球供应链里也有大份。

巴菲特投这些公司,看中的是它们低估值和高回报的潜力。

比如,三菱商事2022财年的净利润超1万亿日元,股息收益率也不错。巴菲特算盘打得精,这几家公司股价被低估,未来增长空间大。

要是说对日本是看好,那对美国,巴菲特就是死心塌地的信任。

他在2023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说,美国有超强的创新能力、结实的金融体系,还有适合做生意的环境,这些东西能保它未来几十年还是老大。

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里,苹果是头号重仓股,市值超1500亿美元。

巴菲特从2016年开始买苹果,看中的是它利润高、用户粘性强。他还拿着可口可乐、美国运通这些老牌美国公司的股票,年年收股息,资本增值也不少。

他拿2008年金融危机举例子。

那时候市场一片惨淡,他却给高盛扔了50亿美元,换了优先股和认股权证,最后赚了几十亿。他觉得,美国的法律制度、产权保护和创业氛围是经济活力的根。

虽然这几年美国通胀高、供应链也卡壳,但巴菲特不慌。2022年股东大会上他说,就算经济短期下滑,美国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机制也能撑起来。

他还提到,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这些领域的突破,会给美国经济加把火。

美国经济体量大,2023年GDP超25万亿美元,全球第一。创新是它的王牌,硅谷的科技公司、华尔街的金融体系,都是全球顶尖。苹果、谷歌、微软这些巨头不光赚钱,还带动整个产业链。

美国还有个优势是市场化程度高。企业想干啥就干啥,政府管得少,失败了爬起来再来。巴菲特就喜欢这种环境,觉得这是美国能一直牛下去的根本。

为啥巴菲特对中国有点儿谨慎?

对中国,巴菲特的态度有点复杂。他不否认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成绩。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近10%,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3年GDP大概17万亿美元。

他2021年股东大会上说:“中国的发展速度太夸张了。”他还夸了中国的基建和高科技,像高铁网络和5G,都是世界一流。

但说到未来,他有点犹豫。他觉得中国有三个大坎:

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政策搞了几十年,现在劳动力少了,老龄化严重。预计到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占30%,养老金和医疗压力不小;

高债务。地方政府和企业欠的钱多,金融风险很高;地缘政治。跟美国的贸易战、技术战,弄得出口和投资环境不稳。

还有,中国经济体系和监管方式跟西方差不少,这跟巴菲特的投资风格不太搭。

他喜欢透明度高、公司治理清楚的市场,中国的复杂性和政策不确定性让他有点儿摸不准。比如,近几年对科技、教育行业的监管收紧,市场波动加大。

不过,他也没完全放弃中国。2008年他投了比亚迪,这家做电动车和电池的公司后来股价飙升,赚了不少。

到2023年,伯克希尔把比亚迪持股从10%以上降到8%左右,外界猜他是在防风险。他在股东大会上说,中国市场规模大,还是重要投资地,但得小心评估。

中国经济体量大,市场潜力摆那。2023年,消费市场规模全球第二,新能源车、智能制造这些领域跑得快。像比亚迪,2022年卖了180万辆新能源车,全球第一。

但挑战也明显。人口红利没了,劳动力成本涨了。债务问题不解决,风险就攒着。加上外部压力,增长速度肯定不如以前那么猛。

巴菲特的预测靠谱吗?

巴菲特这番话,算是给未来经济画了个草图。他看好日本和美国,靠的是它们的市场稳定性、企业竞争力。对中国谨慎,是觉得风险高、不确定性多。

日本要真像巴菲特说的变得更强,得靠技术和政策双轮驱动。人口老龄化是硬伤,但如果能多引进外劳、推机器人技术,经济还能撑住。

普华永道预测,2050年日本GDP可能超10万亿美元,虽然排名掉到第八,但总量不小。

美国有创新和市场两大支柱,短期难撼动。2050年,它可能被中国、印度超成老三,但经济实力还是杠杠的。关键看它能不能在新能源、AI这些领域继续领跑。

中国经济规模估计2050年超美国,成全球第一。但增速放缓是趋势,人口和地缘政治问题得好好解决。要保持竞争力,得多在技术创新和内需上下功夫。


参考资料:

1、会否投资中国?为何减持苹果?巴菲特股东大会都回应了 上游新闻综合 2024-05-0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日美   中国   希尔   商事   日本   美国   新能源   谨慎   年后   美元   未来   财经   全球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