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湿热,远离中暑
7月22日的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这个节气雨水多,谚语说:“三伏之中无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管子》中也说:“大暑至,万物荣华”。
最热的节气,时有雷阵雨
这个时候天气比较复杂,时而有阵雨、雷雨、强对流天气,时而有多云到晴天气。高温天气时有发生,但是随着雷阵雨天气的到来,高温又有所缓解。
大暑时节人体生理反应
气血运行旺盛
夏季主阳,是阳盛之极,阳气盛、气温高,充于体表,人体阳气运行畅达于外,气血趋向于体表。
大量出汗
津液外泄,夏季炎热,易使人体腠理开泄、津液外泄、出汗量要远远大于其他季节。
心脏功能旺盛
心通于夏,人体心脏与夏季相应,心脏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动畅达,汗液排泄增加,阳气充,浮于外,功能活动亦加强,精力充沛。
大暑时节养生原则
切不可急躁或大怒;睡眠要充足,不可在过于困乏时才睡,应当在微感乏累之时便开始入睡。睡眠之时不可露宿,室温要适宜,不可过凉或过热,房中也不可有对流的空气,即所谓的“穿堂风”。早晨醒来,可先在床上做一些保健的气功,如熨眼、叩齿、鸣天鼓等再下床活动。早晨可到室外进行一些健身活动,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以身体微汗为度,可选择散步或练习静气功。日常生活中,气温高的中午不要外出,而居室温度亦不可太低,工作量不宜过大。
大暑时节饮食进补方案
多吃些燥湿健脾的食物
大暑时节,除了炎热外,还会出现多雨或阴雨绵绵的天气,气候特点以潮湿闷热为主,所以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特别要注意对“暑湿”的预防。暑湿侵害人体可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头昏脑涨、肢体困重等症状,所以应以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方法进行预防或治疗。
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要及时补充水分外,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机可乘。但所选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伤胃,导致消化不良。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进补的佳品,可根据个人口味选用。
蛋白质供给要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120克为宜。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夏季的肉食以鸡肉、鸭肉、猪瘦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为首选。
#大暑#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