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妈,我刚给你煮了五谷重阳糕,一起去老年中心吃吧?”
“唉……算了吧,昨天吃得太杂,肚子还鼓着呢。”
68岁的陈阿姨摇摇头,脸色发白,一手捂着腹部,一手端着保温杯坐在沙发上。她原本期待的重阳节聚会,硬生生泡了汤。

她怎么也没想到,不过是喝了点菊花茶、吃了几口糕点,竟然让她胃胀一天,晚饭都省了。
医生接诊后提醒:“重阳节很多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其实很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和疾病复发。”
确实,重阳虽是敬老节,但这一天的饮食和习惯,若做错了,可能成为“伤胃高发日”!
尤其是3件事,看似传统、热闹、有“节味”,但背后却藏着胃胀、胃炎、血糖波动的健康隐患。你,是否也“中枪”过?

今年重阳,不妨试着避开这些“看似无害”的误区,让这个敬老节,真正成为身体的“保养日”。
很多人把重阳节当作“养生节”,但事实上,这一天流行的一些传统习俗,放在老年人体质上,未必合适。
空腹饮菊花茶,寒凉伤胃气
菊花茶清热明目、寓意长寿,因此重阳这天很多家庭都有“以茶代酒”的习惯。但空腹饮用或大量饮用菊花茶,极易引起胃部不适。
中医认为菊花属寒性,尤其是杭白菊、贡菊类,空腹喝或喝浓茶,会抑制胃酸分泌,诱发胃寒、胃胀、腹泻。

特别是脾胃虚寒、常年胃不舒服的老人,可能刚喝完一杯,就开始打嗝、肚子咕咕叫。
吃重阳糕+栗子+萝卜,“淀粉三重奏”易致胀气
重阳糕是糯米做的,又软又黏;栗子糖分高,萝卜“下气”快——这些本身都是好食材,但一餐吃全套,不出事才怪!
糯米属难消化食材,栗子属“热性涩滞”,而白萝卜则容易产生大量肠道气体。

三者一同进肚,容易形成胃内积滞,加重胀气,甚至导致胃食管反流、胃灼热、恶心等不适。
登高后立即进餐,胃部供血不足更易不适
重阳登高虽好,但很多老人登完山或走完十几层楼梯后,立刻吃饭、喝酒、吃糕点,等于“边喘气边吃饭”。
此时身体血液还集中在四肢和肌肉,胃肠道供血不足,蠕动减缓,易造成胃食管交界处松弛,引发胀气、反酸。

而不少人在户外冷风中进食,更增加了胃痉挛、寒凝胃脘的风险。
一顿不当的节日餐,可能毁掉一整个星期的肠胃状态。中老年人胃肠道功能本就减弱,这三个行为常常在节后引发连锁反应。
胃胀气、打嗝、嗳气频发
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糯米类、糖类食物,再加上进食过快,会造成胃内积气,出现反复打嗝、上腹鼓胀的情况。
饭后胃灼热、胸骨后烧痛
重阳节多在天气转凉时节,一些老年人登高或晨起空腹饮茶,胃黏膜受寒刺激后,出现反酸、灼热、咽喉异物感。

肠道蠕动紊乱,出现便秘或腹泻交替
冷热食物交替、食物组合不当,容易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尤其在胃肠功能本就不稳定的老人中更常见。
糖尿病、胆囊炎等基础病症反复
节日高糖饮食如重阳糕、栗子糖炒板栗、桂花糯米藕等,容易让老年糖友血糖骤升;
而高油脂摄入也会诱发胆囊炎、胰腺炎,导致节后住院高峰。

节日不是禁忌日,而是“调养窗口期”。只要掌握方式,重阳节一样可以吃得养胃、登得健康。
菊花茶这样喝:时间对了,功效更好

糕点别扎堆,配着水果蔬菜吃更通气
登高后这样吃,保护胃动力
此外,中老年人在重阳期间可适度加入健脾胃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帮助胃肠气机流通、减少胀气。

重阳节,不只是“吃糕登高”,更是一个提醒我们关注身体信号、珍惜健康生活的节点。
哪怕是最传统的节日习惯,也需要结合个体身体状况进行调整,才能让节日“润胃不伤胃,养心更养身”。
今年重阳,不妨从这3个“小改变”做起——不空腹饮寒茶、不暴饮暴食、不登高即大吃。
让我们的胃舒服了,节日的味道,才真正香得长久。
身体无小事,养生需细节。祝愿每一位长辈都能度过一个安康、从容、真正属于自己的重阳节。
如果你已经出现“饭后胃胀、嗳气频繁、登高后恶心”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至消化内科进行评估排查,以免节日乐极生“病”。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老年人胃肠功能与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4.《中医药学报》:菊花性味归经及其应用临床分析
5.《中华消化杂志》:节日饮食结构对老年胃肠功能影响研究
6.《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