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1年末至2025年4月末,储蓄存款余额从102.5万亿元增至159.08万亿元,增长幅度远超其他金融产品。
而三年期存款利率却从2021年的2.75%降到了现在的1.25%,意味着存钱越多,购买力越弱,但四年来,即使如此依旧没有改变大家的存钱热情。
直到最近,一个关键信号出现了——时隔4年,一场资产大迁徙,正在上演!
一个历史性转折,钱开始“动起来”了
9月,全球资本市场迎来关键信号。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正式终结了长达9个月的暂停期。这个信号明确——全球正式进入新一轮的货币宽松周期。
更重要的是,此次降息仅仅是个开始。由于美国就业市场风险上升,经济增长面临压力,市场普遍预测,年内美联储至少还有5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
而且,特朗普政府对低利率的强烈诉求,也为后续更为激进的货币政策埋下了伏笔。这意味着,之前因为美国高利率而被“锁住”的国际资本,将要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了。
同时,美联储的转向,不仅缓解了此前中美利率倒挂带来的外部压力,也为中国的货币政策提供了自主空间。意味着,央行可以根据国内经济的实际需要,可以更灵活地降息、降准来刺激经济,支持复苏。
简单来说:全球的钱开始变多,国内政策也在发力,一个历史性的资产风口已然来临。
160万亿居民存款正在悄悄“搬家”
今年4月以来,“M1(狭义货币)”持续上升,从1.5%一路增至8月的6.0%,而M1与M2的“剪刀差”则收窄至近51个月的新低。
说明很多原本“躺”在银行的定期存款,正在被“唤醒”,变为随时可以投入市场的“活钱”。大家也不再满足于低利息,开始寻找能跑赢通胀、收益更高的去处。
那么这些钱去了哪里?
一部分流向科技创新行业,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正迎来史无前例的投资热潮。比如广东,今年1~8月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投资同比增长17.5%。
一部分流入股市,上证指数重回3800点,交易额也创下纪录;
还有一部分回到楼市,资本正在抄底核心资产。比如深圳,新政一周后,二手房成交量周末涨了37%,新房成交量也大幅上升。上海新政落地后首周成交量环比提升超30%,高端市场价格更是创下新高,单价达32.68万元/㎡。
普通人如何应对
如果说去年的降息是市场“触底信号”,那么今年可能正进入一个“信心恢复”的阶段。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参考这些建议:
刚需自住:如果确实需要、也有足够资金,可以选地段好、配套齐全、开发商靠谱的楼盘。优选满足“地铁800米内+对口省重点学校+三甲医院3公里圈”的优质房,未来保值增值潜力更大。
但如果资金紧张,不必勉强上车,房价不会突然大涨,租房也能过日子。
改善换房:如果你本身有房,不用太着急,让子弹飞一会,等市场差不多稳定了再入手,说不定还能买到更低价。
总之,无论买房卖房,都要理性分析、谨慎决定,避免盲目跟风,才能不后悔。
#头条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