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中,疏肝和胃、活血养阴法的恰当运用,可有效促进胃黏膜修复、逆转肠上皮化生。枳壳正是我临床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病的核心药物之一。我是脾胃科宋金玲医生,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工作四十余年,始终坚持纯中医思维诊治慢性胃肠病,尤其擅长以“疏肝调气、通补兼施”法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
枳壳,又名川枳壳、江枳壳,性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的功效,自古便是调畅中焦气机的要药。《本草纲目》称其“治里急后重,能利肠胃”,《药品化义》更直言“枳壳专主泻肺、利胸膈”,足见其在调理气机方面的独特地位。
从中医理论看,枳壳能行气宽中、消胀除满,常与柴胡配伍用于肝郁气滞、胃失和降所致的胃脘胀痛、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枳壳所含的柚皮苷、新橙皮苷等成分,可调节胃肠运动、抗炎抗氧化、抑制幽门螺杆菌,对改善胃黏膜血流、修复腺体萎缩具有明确作用。
去年4月,我曾接诊一位63岁的女性患者张女士。她因“胃脘胀痛、嗳气反复发作3年,加重伴消瘦2个月”来诊。胃镜报告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C2型),伴肠上皮化生(++),病理提示腺体中度萎缩。她主要症状为胃脘痞满、胁肋胀痛,情绪焦虑时明显加重,伴有口干口苦、纳差乏力、大便溏而不爽。舌暗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腻,脉弦细。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胃络瘀阻。
我以疏肝和胃、健脾养阴为治则,方中以枳壳、柴胡为君药,疏肝解郁、升降气机;配以党参、白术健脾益气,沙参、麦冬滋阴润胃,莪术、丹参活血通络,茯苓、薏苡仁化湿和中,另加煅瓦楞子制酸,炙甘草调和诸药。每日1剂,水煎服。
注意:中医用药需辨证论治,患者切勿自行套方!
服药28剂后复诊,患者胃胀明显减轻,情绪较前平稳。原方加佛手增强理气和中之力。治疗90天时,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体重回升3公斤。半年后复查胃镜:萎缩范围由C2转为C1,肠化生减少至(+),病理显示腺体萎缩转为轻度。此方中枳壳、柴胡疏肝理气为枢机,党参、白术扶正健脾,沙参、麦冬滋养胃阴,莪术、丹参活血通络,全方共奏“疏肝调气、通补兼施”之效。
需注意的是,枳壳破气之力较强,气虚无力、大便滑泻者应慎用,须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胃镜及病理,配合情绪疏导与饮食调摄——忌辛辣油炸、保持情绪畅达至关重要。
中医治病讲究“因人制宜”,萎缩性胃炎虽属疑难病,但通过系统辨证、坚持调治,完全可达到症状消除、病理逆转的效果。然而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不可盲目自服所谓“验方”,以免贻误病情。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