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涨停!人形机器人要启动了,新热点?空仓满仓看来(附股)

今天,卧龙电驱直线拉涨停,伊之密、震裕科技涨超5%,五洲新春、方正电机、金发科技一众“机器人概念股”集体躁动。

消息面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今天开幕,280支队伍参赛,宇树、天工、傅利叶都来到。

过去十年,机器人最大的问题是——太笨。

你用你想到的模式,给它写了100个动作,它就只会这100行动作。

换条路?卡住。地上有水?摔倒。

但现在不一样了。

大模型来了。

GPT-style的AI开始接入机器人的“小脑”和“大脑”。

比如英伟达的Isaac GR00T,用生成式AI训练机器人做后空翻。

这意味着什么?

机器人开始具备“泛化能力”——没见过的场景,也能靠推理试试看。

就像小孩学走路,不是靠背程序,而是靠试错+反馈。

现在的机器人虽然还只是L3(有条件自主),离L5(完全自主)差得远,但方向对了。

一、价格才是硬道理:三年前卖30万,现在3.99万?

我常说,一项技术能不能普及,不看发布会多炫,看价格曲线

当年iPhone刚出时两万多,没人觉得能人手一台,

特斯拉初代Roadster(新能源汽车)百万级,谁信电动车能替代燃油车?

关键在于:成本能不能塌下来?

人形机器人过去贵在哪?

比如谐波减速器、灵动手等等

一个关节上千元,占整机成本30%以上,长期被日本HD垄断。

但现在,绿的谐波杀进来了。性能接近HD,价格低30%。

步科股份的无框电机,国产化后成本砍半。

恒立液压、贝斯特在精密丝杠上也在突破C3级标准

这些原本都是“卡脖子”部件,现在一个个被啃下来。

结果是什么?

整机价格断崖式下跌。

之前特斯拉Optimus说未来做到2万美元(约14万),已经是行业锚点。

但现在宇树科技,一年前的G1卖9.9万,上个月的R1直接干到3.99万

注意,这不是样机,是官网可订的现货。

三年前,一台能走路的原型机都得三五十万。

现在,四万块买个人形机器人。

二、需求有多大

很多人幻想“机器人进万家”,未来每个家庭都有个机器人保姆。

很美好,但太远。

现实是:企业才是第一批付费者。

工厂需要24小时搬运工,医院缺护工,仓库要分拣员....

这些岗位招人难、流动性大、成本高。

而机器人虽然初期投入几万块,但能连续工作五年,边际成本趋零。

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1540亿美元,这可是万亿的市场规模。


国内产业链带来的优势

很多人只看到“国产机器人便宜”,但没看清背后的产业链系统优势。这种优势,不是单一环节的突破,而是从设计、打样、量产到迭代的全链条压缩能力

地理集聚:一小时配齐所有零件

在上海松江或深圳光明,你可以在一小时内集齐人形机器人所需的减速器、电机、传感器、结构件、PCB板。

而在美国,从波士顿到硅谷,可能要等三周。

这种“物理距离近”,带来了极低的试错成本和极快的迭代速度

宇树科技从设计到出样,只需3个月

而海外同类项目平均周期18个月以上。

还有中国有全球最丰富的应用场景:电商仓库、医院走廊、工厂车间。

这些场景不仅提供数据,还提供真实世界的压力测试环境

大模型在云端训练,机器人在真实工厂跑,数据回流优化算法——形成“数据-硬件-场景”的正向循环。

最后说几句冷思考

A股炒的是预期,不是业绩。 卧龙电驱今天涨停,但它主业仍是电机,机器人业务占比可能不到5%。

现在我们不知道未来谁能跑出来,但是买铲子肯定收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科技   热点   人形   机器   机器人   成本   卧龙   特斯拉   电机   场景   价格   减速器   谐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