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第一大雷”爆了,造假超10亿,“海南女首富”彻底栽了!

普利制药,这个名字在医药行业曾经响当当,靠着医保针剂领域的垄断地位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市值一度冲到242亿元。

可谁能想到,2025年3月24日,这个昔日的行业大牛被证监会一纸公告直接打趴,股票和可转债全线停牌。

调查结果让人瞠目结舌:过去两年,公司虚增收入超10亿元,利润愣是多报了6.69亿元,坑惨了投资者。

这事儿一爆出来,3.8万股民直接傻眼,血本无归,而公司的大老板、“海南女首富”范敏华,也彻底翻车,身败名裂。“药企第一大雷”,震得整个行业都抖三抖。

“海南女首富”范敏华:从学霸到富豪的逆袭

她瞅准了医药行业的潜力,把公司改头换面,转型做制药,更名为普利制药。从那时候起,她就没打算走寻常路。

范敏华能走到这一步,真不是靠运气。她出生在浙江一个普通家庭,1961年的中国,条件不算好,但她硬是靠读书闯出了一条路。

浙江大学药学院毕业,那可是顶尖学府,她的药物化学专业成绩优异,基础打得扎实。在学校里,她不光会念书,还特别能折腾,组织活动、带团队,早就显露出管理天赋。

毕业后,她没急着创业,而是先去了浙江省医药管理局。这地方管着药品注册和质量监督,是个肥差,也是个人脉宝库。范敏华在这儿干了好几年,跟行业里的各种人物混得熟络,对医药市场的玩法了然于胸。

普利制药的起点不算高,1992年成立时,它还叫华海化工,是个不起眼的小厂子。那会儿,范敏华31岁,从她姐夫陈保华手里接过这摊子,决定大干一场。

她不是那种只会坐办公室的老板。转型初期,她亲自跑设备供应商,谈技术合作,还请了一堆专家坐镇。公司能拿下FDA认证,离不开她对质量的死磕。

上市之后,她也没闲着,带着团队四处开拓市场,硬是把普利制药做成了医保针剂领域的龙头。2018-2020年那几年的高增长,数据摆在那儿,92.07%、52.28%、25.1%,谁看了都得服。

她和老公持股近40%,身家暴涨,直接成了海南首富,风头一时无两。可这人啊,太顺的时候,往往就容易飘。

普利制药的辉煌,很大程度上是范敏华一手撑起来的,但后面这摊子烂事儿,也跟她脱不了干系。她从学霸到富豪的逆袭路,最后却栽在了自己的贪心上,真是让人唏嘘。

财务造假的内幕:10亿窟窿是怎么挖出来的

普利制药的财务造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而是从2021年开始,市场压力一大,就彻底暴露了问题。那年,公司碰上了双重打击。

国际市场上,美国FDA突然提高了无菌标准,普利制药有2.8亿元的库存产品直接被退货,血亏。国内这边,国家集采政策又把地氯雷他定片的价格从11元砍到3.6元,利润空间被挤得几乎没了。

业绩下滑,眼瞅着要交不出漂亮的财报,公司急了,干脆铤而走险,玩起了财务造假。

这造假的手段,真是花样百出,细想都觉得离谱。他们先是伪造了3.2万笔海外订单,连集装箱编号都编得有模有样,还做了假合同和发票,愣是把不存在的生意写进了账本。

为了圆谎,公司搞了三套账:一套是真的,给内部人看;一套是假的,拿出来糊弄投资者;还有一套备用,随时调整数据。

更狠的是,他们把4.7亿元的生产线建设资金转到了空壳公司,伪造了137份凭证,把这笔钱洗得干干净净。

宣传上也没闲着,用动画特效做了个“智能化无菌车间”的视频,拿旧厂房冒充新生产线,还篡改了WHO认证证书,忽悠投资者说公司技术多牛。

结果呢,2021-2022年,公司硬生生虚增了10亿元收入,利润多报了6.69亿元。这造假的规模,10亿啊,不是小数目。

造价流程操作起来这么复杂,明显不是临时起意。公司高层肯定是早有预谋,步步为营,就为了保住股价和面子。可惜,纸包不住火,这么大的窟窿,早晚得露馅。

雷爆了:3.8万股民血本无归,公司退市

2024年4月,海南证监局终于发现了不对劲。他们突袭普利制药时,公司高管慌了神,焚烧文件、砸硬盘、转移资产,忙得一塌糊涂,可证据太多,压根儿藏不住。

调查发现,公司2023年报压根没按时交,账目漏洞百出,早就不是一天两天能补上的。到了2025年3月,证监会直接下手,公告一出,普利制药彻底凉了。

处罚结果很重:公司被罚1000万元,范敏华罚500万元,另一个高管罗佟凝罚400万元,其他几个高管加起来罚了520万元。

更狠的是,证监会直接把普利制药踢出了市场,成了首家因财务造假退市的药企。股价从最高112元一路崩到2元多,市值蒸发超200亿元。

走在街头巷尾的散户,3.8万人血本无归,想想都觉得心酸。维权?可以试试,但律师说,这事儿可能拖个3-5年,最后能拿回本金的三分之一就算烧高香了。

这后果,不光是公司完了,投资者也跟着遭殃。3.8万股民,大部分是普通人,攒点钱想炒股赚点外快,结果全砸手里了。

网上骂声一片,有人说“再也不信A股了”,有人直接把范敏华骂成了“骗子”。这事儿一出,医药板块的股价都跟着抖了抖,整个市场人心惶惶。

监管亮剑:罚款、市场禁入,零容忍态度

证监会这回是真怒了。普利制药被罚1000万元,范敏华罚500万元,还被市场禁入10年,罗佟凝罚400万元,禁入8年,其他高管加起来520万元。这罚款数额,在近年的药企造假案里算得上顶格了,摆明了就是要杀鸡儆猴。

范敏华10年禁入,基本上等于在资本市场彻底没戏了,罗佟凝8年也够呛能翻身。这力度,比以前那些罚几十万的小打小闹强多了,监管部门用行动告诉所有人:财务造假,零容忍。

不过,罚款再狠,跟公司造假的10亿收入、6.69亿利润比起来,还是有点小巫见大巫。有人算了笔账,造假赚的钱远超罚款,感觉就像“赚了再罚也值”。

这也暴露出监管体系的短板:罚款上限1000万,震慑力不够。

网上有声音说,得把罚款额度提上去,不然这种事儿还会有。这次处罚虽然重,但能不能真把行业里的歪风邪气压下去,还得打个问号。

医药行业乱象:造假频发,根子在哪儿

普利制药这事儿,不是孤例,而是医药行业乱象的一个缩影。2024年“新国九条”出台后,证监会查了23家药企,14家涉及财务造假,比例高得吓人。

仿制药市场这几年萎缩了12%,六成药企研发投入不到5%,整个行业都在苦哈哈地找活路。集采政策把药价压得死死的,国际市场又有FDA这种高标准卡着,利润薄得像纸,不少公司就动起了歪脑筋。

造假这事儿,在医药行业不算新鲜。有的虚增收入,有的篡改数据,还有的拿假项目骗补贴。普利制药只是规模更大、手法更离谱罢了。

根子在哪儿?一是市场竞争太狠,活不下去就铤而走险;二是监管力度跟不上,查得不够细,罚得不够狠;三是企业自己没底线,诚信两个字早扔一边去了。

这次事件一爆,整个行业都被推到风口浪尖,大家都在问:下一个雷在哪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海南   血本无归   国际市场   证监会   首富   医药行业   利润   财务   财经   行业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