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日趋增多,血液科医生提醒妈妈,牢记三多五少能防病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养娃这件事早已不再是“喂饱穿暖”那么简单。从辅食添加到疫苗接种,从视力保护到心理健康,家长们早就把育儿当作一门全职专业来研究。

但最近几年,有个让人心里沉甸甸的词频频出现在新闻里、朋友圈里,还有医院的检查报告单上——儿童白血病。这不是个新名词,但它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令人皱眉。

我们总以为白血病离我们很遥远,是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里的情节,是医院里沉重的对白,是别人的故事。

但现实是,它正在悄悄走近,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孩子,被这个恶疾从活泼跳脱的童年里拎走,推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已经排在儿童恶性肿瘤的首位,占整个儿科肿瘤的三分之一以上。有研究指出,中国每年新增儿童白血病病例超过15000例,而且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小问题”背后的“大隐患”

这几年,在门诊中我接诊了不少家长带孩子来看“反复发烧”“脸色苍白”“淋巴结肿大”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有些家长甚至会说,“医生,这是不是缺钙?”、“是不是秋天干燥导致的?”但当我们进一步检查发现血象异常、骨髓异常增生,确诊为白血病时,家长们往往陷入崩溃。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沉重的现实。比疾病本身更令人痛心的,是家长们事先毫无防备。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习以为常”的做法,正在无意中为疾病埋下伏笔。

所以,今天我忍不住要写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想告诉每一位为孩子操碎心的家长:防病不是靠“玄学”,而是要靠科学、细节,甚至是“多一点”、“少一点”的生活习惯。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三多五少”。


一点儿冷知识:白血病并不“白”

先来拨开一点误区。很多人以为白血病就是“血变白了”,其实这只是个形象的说法。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主要是骨髓造血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白细胞“爆仓”,挤压红细胞和血小板,使身体的免疫系统、携氧能力和止血机制全面崩塌。

从病理上讲,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儿童最常见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这类白血病起病迅速,发展快,但幸运的是,随着医学进步,目前ALL的治愈率在70%-80%左右,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那么问题来了:白血病能预防吗?答案是:可以降低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这就像是我们出门戴安全带,不能保证不出车祸,但能大大降低死亡率。


“三多五少”:日常生活中的防病密码

多通风:别把家变成“毒气室”

说到室内空气污染,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装修”。确实,甲醛、苯、TVOC这些装修遗留的污染物,是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你可能不知道,家里密不透风的环境,比甲醛更“毒”

研究显示,封闭空间里的空气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尤其是冬夏两季开空调不开窗,空气循环差,污染物浓度更高。儿童呼吸频率快,肺部发育未成熟,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影响。

我的建议是:每天至少早晚各通风30分钟,尤其是新装修的房子,要延长通风周期,最好入住前用专业机构检测甲醛浓度,符合标准再入住。

多喝水:不是万能,但能“冲走”不少风险

喝水这件事,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坚持。很多孩子只在口渴时才喝水,但这时身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了。

适当的水摄入可以帮助身体代谢废物,保持血液流通畅通,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别误会,这不是说喝水能“治癌”,而是在强调:良好的代谢循环,是身体自我修复的前提

多晒太阳:维生素D不是“骨头专属”

维生素D的作用不仅仅是促进钙吸收,它还有免疫调节的功能。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相关,包括白血病。

尤其是在北方冬季,阳光稀缺,孩子们长时间宅在家里,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

建议:每天晒太阳20-30分钟,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避免紫外线最强时段。实在晒不到,可以考虑在医生建议下补充维生素D滴剂。


五少:这些习惯,越少越安全

少吃加工食品:火腿肠不是“快乐源泉”

儿童白血病的病因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过多摄入含有亚硝酸盐、防腐剂的加工食品,被认为是潜在的诱因之一。

市面上的火腿肠、鱼豆腐、香肠等深受小朋友喜爱,但这些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长期摄入可能导致细胞突变,增加患癌风险。

当然,偶尔吃一次不会“秒中”,但频繁摄入、长期摄入,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慢伤害。

少接触杀虫剂:蚊香不能“香死人”

每到夏天,家长们为了驱蚊,各种蚊香、喷雾齐上阵。但你知道吗?传统蚊香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微量的苯并芘,这是一种一级致癌物。

我曾遇到一个家庭,家里常年点蚊香,孩子长期咳嗽不止,后来检测室内空气中苯并芘含量严重超标。

建议尽量使用物理驱蚊方式,比如纱窗、蚊帐,必要时使用电蚊拍或低毒性的驱蚊液,避免在密闭室内长时间使用化学驱蚊产品。

少玩塑料玩具:不是所有“彩虹”都是安全的

市面上五颜六色的塑料玩具琳琅满目,但其中不少含有邻苯二甲酸盐,这是一种塑化剂,能干扰内分泌、影响免疫系统发育。

美国儿科学会就曾指出,这类物质与儿童白血病风险呈正相关。

尤其是那种气味刺鼻、颜色过于鲜艳的塑料玩具,谨慎选择。建议优先选择通过国家3C认证的品牌玩具,避免来历不明的“三无产品”。

少熬夜:不是你娃“抗揍”,是身体在硬撑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睡眠对免疫系统的建立尤为重要。长期熬夜会导致褪黑素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增加细胞突变的风险。

别觉得孩子“白天活蹦乱跳,晚上熬夜没事”,其实身体的“账单”在悄悄记着,几年后再“结账”。

少焦虑:妈妈的情绪,是孩子的“隐性疫苗”

最后一个“少”,是我作为一位医生,也是三十年母亲的经验之谈:少焦虑,少过度干预。父母的焦虑会通过微妙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影响他们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发育。

研究指出,长期焦虑的家庭氛围,可能影响孩子的免疫系统成熟,从而影响疾病防御机制。


医学之外的“防线”:文化与环境的启示

中国古代有“未病先防”的概念,比现代“预防医学”早了几千年。道家讲“天人合一”,其实正是提醒我们:身体的健康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和环境、饮食、情绪、作息等多维度相关

甚至在地理学上也有研究指出: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普遍高于空气质量好的地区。

这并不意味着需要搬家,而是要从生活细节入手,打造“微环境”的改善——比如家里放几盆绿植,比如避免高峰时段带孩子出门,比如减少不必要的装修。


写在最后:不是恐吓,而是唤醒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让大家草木皆兵,而是想说:健康不是靠运气,而是每天的选择。儿童白血病虽然可怕,但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一系列对孩子更友好的选择。

“三多五少”,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需要毅力。但养娃这件事,本来就不是为了轻松,而是为了看到他们健康长大、自信奔跑。如果你愿意,从今天开始,给孩子多开一扇窗、少买一个塑料玩具,就是最实用的医学。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奔跑,而不是在病房里数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血液科   白血病   苯并芘   儿童   蚊香   焦虑   维生素   身体   医生   风险   妈妈   建议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