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周恩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毛主席和周恩来
前文《为什么说周恩来不适合当“头头”?》讲到,周恩来虽然才华卓越、智慧超群,但他的特点是举轻若重,更适合抓具体事务,所以不适合当“头头”!
虽然周恩来不适合当“头头”,但他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心中,是一位才干卓绝、品德崇高的总理,尤其是在毛主席眼里,他的作用和地位更是不可替代的!
曾经有些野心家,竟然企图攫取总理之位,以取代周恩来,但后来的事实始终证明,这些企图全都破产了,因为,在毛主席看来,周恩来是不可替代的。
1950年1月10日,周恩来奉毛主席之命,率团赶赴莫斯科,与苏联方面进行谈判和签订新的条约。1月22日晚,周恩来陪同毛主席前去同斯大林会谈。
毛主席提出,在新的情况下,中苏两国的合作关系应该在条约上固定下来,内容应该是密切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的合作,目的是为了共同制止帝国主义国家的新的侵略。
斯大林赞同毛主席的意见,并表示,对《雅尔塔协定》所规定的苏联对大连、旅顺港所享有的特殊权益“可以不去管它”。
毛主席指出,需要解决的是两类问题:一是条约问题,包括同盟条约问题、中长路旅大问题、贸易及贸易协定问题、借款问题、民航合作问题等;二是个别请求问题,如军事、空运团问题。
周恩来提出,苏联归还中国长春铁路应该有个年限,而且,铁路在未归还之前,应由中苏共同经营,中方占经营股额的51%,苏方占49%;并规定,由中苏方分别担任正副局长。
苏方认为,中苏股额按这种不平等的比例,会影响苏联与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合作,因为苏联与它们的股额都是各占一半。至于正副铁路局长,苏方建议采取定期轮换制。
毛主席和周恩来考虑,既然中长铁路已经确定了定期归还,就做点让步,同意了苏方意见。关于旅顺口的问题,斯大林有意以新协定取代旧协定,他提出两个解决方案。
一个是保持1945年协定的形式而实际撤兵,一个是实际上暂时维持现状,而采用一个新的形式。这是斯大林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明确表态,苏联放弃《雅尔塔协定》赋予的苏联享有的特权。
毛主席和周恩来认为,应该在形式上规定撤兵期限,这样,中国今后收回旅顺口才有法可依。因此,毛主席表示,赞成第二个方案。
中国还正式提出向苏联借款3亿美元,斯大林同意了。紧接着,由周恩来和米高扬、维辛斯基就第一类问题进行正式谈判,刘亚楼部长同苏方布尔加宁进行第二类问题的谈判。
从1月23日开始,在毛主席的指导下,周恩来率李富春、王稼祥同米高扬、维辛斯基等人进行具体谈判,并着手起草《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草案)》。
周恩来深感新中国刚废除旧统治者同外国政府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以独立的身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来之不易,因此,他在外交事务中,时时处处极为重视维护祖国的独立与尊严。
在签约问题上,周恩来自始至终极为慎重,每一个细节都把关极其严格。他要求所有人都开动脑筋、贡献力量,他自己更是格外认真,精细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推敲,不允许出现任何漏洞。
周恩来的要求是,这个条约不仅要在当时看行,还要在以后看行不行,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后人的检查。
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
1月24日,周恩来将中方起草的草案送交维辛斯基,苏方随后提出修改稿。2月1日、8日,周恩来两次起草毛主席致刘少奇的电文,要求胡乔木等人反复校正传送去的相关文件,确定没有错误。
1月24日后,周恩来又开始主持起草《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45年,国民党政府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苏联对中长铁路享有所有和经营权利。
但实际上,早在“九一八事变”后的1935年,苏联就将“中东铁路”作价卖给了日本。所以,苏联的要求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因此,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应将中长铁路无条件归还中国。
可是,中方提出的这个要求却遭到苏方拒绝。经过中方据理力争,苏方最终才同意归还。关于贷款,中国同意向苏联提供他们所缺少的战略原料钨、锡、锑,以偿还贷款。
中苏双方对有关条约和协议达成一致意见后,2月5日,周恩来起草了毛主席致刘少奇的电文,将相关六个文件发给他们,要他将这六个文件提交政治局讨论,并召开座谈会,取得大家同意。
经过多次与刘少奇及中共中央政治局沟通后,终于于2月14日,中苏两国举行了友好条约、协定的签字仪式。中苏两国最高领导人毛主席和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增添了格外隆重的气氛。
《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的签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苏两国的不平等关系。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敌视中国、军事上包围中国、经济上封锁中国,中国坚决同苏联一条战线,是最合理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这些条约和协定的签订,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和周恩来首次访问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新中国外交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就。
周恩来在访苏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东方的儒雅与魅力,严谨精细、极为周密的工作作风以及敏锐的话锋、超群绝伦的外交才干,给苏联领导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米高扬在宴会上敬酒时对周恩来说,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夺取政权的原因了。周恩来对此报之一笑,说,你还会看到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建设起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正当全党、全国人民打算尽快肃清国民党军事力量和土匪武装,争取获得一个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国家建设的节骨眼上,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
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缺席、中国席位被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的情况下,举行所谓的紧急会议,非法通过决议,指责北朝鲜对南朝鲜发动武装进攻,为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制造舆论。
美国政府当晚作出了武装干涉朝鲜内政的决定,宣布要立即援助南朝鲜。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驻太平洋第七舰队向台湾沿海出动,决定侵占中国领土台湾。
美国远东驻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公然对朝鲜发动武装侵略。对此,毛主席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同一天,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政府侵略朝鲜、我国台湾以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与此同时,毛主席和周恩来及时在军事上采取了防范措施。
周恩来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文件上签字
毛主席和周恩来都清楚地预判到,虽然眼下朝鲜人民军敢打敢拼,风驰电掣,长驱直入,很快占领了汉城、仁川等地,并一直向洛东江三角洲进攻前进,但南朝鲜主力并未受到致命打击。
二战后,自居世界霸主和世界警察的美国,在这场侵略战争中一定不会轻易认输的。因此,朝鲜战争很可能会反复,会是一场持久的战争。这场战争,也让毛主席和周恩来关注到东北地区。
因为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集中了中国半数的重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区。因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入关南下,东北成为全国驻军最少的一个战略区,兵力不足20万人。
而且,这些正规部队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如果不提早做好应对最坏战局出现的准备,后果将不堪设想。1950年7月7日,负责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中南海召开会议。
会议的专题是关于保卫国防的问题,会上,周恩来传达了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对朝鲜战争形势的估计和成立东北边防军的指示,提出并初步商议了对东北边防军所辖部队的范围、步骤等问题。
7月10日,周恩来继续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最后商定了组织东北边防军的各项问题。大家一致拥护中共中央、毛主席关于立即成立东北边防军并屯兵鸭绿江畔的战略决策。
8月上旬,东北边防军部队全部开抵东北边境,以临战状态布防边境,开始以美国军队为假想敌的突击训练。此时,朝鲜人民军解放了南朝鲜90%左右的国土。
暂时的胜利,更加助长了朝鲜人民军的速胜心态,在这种心态下的军事战略部署,其实已经隐藏着灭顶之灾。美国为挽救败局,迅速抓住双方在洛东江一带胶着的时机,积极部署反攻。
周恩来继续紧急部署加紧东北边防军战备工作,强调,必须在9月底以前做好一切作战准备。8月31日,周恩来主持会议决定,东北边防军以11个军、36个师共70万人作三线配置。
9月上旬,毛主席和周恩来第三次(前两次是7月中旬和下旬)将敌人可能从仁川登陆的预判告知朝鲜方面,提请他们注意。要他们做充分准备,适时向北撤退,保存主力,作长期战争准备。
9月15日,7万余美军在500架飞机和260余艘舰艇配合下,在仁川港登陆。28日,“联合国军”攻占汉城,30日,就推进到了“三八线”附近。此时,毛主席和周恩来都察觉了美军侵袭中国的企图。
9月30日,周恩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庆祝国庆一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说,严正警告美国政府的侵略行为,但美国政府对这一严正警告置若罔闻,根本就不当一回事。
10月1日,麦克阿瑟指挥打头阵的南朝鲜军队悍然越过“三八线”。当天,金日成和副首相联名给毛主席发来求援信,急切盼望中国军队直接出动,支持朝鲜人民军作战。
10月3日凌晨一点,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要他报告印度总理,再通过印度总理再次向美国发起严正警告。但美国政府仍然对此直接无视,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
美国政府笃定,新中国建立才一年,各方面困难重重,军队装备差,参战的可能性极小,中国政府的警告只是做做样子,所以,悍然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综上所述,周恩来不管在政府工作、外交工作还是国防工作上,在看问题、处理事情的深度与敏锐度上,都与毛主席高度同频,而且有着超强的执行力,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他的根本原因!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