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变“毒酒”,一杯药酒致15人肾衰竭,这3类中药别用来泡酒

天气一热,饭桌上总能听到有人端出自制药酒,递上一句:“这可是祖传秘方,喝一口通筋活络!”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口药酒,可能潜藏着夺命隐患。几年前,重庆小区的一场寿宴上,主人拿出自酿的“灵丹妙药”,本想招待大家,结果喝了药酒的十几个人,不到半小时就出现了剧烈呕吐、意识模糊的症状 。送到医院的时候,15人被确诊为肾衰竭,其中5人不治身亡 。这场悲剧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药酒会变成毒酒,背后有哪些看不见的陷阱?你或许还在家里泡着“熊胆”、“乌蛇”作药酒,可真正危险的,是你根本不了解药酒里的中药有哪些能用、哪些碰不得。

现在有些人觉得喝药酒养生,但这背后的“坑”远比你想象的大。那到底,哪些中药千万不能用来泡酒?喝药酒到底有没有养生功效?你可能一直都在做错,等到出问题才追悔莫及。

药酒到底能不能随便喝?官方和医生都怎么说

药酒在很多人心里成了养生标配,什么风湿、补肾、活血化瘀,动不动就来一杯。可药酒并不是万能补品。一位中药专业药师就明确说,药酒的作用是“治病”,不是谁都适合,更不是日常饮用的滋补品 。药酒的配方和泡制过程其实很有讲究,一味随意,分分钟出大事。

比如市面上药酒分“外用”和“内服” 。外用药酒,多数含有川乌、草乌等有毒成分 ,只能涂抹在皮肤上,内服会引发急性中毒 。内服药酒标准更严格,必须遵守国家相关规定、控制剂量,民间自制根本没有保障。很多家庭泡药酒没有科学依据,买点中药放进白酒“泡一泡”,谁知道里面溶出多少毒性?

药酒不是喝了就百病不生。酒精本身对肝肾有很大负担,配上有毒药材,等于双管齐下“伤肾伤命” 。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饮用药酒导致肾功能损伤的比例高达20%以上 ,很多事件都是误信偏方、盲目自配酿成。

一杯药酒让15人肾衰竭,3类中药千万别泡酒

很多人一提酿药酒,就只关心药效强不强、泡多久、用什么酒,恰恰忽略了一些药材的致命毒性。医生反复提醒,以下三类中药千万不能泡酒,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毒酒”

第一类: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等)

乌头类药材,民间常用来治疗“风湿、关节痛”,很多老人把生川乌、草乌扔进酒里泡。实际上,这类药材含有乌头碱 ,比砒霜毒性还高几十倍。摄入0.2mg就足以中毒,3~5mg即可危及生命 。乌头碱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中毒死亡率能达到30% 。一旦剂量失控,分分钟变成“毒酒”。95%药酒中毒案例,都跟川乌、草乌有关。

第二类:马钱子、雷公藤等强毒性药材

马钱子、雷公藤这类药材泡酒,号称能“舒筋活血”,但药理证明他们毒性极强。中毒表现为惊厥、呼吸困难、肢体抽搐、意识丧失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泡多少剂量才安全。医生直言:普通人绝不能贸然使用马钱子类药材泡酒 ,专业医生用药都要精确称量、特殊炮制。

第三类:矿物、有毒动物类药材(砒霜、雄黄、朱砂、斑蝥、水蛭等)

想“驱邪”、“长寿”用矿物类(砒霜、雄黄、朱砂)、有毒动物类(斑蝥、水蛭)泡酒?无异于自己给自己下毒。这些成分进入酒精后,溶解更彻底、毒性更强 ,一旦饮用,轻则胃肠强烈反应、肝肾损伤 ,重者急性中毒症状、器官衰竭 。矿物药必须严格控制,传统中医只敢外用、极少量调制,擅自泡酒风险极高。

还有一类很多人容易忽视,马兜铃科、广防己一类的中草药 ,含马兜铃酸 ,对肾脏损害极大,是引发肾衰竭的“元凶”。

药酒毒性的隐藏机制,泡的时间越久反而更危险

药酒为什么泡得越久,毒性反而更强?主要原因就一个:酒精是很好的提取剂,能让药材中的有毒成分高效溶出 。你以为泡药酒越久越补,事实上,部分毒素刚好被“浓缩提升”。还有人用高酒精度的白酒,毒性释放更快。医生科普,药酒泡一个月左右,活性成分基本已经析出 ,长时间浸泡只会让细菌滋生、药材霉变。喝进发霉的药酒,还有可能感染致病菌、加重肝肾损伤

调查显示,自制药酒中,大部分人拿到什么药就泡什么 ,几乎没人懂提取、炮制、毒性中和的步骤,“补药”直接变成了“毒药”。

正确安全的药酒饮用建议:这4点警钟长鸣

不是说药酒百害无一益,而是服用人群、用药范围必须严格限制。万一真的要喝药酒,这4点一定要记牢:

不能空腹或者夜里饮用,最好在饭后1小时左右 。空腹饮酒,药性吸收快,副作用更大。
必须个体定量,别乱学别人的剂量 。体格、肝肾功能、年龄、性别都有关。
期间清淡饮食,避免和腌制、辛辣食物同吃 ,避免胃肠和肝肾双重负担。
服药期间不能随便喝药酒 ,药酒和西药、部分中药易发生反应,有病请提前征求专业医生的意见。

一旦喝药酒后出现口舌麻木、呕吐、心慌、抽搐、皮肤发紫 等异常症状,不要等待,立刻催吐就医 ,切不可侥幸。

药酒再“神奇”,健康放在第一位

很多人在医生面前才知道,自己口口声声说的“养生”其实离科学很远。药酒不是保健饮料,也不是万能解药,民间配方说得再灵,身体一旦出问题,悔恨也晚了 。自制药酒要命的新闻不是个案,背后最值得警醒:任何药材都要遵循专业原则,切莫心血来潮冒险尝鲜 。身体已经有症状,更要到正规医院诊治,不要寄希望于“神酒”能治百病。

健康,其实就藏在你守住基本常识、不盲目跟风的小选择里。没有医生指导,药酒尽量别碰 ;一旦身体出现不适,一定找正规的医疗机构面诊。与健康有关的决定,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试一试”上。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3.《药酒中毒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
4.《药酒安全性评价与中毒机理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21
5.生命时报:《一瓶自制药酒引来心脏骤停!中药专家列出禁泡药材清单》,2021.6.29
6.都市快报:《生日宴上请人喝自配的药酒,15人进医院5人死亡!里面放了啥?》,2018.5.5
7.北青网:《自制“药酒”变“毒酒”,一杯下肚,男子躺进ICU,医生紧急提醒→》,2021.2.2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养生   药酒   毒酒   毒性   药材   医生   草乌   乌头   中药   马钱子   剂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