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蒋介石去世,74岁张学良在葬礼上一言不发,只送上16字挽联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已是油尽灯枯,当天上午他便在台湾去世了。然而4月9日,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了蒋介石的葬礼上,这个人就是张学良。

他站在蒋介石的水晶棺前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是静静地注视着蒋介石安详的面容,但这张脸竟然变得熟悉又陌生,曾经熟识的他是一代“风云人物”,但躺在水晶棺中的人却是面色苍白,陌生的他仿佛将一切陈年往事也带进了水晶棺中。

张学良送上了自己准备的挽联,思绪又被拉回到几十年前的日子。他给蒋介石的挽联到底写了什么?曾经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一、张学良回忆录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但是在东北的危难时刻,蒋介石做出了一个令朝野震惊的决定,19日他致电张学良表示一定要避免和日军发生冲突,防止事态扩大。但东北是张学良的故乡,他对蒋介石通知的这个消息颇有微词。

不过蒋介石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坚决不抵抗,为此他还专门派人去监视张学良,就是怕他反击日军。

最终张学良听从了蒋介石的命令,但这一举措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由于国民党坚持执行不抵抗,不到半年的时间,东北的大部分地区都被日军给占领了。


1933年热河失守以后,张学良彻底坐不住了,三月上旬他派人去探查前线的战况,在得到消息以后,他当即就表示要不顾一切收复热河。但热河失守,张学良不得不引咎辞职。

1933年3月9日,蒋介石和张学良在车上进行了一段谈话,蒋介石表示同意张学良的请辞,另外还给他画了个“饼”说等以后有机会了再重用张学良。

但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开始,日本侵略的节奏就不停加快,中国多个地区都被日军占据,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内“停止内战”的诉求,蒋介石的政策根本就不得民心。

在此等危急的状况下,蒋介石却还是执着于内战,1936年12月4日,他飞往西安,要求张学良和杨虎城加强围剿,但张学良和杨虎城认为大敌当前,最重要的还是抵抗日军的侵略,便劝说蒋介石先统一战线,打退日军。

可蒋介石根本就不听,于是12月12日就爆发了著名的西安事变,蒋介石这才答应停止内战,统一战线先抗日。

但正是因为这次事变,蒋介石开始对这位“好兄弟”起了疑心,张学良的背叛对他而言就是不可饶恕之罪。

可蒋介石并没有直接与张学良割袍断义,12月25日,张学良反而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举动——他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这不禁让人感到疑惑,经过了西安事变这么大的事以后,两人的关系还能如同从前一样吗?张学良到底为什么要送蒋介石离开呢?

当时跟在一旁的何柱国猜测这其中肯定有诈,便劝张学良:“你还是别去了,这肯定有问题,去了就是往火坑里跳。”但张学良没作回答,只是摇摇头表示自己一定要去。

何柱国再三劝阻,甚至在张学良临上飞机前还拦住了他,张学良依旧坚持自己的决定。他拍了拍何柱国,随后径直走上了飞机。

张学良在抵达南京的当天就写了一封请罪书给蒋介石,但其实在去南京之前张学良还写了一份手令,大致内容是说他离开西安以后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故,万一他有突发状况,一切都听杨虎城和于学忠的指挥。

这点也可以说明,张学良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外界有过不少猜测,有的认为是还念及两人的情谊,还有人认为是形势使然。但张学良本人并没有明确地回应过。

果然,张学良去了以后就再也没回来过,蒋介石是在12月31日才露出了真面目,张学良被宣判十年有期徒刑。

但也没过多久,就在第二年的1月4日张学良又被特赦,但他仍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还是被军事委员会严格控制,等于说还是变相囚禁。

张学良在大陆被软禁了十年以后还没结束,1946年,他又被秘密转送到了台湾。张学良搬到北投以后就再也没跟蒋介石见过面,两人之间的裂缝从此无法修复。

在漫长的幽禁岁月当中,张学良有赵一荻作伴,他也渐渐地收起了曾经的锐气,脱下了一身布衣取代了曾经的戎装,赵一荻也学会了一些缝纫技术,乍一看两人还真像隐居的农家夫妇。

有时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也会上门来陪他解解闷,但一提到释放他的事情却只能换来沉默。

一直到1990年李登辉上台,张学良才获得真正的自由身。

二、16字挽联

1975年,得知蒋介石去世的消息以后,张学良忽然觉得恍如隔世,当年两人因西安事变生出的间隙直到最后也没解决,这么多年的幽禁耗尽了他人生中最好的岁月,他与蒋介石之间的恩怨早已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的。

张学良从对往事的追忆中抽出身来,思索良久,还是提笔写下了一副挽联。

4月9日,他和赵一荻在蒋经国的同意下赶去了蒋介石的葬礼,看见水晶棺中的蒋介石,张学良没想到再度相见竟是在他的葬礼上。

张学良一时之间百感交集,自己的半生都受蒋介石的控制,在生死面前,那些裹挟在历史中的往事也只有存在于他的脑海了。

他打开那幅挽联,上面赫然写着:“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这是蒋介石与他二人之间一生的写照,即便先前“亲如手足”,也免不了分道扬镳。

张学良人生的大半岁月都是在幽禁中度过,大好的年华也在这恩怨是非中被耗尽,他曾经说过自己的人生只到36岁,此后便不属于自己了。

参考信息:

人民网:揭秘蒋介石政治生涯中的三次下野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张学良在回忆录中对蒋介石的评价

党史纵横: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前留下的一份手令

云南档案: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之原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历史   挽联   葬礼   蒋介石   张学良   热河   日军   西安事变   南京   内战   水晶   西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