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峰会和九三阅兵之后,真正的大戏其实在幕后上演。据报道,中国、俄罗斯和蒙古趁着上合峰会与大阅兵期间,正式签署了天然气大单。俄罗斯现在已经有“西伯利亚力量–1”管道向中国输气。但这一次,中俄谈妥了两个全新的项目。
第一个项目,就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这条管道将把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直接送到中国的西部和中部地区。
第二个项目,就是“联盟–东方”天然气管道。这条管道会穿过蒙古,并与“西伯利亚力量–1”的东线相连。换句话说,未来中国买气会有更稳的渠道,俄罗斯卖气也会有更大的市场。三方政府已经正式同意推进。签字盖章,不是口头承诺。
俄气集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还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合同写明,未来30年,这两条新管道每年会给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算上原有的份额,中俄天然气贸易的总规模将达到每年1060亿立方米。
专家测算过,“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一旦投产,每年将为俄罗斯增加超过270亿美元的出口收入。全面供应,最早可能在2031年启动。
俄气董事长米勒在中俄蒙三国领导人会晤后,直接放话:“这是全球天然气行业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这话分量很重。因为文件是在三国元首的见证下交换的。
有意思的是,米勒没有透露具体的气价。但他强调一个关键点:因为运输距离更短,所以卖给中国的价格“客观上会低于卖给欧洲的气价”。换句话说,中国买到的天然气更便宜,更稳当。
“联盟–东方”管道将把俄罗斯亚马尔和西西伯利亚的气田直接连到中国,途经蒙古。之前,这个项目有两个障碍。
第一个障碍,是蒙古态度。拜登执政时期,美国拼命拉拢蒙古,要蒙古疏远中国。甚至有人提议,让蒙古的稀土矿石绕过中国,直接空运到美国。这种构想说白了就是异想天开。但随着特朗普上台,蒙古很快回归现实。今年4月,蒙古正式同意管道过境。
第二个障碍,是中俄之间的气价分歧。中国坚持价格要接近俄罗斯国内补贴价;而俄气则想要接近出口欧洲的高价。两边僵持很久,合同迟迟没签。但现在形势变了。俄罗斯在欧洲市场几乎被堵死,更需要中国这个客户。现实让俄气不得不放低姿态。
路透社估计,“西伯利亚力量–2”造价高达136亿美元。俄罗斯专家也算过账:这条管道全长2600公里,途经蒙古,还要建五个压缩站。光是管道部分就要100到150亿美元,再加上接入和配套,总投资虽然大,但有30年合同兜底,账是算得过来的。
从大格局看,这笔交易有两个重大意义。
第一,这就是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所说的美国最差状况。美国本想用制裁压垮俄罗斯,结果反而把俄罗斯推向了中国。俄罗斯过去主要卖气给欧洲,现在要转向中国。中国会成为俄罗斯能源最大的客户,也会成为俄罗斯经济的关键依赖。俄罗斯要维持经济稳定,就必须保持和中国的良好关系。这是大国关系格局的改变。
第二,这大大增强了中国的能源安全。过去,中国天然气进口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价格高,运输距离长,成本不低。现在,中俄通过管道直供,既便宜又稳定,还能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双方计划在结算方式上,尽量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转向本币结算,这对打破美元霸权,有着重要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