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国际”)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22.09亿美元,同比增长16.2%,环比下降1.7%;归母净利润1.32亿美元,同比下降19.5%,环比下降29.5%。
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国际二季度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92.5%,环比增长2.9%。联合CEO赵海军表示,目前规模上量后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可是,即便在产能拉满,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二季度仍然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表现,难免令人对公司的经营能力产生质疑。
8月8日,中芯国际股价低开,科创板报收86.66元/股,下跌4.34%;港股报收48.66港元/股,大跌8.19%。根据市值来看,单日A股市值蒸发约313.86亿元,港股市值蒸发约342.1亿港元。
毛利率承压,经营利润环比大跌
中芯国际是国内晶圆代工企业的龙头之一。从营收来看,销售收入仍以晶圆为主,占比94.6%。收入以应用分类,第二季度智能手机、计算机与平板、消费电子、互联与可穿戴、工业与汽车业务占比分别为25.2%、15%、41%、8.2%、10.6%。
根据财报,净利润下降源于多方面原因。中芯国际毛利率为20.4%,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赵海军指出,主要原因是消费电子订单占比较高,但利润率较低。汽车领域收入环比增长20%、占比升至10.6%,但占比较低。
另外,二季度资本开支环比增长33%至18.85亿美元,研发开支环比增加22.2%、行政开支因新产线开办费增加26.5%,多重压力下,导致经营利润环比大跌51.3%,成为了利润的最大负担。
产能增加,出货量增长,目标下半年销售收入超过上半年
中芯国际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均处于领先位置,但受地缘政治影响,海外业务收缩严重。分地区业务来看,二季度中国区、美国区、欧亚区业务占比分别为84.1%、12.9%和3%,与一季度数据基本持平,去年同期地区业务占比分别为80.3%、16%、3.7%。国内业务攀升的背后,国内晶圆厂商纷纷扩容,竞争也在加剧。
产能方面,公司的月产能由2025年第一季度的97.33万片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增加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99.13万片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晶圆239.02万片(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出货量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13.2%;当季产能利用率为92.5%,一季度为89.6%,去年同期为85.2%。产能稳步提升,出货量和产能利用率实现增长。
从全年目标与未来规划来看,中芯国际表示,预计今年年底相较于去年年底,产能总体增加6万片左右12英寸月产能。目标是销售收入增幅超过可比同业的平均值,下半年销售收入可超过上半年。
目前行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阻力,中芯国际将面临众多不确定性挑战。如全球库存消化周期延长,部分客户去库存进度低于预期;地缘政治导致供应链碎片化,设备进口与技术合作受限;价格竞争加剧,成熟制程领域面临行业竞争对手持续挤压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