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名字越来越难懂,顾客直呼看不懂,这杯茶到底还能喝吗?

你知道吗?现在去奶茶店点杯奶茶,可能会遇到比高考语文还难的选择。前两天我去茶颜悦色,菜单上全是“生亦如夏花”“雨过天晴处”,我愣是盯着菜单看了五分钟,问店员才明白这是芒果奶茶和青桔茶。隔壁桌一个大叔点单时直接发火:“你们是不是故意想让我读错啊?‘烟雨乌龙’听着像古诗,喝起来不就是绿茶加奶!”

其实这现象早就有啦。以前奶茶就叫珍珠奶茶、奶绿,现在品牌们动不动玩古风,比如“琉璃月”“暮雪寒梅”,还有人直接往名字里塞一堆生僻字,像“桂馥兰香”这种,光念对音都得查半天字典。更夸张的是,去年有家店出了款奶茶叫“秘鲁黑玛卡牡蛎肉苁蓉黄精鹿鞭人参铁观音娟姗奶”,绕得我舌头打结,店员说这是养生奶茶,可名字听着跟中药方似的,谁能记住啊?

最闹心的是名字和味道对不起来。前阵子朋友点了一杯“青岚玉露”,说名字听着仙气飘飘,结果喝了一口直皱眉头——不就是绿茶加奶盖吗!之前还有人吐槽“白露未晞”其实就是黑糖波波奶茶,名字玩得再高大上,最后还不是得看味道。更槽糕的是,有些古风名字连成分都不标明,糖分多少、卡路里高低全靠猜,万一有人过敏或者想控制体重,根本没法选。

为啥奶茶名字越搞越复杂?归根结底就是行业太卷了。现在全国茶饮店上百万家,光新品每年就出几千款,想让人记住就得拼创意。你看艾媒咨询的报告,新茶饮市场规模2024年都快3500亿了,大家都挤在果茶、奶盖这些赛道,原料都一样,只能在名字上使劲。比如古茗那个“云朵盐水鸭”,名字听着像菜名,其实是咸奶盖奶茶,就是为了吸引眼球。

年轻人也爱这一套。现在谁没在朋友圈刷到过“立秋的第一杯奶茶”?这类文艺范的名字自带社交属性,喝的人少,拍照发图的人一堆。再加上联名营销,上半年茶饮圈就搞了70多起联名,像瑞幸和长安的荔枝冻冻,名字蹭热门影视剧,买杯奶茶还附赠贴纸,年轻人当然觉得有意思。

不过品牌玩过头反而得罪人。上周我去连锁店,看到菜单全是古风词汇,旁边一对小情侣纠结半小时没点到,最后说“算了,去对面随便喝”。还有的商家纯粹玩噱头,名字写得跟仙丹似的,实际上料少味道一般,喝完觉得被坑了。

其实解决办法不难。像沪上阿姨就坚持用简单名字,他们的四季春茶加芋圆,直白又好记;喜茶的“满杯红柚”销量一直不错,就因为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味道。现在有些店开始在菜单加小贴士,比如“白雾红尘=玫瑰荔枝奶盖”,既保留文艺感,又让人看得懂。

还有品牌把名字当故事讲。霸王茶姬每杯奶茶附张小卡片,解释名字的出处,像“伯牙绝弦”背后有茶经古文,喝的时候还能学点东西。这样既不耽误点单,还让顾客觉得有趣,销量反而涨了。

说到底,奶茶名字再花哨,味道不好照样没人买。就像兰熊鲜奶,名字直接写“草莓鲜奶茶”,虽然普通但靠味道攒了一群老顾客。反而是那些名字玄乎、味道平平的,现在渐渐没人提了。

眼下有些新规要出台,据说以后奶茶名字得标明关键成分,不能光玩文字游戏。其实挺好,顾客想喝什么,看名字就能明白,也不用再对着菜单猜灯谜了。要说希望,可能是品牌们别光顾着玩概念,踏踏实实做好产品,毕竟再好的名字,喝起来难喝照样没人买单。

现在去奶茶店,我还是习惯先问店员推荐,或者看配料表。你说这正常吗?反正下次遇到什么“青玉案”“月照梨花”,我可能直接跳过,毕竟奶茶就是解渴,名字搞得再高大上,喝不下去还是白费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美食   难懂   奶茶   顾客   名字   味道   菜单   古风   店员   品牌   销量   荔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