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在法国拥有上千万拥趸的中国快时尚品牌希音(SHEIN)在巴黎名店揭幕开张。道路一边是抗议者,另一边则是人数显然更多的等待“扫货”的“长龙”。当天傍晚,就在众人抢购希音新货的同时,传来法国政府开启“暂停该平台在法销售”的司法程序消息。“政府意图封禁”与“百姓用脚投票”的巨大反差,成为巴黎一道混杂着政经与文化矛盾的独特风景线。
众所周知,法国政府封禁理由,主要基于希音实体店开业前夕,平台卷入“销售少女性玩偶”丑闻;同样众所周知的是:全球电商平台由于监管不力,出现销售违禁产品事件前科累累。这不,话音未落,法国BFM就爆出戴高乐机场查获的“儿童性玩偶”并非希音平台而是一家法国色情网站出售的。也就是说,“震惊全法”的“希音玩偶事件”的“独家”叙事,有所变性--同类商品或许早已在法国非法销售多时。当然,希音并不会因此而卸下任何应当承担的责任。
凡此种种,法国政客、专家与民众,再次分别陷入激烈争吵,公婆各说理。那么,希音事件,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首先,在电商平台君临天下的今天,做好线上产品的监管,不卖违禁产品、假冒产品,不越道德雷池,爱惜品牌羽毛,仍然是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尤其如亚马逊、希音这样的行业领军品牌。新世纪之初,亚马逊出现过类似纰漏,法国也曾掀起过“封禁”舆论潮,可见,此次希音遇到的问题,并不新颖。
事发之后,希音方面以及法国合作商家,均采取措施,立即下架、扩大下架可疑商品,表示将全力杜绝再发;在收到政府“禁令”后,致信经济部表示将全力配合调查,直至希音平台出售商品完全合乎欧洲法规与标准......即便如此,事件恶劣影响已然蔓延,品牌形象损失巨大。因此,此次希音的教训深刻,不但要加强监管、杜绝“玩偶”类违法商品,同时还需在打假、不打擦边球、符合欧洲方方面面质量标准等领域,下真功夫,未雨绸缪。
再则,希音在法国遭遇,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问题,更揭示在中国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企业“落地欧洲”所面临的“另眼相看”的挑战。一方面,近年中国品牌在飞速向前发展,与欧洲的停滞不前对比强烈,中国货早已不是低价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甚至已经脱离了仅仅是“性价比好”的层面,而参与创造某种时尚和新的消费方式。另一方面,尽管这个认知,已为中国电动车、太阳能板、小电器,乃至拉布布(labubu)等所证明,但西方舆论还是有不少只针对中国的“惯性”思维与评价。这一点,可以从希音落地法国名店消息曝光不久舆论的狂轰滥炸看出门道。但只要逛了BHV6楼(希音服装售卖楼层),就会明白,希音服装产品设计、质量已经不输他人,唯一不同,就是比“所有人”都便宜。但欧洲精英们在自家民众享受着这种红利的同时,仍然戴有色眼镜、拿放大镜去观察那些他们难以与之竞争的中国货,结论往往都是老调重弹:劣质、不环保、劳工权益不受保护等等。事实是,他们并没有兴趣去了解中国的真相,去对比欧洲电商平台上销售的服装与希音的真正异同。正如他们至今没有明白中国电动车为何“一夜之间”超越欧洲的主要动因一样。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中企走出去,只能如履薄冰地力求做的更好--主动地将价格、质量、速度的优势,升级为价值观、环保、社会责任的说服力。
第三,在法国政府“禁令”进入程序之际,法国政客与经济学家也分成两派。大部分政客举牌“该禁”,也有经济专家认为,因为一个“丑闻”而全面封禁一家公司,违背经济规律,破坏了合作的双赢局面,无视中下层民众的福祉,不足为训。据多家法国媒体和市场研究机构估算,希音在法国拥有约500万稳定用户,在希音平台上购过物的法国人高达1500万!而当今法国最大单个党派的投票支持率也只有1100万。
在当今这个经济不景气的欧洲,货比三家的消费者最精明,中产阶层也力求通过购买性价比高、有时尚感的产品来摊薄被降级的危机感,故而,在希音前排队的人群,不仅仅是最底层民众。希音线下店被追捧还有一个原因,为大多数被采访的排队人所证明:从网上“盲购”到店购,满意度会上升,排队也值得。被百姓以如此热情“用脚投票”,一千多万人的加持,在一个动辄投票的国度,其诉求理应有其一席之地。当然,如果是以道德封禁为名,行地缘政治博弈与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看齐大西洋彼岸,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法国“行政法官”对政府封禁议案给出最后裁决之前,希音将在巴黎市中心,继续接受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的质量检验。对于有意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希音巴黎遭遇,都将是一个正反两面的经验与教训都极为深刻的案例,也是宝贵的成长机会。
(编辑:法雨)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