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创新案例,2025年AI眼镜崛起:开启智能穿戴新纪元!

零售创新案例,2025年AI眼镜崛起:开启智能穿戴新纪元!

——从科幻到现实,AI眼镜的“iPhone时刻”。


案例背景

近两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革命性进展,各行业纷纷掀起了AI化的浪潮。在消费电子领域,AI技术不仅与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深度融合,还催生了一系列创新的AI硬件。

自Google Glass停止推出后,你可能会认为智能眼镜已经淡出了科技界。实际上,AI眼镜正在全球各地大放异彩。

在各式各样的AI硬件产品中,AI眼镜可以说是非常理想的载体之一。首先,AI眼镜在使用上,继承了传统眼镜长时间佩戴的特性,能够为用户提供持续的信息处理和智能服务。其次,AI眼镜佩戴使用时靠近耳朵、眼睛和嘴巴,不但能够实现更直接和自然的交互,还拥有着更沉浸式的体验。

从Meta与Ray-Ban的强强联手,到Rokid、华为、小米等国内厂商的积极布局,AI眼镜正以其出色的功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市场潜力。2025年,极有可能成为这一革新产品的爆发年。本文将深度解析AI眼镜的市场格局、技术演进及未来展望,让我们共同踏入这一激动人心的科技新纪元!


01/AI眼镜:什么是AI眼镜?

AI眼镜是一种集成了AI技术的智能眼镜。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安装各种软件,实现语音控制、蓝牙耳机、翻译、导航、墨镜、出行、聊天服务等多种功能。

目前智能眼镜市场,主要可以分为基础的智能音频眼镜、配备摄像头的智能眼镜以及搭载屏幕的智能眼镜三种产品类型,主要功能包括音频播放、语音通话、智能助手、翻译、图像拍摄、图像识别、信息显示、视频播放等。

(1)智能音频眼镜主要指集成了音频、无线通讯等模块,主打AI语音交互、听歌通话等功能.

如,李未可的Meta Lens Chat,就不带摄像头,重量43克;

(2)带摄像头智能眼镜可进一步提供图像拍摄能力,产品形态为普通眼镜(近视镜)+无线耳机+高清摄像头,同时根据AI软件算法,可实现图像识别等功能,

如,雷朋RayBan Meta,重量50克;目前销量最火。带摄像头AI眼镜为当前主流类型;

(3)带显示屏智能眼镜(即AI+AR智能眼镜)则主要集成了AR光学显示技术,产品形态为光机与光波导元件结合的视觉交互的眼镜+音频交互传感器+高清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不仅可以实时输出显示画面,并且能够配合摄像头模块进行手势交互等3DoF识别功能。

如: Rokid Glasses,49克;Rokid创始人祝铭明在大会上佩戴的,发言稿就藏在“AI眼镜的屏幕里”。

AI+AR智能眼镜有望成为AI智能眼镜最终理想形态。但产品整体完成度仍需软硬件的进一步突破和迭代。


02/AI眼镜行业:从萌芽到爆发

一、虚拟现实的提出(1960s-1990s):科幻小说想象到实现

1968年:头戴显示器的诞生

1935年:虚拟现实概念的提出

1935年,小说家Stanley G.Weinbaum在他的小说中描述了一款虚拟现实的眼镜,而该小说被认为是世界上率先提出虚拟现实概念的作品,故事描述的就是以眼镜为基础,包括视觉,嗅觉,触觉等全方位沉浸式体验的虚拟现实概念。

1957年:萌芽出现

虚拟现实这样一路走过 竟是小说家“发明”的

电影摄影师Morton Heiling发明了名为Sensorama的仿真模拟器,并在5年后为这项技术申请了专利。这款设备通过三面显示屏来实现空间感,从本质上来说Sensorama只是一款简单的3D显示工具,它不仅无比巨大,用户需要坐在椅子上将头探进设备内部,才能体验到沉浸感。

1968年:首款头戴式显示器

1968年,计算机图形学之父、著名计算机科学家Ivan Sutherland设计了第一款头戴式显示Sutherland。虽然是头戴式显示器,但由于当时硬件技术限制导致Sutherland相当沉重,根本无法独立穿戴,必须在天花板上搭建支撑杆,否则无法正常使用。Sutherland的诞生,标志着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与头部位置追踪系统的诞生,为现今的虚拟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Ivan Sutherland也因此被称为虚拟现实之父。

二、技术萌芽期(1990-2009):实验室里的未来想象

智能AI眼镜的技术根源可追溯至20世纪中期,但其系统性发展始于1990年代。这一阶段的核心突破在于可穿戴计算架构增强现实基础算法的建立。

关键技术突破

行业应用萌芽

技术局限与突破方向:受限于90年代硬件水平(CPU处理能力<100MIPS,存储容量<64MB),早期设备存在显示延迟(>200ms)、视野狭窄(FOV<20°)等问题。但这一时期的技术路线选择(如光学透视vs视频透视)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商业化破冰期(2010-2016):从极客玩具到专业工具


1、2012年Google Glass革命

在2012年4月,谷歌曾推出过一款名为Google Project Glass的AR眼镜,这款眼镜集成了智能手机般的诸多功能。当时的Google Glass,其外观与功能都令人瞩目。


用户仅需通过语音指令,便能轻松操控拍照、视频通话,同时还能进行方向辨识、上网浏览、文字信息处理及电子邮件收发等操作。


但当时一些体验过的用户很快就表示他们很失望。因为如果戴谷歌眼镜时间过长,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头痛和眼睛疲劳。据海外媒体报道,谷歌当时甚至懒得为用户添加健康警告。所以该原型眼镜仅适用于微交互,而并不适合用来看电影、看书或在笔记本电脑上工作。

体验糟糕还可以后续补救,但当它在人们心中烙下了不信任的种子,再想出头就难了。谷歌眼镜一经传出,医院、运动场、电影院、大学教室和餐馆等公众场所就禁止使用者入内。

根据Adweek的说法,当时至少72%的美国人在谷歌眼镜公开发布后担心这会侵犯到他们的隐私。由于使用者在使用谷歌眼镜摄像头录制视频时,不会有LED灯闪烁,以至于大家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正在被偷拍,而他们唯一可行的是远离谷歌眼镜的佩戴者。

失败教训:

2、2015年微软HoloLens企业版


2015年,微软向全球合作伙伴展示了HoloLens智能眼镜在商业领域的潜力,HoloLens是世界上首款不受限制的全息计算机设备,由Win10系统驱动。

HoloLens已经在各个行业获得影响,比如建筑设计、NASA火星探测计划、凯斯西储大学医学教学研究等等。

工业应用案例:

四、技术分化期(2017-2022):消费级与专业级分道扬镳

1、消费电子派系

2017年:联想推出New Glass C200,能够识别20多种目标对象,主要应用于工业和企业级市场;

2019年:华为推出智能眼镜,主要功能为音乐播放和录音,智能眼镜开始向3C消费市场;

2021年:元宇宙概念爆火,小米发布智能眼镜探索版,依托MicroLED光波导技术,佩戴可实现通话、导航、拍照、翻译等功能,标志着AI眼镜交互能力发展和创新。

2、专业应用派系


2020年,Vuzix推出M4000,M4000采用一体化设计,光学方面升级为光波导光学模组设计,视场角为28°,分辨率为854×480,亮度较之前版本有所下降,配备128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4K视频捕捉,主要用于工业领域。


AR眼镜厂商Magic Leap2022年推出了Magic Leap 2,重量为248克,将采用分体式设计,搭载18颗摄像头和传感器,包括:1颗环境光传感器、2个测高仪、2个磁力计、4个IMU(2个集成于头显、1个集成于手柄、1个集成于计算单元)、5个前置摄像头和4个眼球追踪摄像头。


这是一款革命性的增强现实头戴式设备,让用户能够与物理世界中的3D数字内容直接交互。它开启了医疗保健、制造、建筑、工程和教育领域的新应用。

五、AI融合爆发期(2023-2024):大模型重塑交互逻辑

1、2023年里程碑产品

Ray-Ban Meta是2023年发布的AI智能眼镜,凭借其创新设计和强大功能迅速成为市场爆款。

成功原因:

时尚与科技结合:Ray-Ban Meta采用了经典太阳镜设计,外观时尚,易于日常佩戴,同时配备了1200万像素摄像头和高通骁龙AR1 Gen 1芯片,支持多种智能功能。

强大的AI交互能力:内置Meta AI语音助手,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完成拍照、查询信息、翻译等多种任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品牌影响力:借助Ray-Ban和Meta的品牌影响力,迅速打开市场,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多模态性能:支持音频、视频、语音交互等多种功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社交联动:与Instagram、Snapchat等社交平台无缝联动,用户可以轻松分享内容,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吸引力。

2023年,苹果推出 Apple Vision Pro,配备两块Micro OLED屏幕,单眼分辨率超过4K;算力方面采用了双处理器,一颗M2芯片,加上一颗为消除虚拟设备延迟而研发的全新R1芯片,负责处理由12个摄像头、5个传感器(包括1个激光雷达传感器)和6个麦克风所采集的外界环境信息;Apple Vision Pro还大胆抛弃了手柄,以语音、眼球追踪和手势操作作为交互方式。

然而,作为苹果“20年来最冒险的革命性产品”,其销量却未能达到预期的火热。Vision Pro的市场表现未达预期,这一现象可归咎于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

首先,其定价策略是一大关键因素:Vision Pro高达3500美元的售价无疑为大多数消费者设立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这一价格定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普及率。其次,市场定位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作为一款消费级产品,Vision Pro当前主要针对的却是企业市场,而非面向广泛的消费者群体

2、2024年行业混战

1、 小度AI眼镜

小度AI眼镜是百度在2024年推出的一款智能眼镜,凭借其强大的AI功能和轻量化设计迅速获得市场关注。

2、华为智能眼镜2

华为智能眼镜2是华为在2024年推出的一款智能眼镜,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品牌优势迅速获得市场认可。

3、 Rokid Glasses

Rokid Glasses是Rokid在2024年推出的一款AI+AR眼镜,凭借其强大的性能和多模态交互功能迅速获得市场关注。

4、 李未可Meta Lens Chat

李未可Meta Lens Chat是李未可科技在2024年推出的一款AI眼镜,凭借其轻量化设计和便捷的AI语音交互功能迅速获得市场关注。


03/2024数据:AI眼镜市场数据

根据Wellsenn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眼镜的销量约为15.6亿副(对应市场规模约为1500亿美元),其中,近视眼镜销量为6.9亿副,太阳眼镜为8.1亿副,预计到2027年,全球眼镜销量将进一步增长至17.3亿副,而近视眼镜和太阳眼镜的销量将分别增长至7.7亿副和8.9亿副。传统眼镜市场极为庞大的消费群体基础,将为AI智能眼镜的长远增长预备充足的替代拓展空间。

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全球智能眼镜型号出货量追踪报告》,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的出货量实现了同比210%的显著增长,首次突破200万台大关;相比之下,2023年的增长率也颇为可观,达到了156%。

Meta在2024年独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成为该品类中的全球“销冠”。也正是Ray-Ban Meta的成功,带动了一批AI智能眼镜的出现。在国内有类似于百度旗下小度AI眼镜、闪极科技旗下AI眼镜、雷鸟创新旗下AI眼镜等新品。

产品功能的演变:基础眼镜 vs 智能音频眼镜 vs AI 智能眼镜

Counterpoint Research表示,继Ray-Ban Meta智能眼镜取得成功之后,科技界的重量级企业如小米、三星、字节跳动等或计划进军全球智能眼镜市场。供应链业内预计,2025年将见证智能眼镜领域迎来一个“群雄逐鹿、百花齐放”的新时代。

预计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在未来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5年将实现60%的同比增长,并在2025年至2029年期间维持超过6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在 2024 年的出货量为 16.7 万副,预计2025 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达 35.7 万副,同比增长超100%。在零售端,线上市场是智能眼镜的主要销售渠道。零售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眼镜线上市场的 2024 年销量为 13.4 万台,同比增长 36.1%;销额为 1.4 亿元,同比增长 24.7%。

用户画像:

人群

占比

高频场景

支付意愿

科技发烧友

35%

游戏、开发者工具

8000元以上

商务人士

28%

远程会议、实时翻译

5000-8000元

Z世代

22%

社交直播、AR滤镜

3000元以下

银发族

15%

健康监测、跌倒警报

政府补贴机型

在产品类型方面,AI 大模型的发展深刻影响了智能眼镜的功能实现。2024 年开始,AI 渗透率随着新品入市持续走高。全年来看,AI 音频眼镜在中国线上市场销量占比为 43.5%,比 2023 年增加了 7 个百分点。


04/生态竞争:苹果、Meta、华为、小米等厂商的“战争”

当前,国内众多厂商相继涌入AI智能眼镜,传统眼镜厂商加盟,AR厂商拓展产业矩阵,VR厂商积极转型入局,AI生态不断完善。

以下是产业链图谱:

目前带摄像头AI眼镜为当前主流类型,由于不含光显模组,核心成本仍以主板Soc芯片为主。

2025年被称为“AI眼镜元年”,苹果、Meta、华为、小米等巨头密集发布新品。

1、苹果:封闭生态的“空间计算”野心

苹果公司内部已经悄然启动了代号为“阿特拉斯”(Atlas)的计划,对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智能眼镜产品进行调研,为跟随Meta公司进军智能眼镜领域做好准备。

苹果智能眼镜将主打轻盈且便宜的视觉智能,眼镜框架可能类似于Meta开发的Orion增强现实智能AR眼镜,虽然框架有点厚,但是相比较笨重的Vision Pro,有很大优势,适合长期佩戴,价格也相对便宜,将智能眼镜戴出门也不会过于引人注目。

2、Meta:社交帝国的硬件入口

继平价爆款Ray-Ban Meta之后,Meta正在加速开发智能眼镜的高端豪华版本。据了解,这款代号为“Hypernova”的智能眼镜设备定价预计超过1000美元,最高可能达到1300至1400美元。凭什么卖这么贵?从外媒披露的技术细节看,Meta新智能眼镜的“手势操控+单目屏幕”功能,明显是瞄准了苹果的智能生态。

3、华为:本土化场景突围

产品:HUAWEI Vision Glass(观影眼镜)、下一代AI眼镜整合鸿蒙生态。盘古大模型+鸿蒙系统,2299元智能太阳镜主打商务场景。

4、小米:价格杀手

2025年3月30日,小米官微一纸官宣引爆科技圈——米家智能眼镜正式发布。这款被雷军寄予厚望的AI穿戴设备,直接对标Meta Rayban二代,却喊出了"让普通人用得起"的口号。

5、Rokid:“AI+AR”眼镜让虚实无缝融合

杭州七龙珠之一,由前阿里巴巴M工作室负责人祝铭明创办产品,产品重量49克,Rokid Max(消费级):

技术:搭载高通骁龙AR1芯片平台,支持端侧AI运算采用衍射光波导技术,在透明镜片上叠加虚拟界面,可同时看到真实环境与数字信息。搭载阿里云“通义”大模型,支持自然语言交互、实时翻译、物体识别、数学题解答等功能。

市场:日常使用续航4小时,售价2499元,计划2025年第二季度正式上市,销售渠道覆盖眼镜店及3C卖场。

6、李未可科技-Meta Lens Chat:AI智能体,有趣实用

成立于2021年10月,创始人茹忆,曾是阿里AI实验室智能终端负责人。李未可名字的由来:LAWK=Let AI Awaken。公司聚焦“AI+AR”眼镜赛道。

博士眼镜与李未可宣布达成战略合作,2024年4月26日,李未可科技推出国内首款AI眼镜Chat——Meta Lens Chat;搭载了自研大模型WAKE-AI,不仅能在500毫秒内快速响应用户指令,还支持百科问答、学习辅助、英文翻译、语音导航、情感陪伴等多种功能,定价自¥699起。

7、雷鸟: Meta 的有力竞争者

2021年10月成立,创始人李宏伟,毕业于北京大学。雷鸟创新是TCL孵化的AR品牌,专注于智能眼镜的研发和生产。

2021年10月15日发布雷鸟智能眼镜先锋版,该产品采用分体式设计,搭载MicroLED光波导技术,成为国内首批实现双目全彩显示的消费级AR眼镜之一。2022年8月,雷鸟创新进一步推出雷鸟Air系列,通过BirdBath+MicroOLED技术方案切入XR消费场景,产品重量控制在76克,推动行业轻量化进程。2025年1月7日,发布重量仅为39克的雷鸟V3 AI拍摄眼镜,搭载高通骁龙AR1旗舰级芯片。

随着Meta、华为、小米、百度、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集体入局,AI眼镜赛道已经爆发在即。IDC预计,2030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将达到5340亿元。

苹果、Meta、亚马逊、等厂商正在“默契”地瞄准对新科技更敏感的高端市场。与国外大厂不同的是,中国厂商有望通过“本土化应用创新+价格下沉”,推动AI智能眼镜在国内消费电子市场普及。

目前AI眼镜市场呈现“双轨竞争”格局,美国厂商主导高端市场,中国厂商加速向大众市场普及,AI眼镜的商业生态正在快速完善。

05/AI 眼镜:具体应用案例

1、教育领域的突破

在教育领域,AI眼镜的应用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例如,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试点使用AR眼镜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眼镜看到虚拟的化学反应过程,同时还能实时获取实验数据和解释。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据某中学的实验数据显示,使用AR眼镜后,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30%以上。

2.、医疗行业的创新

在医疗领域,AI眼镜的应用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一些医院已经开始使用手术导航系统,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眼镜看到患者体内的三维图像,实时调整手术路径,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此外,AI眼镜还可以用于远程医疗,医生可以通过眼镜实时查看患者的病历和检查结果,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建议。

3、交通出行的变革

在交通出行领域,AI眼镜的应用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例如,华为的AR实景导航功能已经覆盖全国300个城市,用户可以通过眼镜看到实时的道路信息和导航指示,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此外,AI眼镜还可以与智能交通系统结合,实时获取路况信息,提前规划最优路线,减少拥堵时间。

4、社交娱乐的升级

在社交娱乐领域,AI眼镜的应用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例如,Meta的Instagram AR直播功能支持实时美颜和换装,用户可以通过眼镜看到自己的虚拟形象,并实时分享到社交平台,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此外,AI眼镜还可以用于游戏和娱乐,用户可以通过眼镜进入虚拟的游戏世界,享受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5、健康监测的拓展

在健康监测领域,AI眼镜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一些智能眼镜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心率、血压等健康指标,并通过语音提醒用户注意健康状况。此外,AI眼镜还可以与医疗设备结合,实时传输健康数据到医院,方便医生进行远程监控和诊断。


06/结语:拥抱 AI 眼镜,拥抱智能未来

当Vision Pro用户开始习惯用眼神购物,当外卖小哥通过AR导航准确送达,这意味着我们正站在人机交互革命的临界点。

AI 眼镜的出现,无疑是智能穿戴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智能生活的无限可能 。从科幻作品中的幻想,到如今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得力助手,AI 眼镜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与突破 。它以其强大的功能、时尚的设计和便捷的交互方式,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成为了科技发展的新宠儿 。

尽管 AI 眼镜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隐私安全、价格门槛、佩戴健康等,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这些问题都将逐步得到解决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I 眼镜将变得更加智能、便捷、舒适,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AI 眼镜的发展不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将对各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行业的变革和创新 。它将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智能未来的大门,让我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与他人交流、享受生活 。

未来十年,AI眼镜的普及速度将超过智能手机。

未来10年,AI眼镜行业可能的发展方向:

✅ 全天候穿戴的"隐形计算":形态革命

✅ 多模态交互全面进化:眼动+脑电+手势

✅ 医疗级健康监测系统:早期预警和监测

✅增强计算基础设施:人机融合的"增强视觉

读者互动:

你使用过AI眼镜吗,用过哪一款?

(PS:小琥用过苹果的Vision Pro)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三星   华为   眼镜   智能   新纪元   穿戴   实时   摄像头   案例   功能   用户   市场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