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头条##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此时昼夜均分、寒暑平衡,但昼夜温差加大、气候干燥,人体易受外邪侵袭。科学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朱伟主任医师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防病等方面为大家科普如何综合调理。
一、核心原则
1.滋阴润肺:秋季燥邪易伤肺,需多吃白色食物(如银耳、百合、雪梨、莲藕)及蜂蜜、芝麻等,以润肺止咳、生津止渴。
2.温补脾胃:适当食用红枣、桂圆、山药、南瓜等,增强脾胃功能,抵御寒凉。
3.少辛增酸:减少辣椒、生姜等辛辣食物,避免加重燥热;可适量摄入酸味食物(如柚子、石榴、柠檬),收敛肺气。
4.优质蛋白:增加鱼肉、豆制品、鸡蛋等摄入,增强免疫力。
(▲AI图)
二、推荐食谱
1.银耳莲子粥:可滋阴润肺,养心安神。
2.山药枸杞鲫鱼汤:可健脾益气,滋阴益胃。
3.玉合苹果汤(玉竹、百合、陈皮、大枣、苹果):可滋阴润燥,清心安神。
4.蜂蜜水:可晨起饮用,润肠通便,缓解秋燥。
三、禁忌
1.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食物,以防损伤脾胃。
2.戒烟限酒,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一、睡眠规律
1.早睡早起:顺应“秋收”原则,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利用晨光活动身体,促进阳气升发。
2.午间小憩:午休20-30分钟,缓解秋乏,提升下午精力。
(▲AI图)
二、保暖要点
1.重点部位:颈部、腰腹、脚踝需特别保护,避免受凉引发腹痛、腹泻或关节疼痛。
2.“秋冻”适度:体质较好者可适当“秋冻”(气温不低于20℃时),但气温持续低于15℃或感到寒冷时,需及时添衣。
3.室内环境:保持通风,避免直接吹风;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维持湿度在50%左右,防止皮肤干燥。
(▲AI图)
1.运动类型
推荐: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瑜伽等舒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时间:早晨或傍晚,避免中午高温或夜间寒凉。
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
(▲AI图)
2.注意事项:运动前后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温水。
1.心理调适
秋季易产生忧郁情绪,需保持乐观心态,多与亲友交流,参与社交活动。
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2.文化养生
欣赏秋景、登高望远,借自然之美疏解情绪。
练习书法、绘画等静心活动,培养平和心境。
(▲AI图)
一、常见疾病预防
1.呼吸道疾病:干燥气候易引发咳嗽、咽炎,可饮用罗汉果茶、梨膏润肺。
2.胃肠道疾病:注意腹部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预防腹泻。
3.皮肤干燥: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浴后涂抹润肤乳。
二、穴位按摩
1.合谷穴(虎口处):可宣肺理气,缓解咳嗽、鼻塞。
2.迎香穴(鼻翼两侧):可治疗鼻部问题,预防感冒。
3.涌泉穴(足底前部):可滋阴降火,助眠安神。
4.天突穴(颈部正中):可缓解咳嗽、哮喘。
三、中药调理
1.肺阴虚:可采用百合固金汤。
2.肝阴虚:可采用大补阴丸。
3.肾阴虚:可采用六味地黄丸。
4.单味中药:可采用麦冬、沙参、枸杞泡水代茶饮,需遵医嘱。
1.老年人:加强腰腹、足部保暖,避免晨练过早(气温过低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2.儿童:根据天气增减衣物,防止受凉感冒。
3.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指标,遵医嘱调整用药。
1.过度进补:盲目食用人参、鹿茸等温补品,可能加重燥热,引发流鼻血、便秘等问题。
2.忽视防晒:秋季紫外线仍较强,户外活动需涂抹防晒霜。
3.久坐不动:秋季易犯懒,需坚持运动,防止体重增加。
(▲AI图)
专家提醒
针灸推拿科朱伟主任医师提醒:秋分养生以“滋阴润燥、平衡阴阳”为主,通过科学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情志调节及防病保健,帮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增强抵抗力。中医药调理需辨证论治,如果出现持续咳嗽、皮肤瘙痒、血压波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针灸推拿科 孙蓉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