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红心芭乐
当黄金、石油、国际公司背书、钱生钱合为一体,又有几人能分辨出骗局!
十年前,“e租宝”事件一夜之间暴雷500亿,导致90万投资者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本来以为这场旷世欺人的惊天“庞氏骗局”,能让民众们在痛苦中幡然醒悟。
可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在如今反诈全民化的时代,竟仍有两百万人在上当受骗。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近日贵州号称挂靠“迪拜黄金交易所”的鑫慷嘉金融公司突然暴雷,老板卷走129亿后跑路。
短短的48小时内,就有两百万中老年人、宝妈痛哭流涕报警求助。
令人咋舌的是,为其背书的母公司迪拜黄金交易所“DMCC”竟然拒不承认和这个公司有任何关系。
这其中究竟都发生了什么?卷钱跑路的鑫慷嘉又是如何骗取百万投资者信任的?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我们的血汗钱都被卷跑了”!
从上个月底开始,金融市场突然掀起一场惊涛骇浪。
贵州鑫慷嘉金融公司旗下的“DGCX鑫慷嘉数据”平台出现异常。
投资者们发现提现页面卡死无法提现,曾经24小时待命客服也消失不见,平台电话更是无人接听。
到了6月29日,这个曾被众多投资者寄予厚望的平台彻底崩盘,参天大厦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公司老板精心策划,在短短48小时内就完成了129亿资金转移,随后逃之夭夭。
这一事件导致多达200万投资者血本无归,这些投资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宝妈以及个体户,他们辛苦积攒的积蓄瞬间化为泡影。
鑫慷嘉金融公司的这场骗局,从一开始就布下了天罗地网。
其旗下运营的“DGCX鑫慷嘉数据”平台,谎称自己是迪拜黄金交易所(DMCC)分站。
他们还大张旗鼓地在宣传中捆绑“DGCX”商标,以此来迷惑投资者,让大家误以为其拥有强大的国际背景。
不仅如此,鑫慷嘉金融公司还编造与国内“两桶油”等央企有深度合作关系。
甚至拿出伪造的合作合同来增加可信度,而许多不懂行的投资者纷纷上当受骗。
他们利用2019年与中石油下属分公司一笔仅仅20万元的设备采购合同,就对外谎称达成了长达5年的“战略协议”,实在是荒谬至极。
事件发生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第一时间冻结了该公司账户。
但可惜的是,账户中仅剩下1.2亿资金,那129亿巨款早已被转移至海外。
目前,案件主犯,包括公司法人邵馨康,以及刘海亮、黄鑫等关键人物,都已逃往国外。
尽管警方已经抓获了8名核心团队长,但想要追回那129亿资金,难度极大,犹如大海捞针。
很多人都好奇,在这个年代,为啥还会有人相信这看似低劣的骗局?
只能说道高一丈,魔高一丈,为了让更多人上钩,贵州鑫慷嘉金融公司可谓煞费苦心。
他们先是展示大量与迪拜富豪、所谓“总部高层”的签约图片。
这些图片不知是从哪里拼凑而来,却被用来给公司镀上一层“国际范”的金。
在宣传标语上,他们还打出“央企石油背书,日利息高达2%”“投资50天本金翻倍”等极具诱惑性的话语。
他们还虚构出国际原油、期货、黄金交易等复杂的业务背景。
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噱头结合起来,让投资者们以为找到了快速致富的捷径。
公司法人邵馨康,把自己包装成“国际合作企业家”,经常组织召开投资者会议。
在会议上,他口若悬河,大谈公司未来规划,描绘出一幅宏伟的商业蓝图,让在场投资者们热血沸腾。
此外,他们还组织虚假公益活动,比如向希望小学捐款、为灾区送物资。
可实际上,这些道具和资金在流转一番后又被收回。
他们还拍摄宝妈团长摆拍视频,视频里宝妈声泪俱下地感谢鑫慷嘉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获取到了更多人的同情和信任,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在平台操作方面,他们也进行了精心伪装。
声称投资者的资金会通过系统转至迪拜。
而收益则以泰达币(USDT)形式体现,提现时又可转换为人民币,还会根据汇率的调整有所变化,看起来十分正规。
他们甚至虚构了“账户资金自动增值”机制。
投资者们看着账户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满心欢喜,却不知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除了虚假宣传,贵州鑫慷嘉金融公司还采用了传销式的扩张模式。
他们设立了一套层级返利制度,鼓励投资者拉亲朋好友入伙。
只要成功拉人,就能获得可观的佣金提成,比如能拿到15%的抽成,对于那些“业绩突出”的人,还有进阶奖励。
当发展到50人时,就能成为“团长”,获得一辆车辆奖励;发展到500人,更是能得到一辆保时捷。
不仅如此,他们还设置了“司令员”“军长”等军事化头衔来包装团队层级,听起来十分唬人。
而新人想要加入这个“财富游戏”,则需先缴纳7000元的入门费。
通过这种线下拉人头和层级裂变的方式,该公司的业务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覆盖了贵州、广东、四川、江西、山东等多个省份的三四线城市。
在利益的诱惑下,会员数如同滚雪球一般,很快就突破了200万。
而公司则借此疯狂敛财,将大量资金收入囊中。
其实早在在崩盘前,其实已经出现了诸多异常信号。
可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投资者被利益蒙蔽双眼,选择继续相信平台,而公司的主犯们却在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跑路准备。
他们提前更改公司法人,通过注册大量空壳公司,将资产一点点转移出去,公司办公地点一夜之间人去楼空。
而主犯们逃至国外后,甚至还在社交媒体上嘲讽受骗者,其嚣张气焰令人发指。
其实在这场骗局爆发之前,官方已经多次发出预警。
2024年10月,四川珙县打击非法集资办公室以及宜宾财政局先后针对“DGCX”相关投资骗局发出预警,明确指出其中存在的风险。
迪拜金融部门也多次声明,从未授权中国公司使用“DGCX”商标,更不存在所谓的中国分站。
可那些已经红了演的投资者们,根本不愿意或者不敢去相信这些事实。
在崩盘前一星期,平台每天仍有1.2亿元资金流入。
部分投资者不仅没有及时止损,反而因贪念作祟,加大了投资金额。
甚至在平台崩盘后,还有一些人执迷不悟,相信主犯所说的“去国外找新机会”之类的鬼话。
这场金融骗局崩盘后,一些不法分子看准投资者急于追回损失的心理。
他们冒充“专业追款团队”,声称只要先交服务费,就能帮忙追回被骗资金。
不少投资者病急乱投医,再次上当受骗,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
回顾近年来的金融市场,类似贵州鑫慷嘉金融公司这样的诈骗事件并非个例。
“e租宝”,涉及资金超过500亿,90万投资者血本无归,直至今年6月部分投资者才收到第二笔资金清退。
“山海集团”的周志峰,因诈骗被判无期徒刑。
还有“和合系”林强案等。
这些案例都是血的教训,可仍有人在利益面前迷失自我,陷入骗子们精心设计的陷阱。
贵州鑫慷嘉金融公司特大金融骗局,本质上就是一场典型的“庞氏骗局”。
广大投资者应该吸取教训。
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保持警惕,远离那些打着“高息诱惑”“国际背景包装”“传销式拉人头”旗号的项目。
天上真的不会掉馅饼,也不会有人莫名其妙的就要带着你发财。
也许你等着登上大船分一杯羹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其实自己只是被割的那一茬“韭菜”。
关于这事你咋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新浪财经
观察者网
财联社
每日经济新闻
更新时间:2025-07-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